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新探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 数学教育 策略
正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以及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幼儿园数学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对于数学的感觉是非常枯燥、非常抽象的。在蒙氏教育价值观的启发下,教师应该在多元化的情境中对幼儿进行引导学习,让幼儿能轻松地去学习数学。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将数学枯燥、抽象的一面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当中,如游戏、故事等,将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活力,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幼儿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幼儿的关注
在当前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当着教学的主体,幼儿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且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度不高,具体来看,几乎所有幼儿数学教师均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度进行了安排,重教学、轻视幼儿发展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在教案的设计中,幼儿教师着重强调了数的概念、加减以及分解的过程,而不引导幼儿科学认识周围生活学习环境中时间、空间、数、形等,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一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远远超出了实际的需求,长此以往会严重挫伤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缺乏科学性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正是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顽皮好动、好奇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要强调突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特点,用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模型来展现数学教学的过程,在演示的基础之上,要引导着幼儿去发现数字与数字、数学关系之间的差异,对于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教学。举个例子来说,一斤羊毛和一斤钢铁比较重量,幼儿自然而然地就会认为钢铁的重量要比羊毛大,这个问题在讲解的时候很容易表述不清楚,教师可以选取实物的羊毛和钢铁让幼儿来比较,从而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缺乏科学性的,大大削减了幼儿的学习兴趣,阻碍着幼儿思维的发散。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
(一)实现游戏化数学教学策略
1.分阶设计教学方案。 随着幼儿的成长,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再设计游戏化教学方案的同时还要考虑并尊重孩子的认知特点,让游戏与孩子的生活相贴合。对于中班、小班的孩子来说,设计游戏化教学方案的时候应适当加入一些情节,可以帮助幼儿进入情景。而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在设计游戏化教学方案时,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挑战性、象征性的项目,帮助孩子们拓展自身思维。
2.找准孩子兴趣爱好。幼儿游戏多种多样,但不能全部应用,应该进行严格筛选。并且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甚至是天赋。幼儿园的教育是孩子一生中的启蒙教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老师应该多多观察,找出幼儿们的兴趣点,这些兴趣点对于孩子们日后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难度较大且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数学也是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的学科,很多学生的排名差距都是由数学造成的。因此为了孩子日后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不仅学的很开心而且印象十分深刻,可以极大的帮助孩子日后的数学学习。另外,游戏可以重复的玩,孩子们在重复玩游戏的同时,不仅可以复习曾经学习的知识,还能更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与生活相结合。很多的游戏化教学中,采取的游戏都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很多人想去寻找一些更加新颖的游戏,但是这并不是十分现实,这些游戏正是因为十分经典才会被广泛运用。教师在运用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做出改变,让这些游戏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比如在进行几何知识的教学时候,可以添加一些动画片中的元素和人物,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可以将零食做成各种的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几何知识。这样孩子们在认识了图形的同时,还可以扩展孩子们的几何思维。
(二)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学前幼儿教育是激发与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时期。有很多实例证明,学生在后来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幼年时期某个特殊原因造成的。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有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动机。幼儿对某件事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参与、去思维、去探索。因此,兴趣的培养是幼儿数学学教育的关键。幼儿接触数学时若是没有兴趣,自然不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必然会导致后来数学成绩差等情况。影响幼儿数学兴趣有这些方面:一是幼儿无法适应学习内容;二是教学方法没有从幼儿的认知特征与思维方式出发;三是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针对重点与难点,从实践过程中分析,最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是那些非常简单的,幼儿只需要简单思维一下就能够懂的知识与技能。例如,现实生活中,幼儿会经常与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面对各式各样的豆类,幼儿特别感兴趣。因为,豆类品种多,而且颜色多。因此,教学中可以插入“数豆豆”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对豆类按其属性进行分组,再鼓励他们比较各组不同豆类相同长度排列的豆子的数量是不是一样,让幼儿尝试性找出豆类个数最少的与最多的。接下来让孩子们排列相同数量的红豆、绿豆、黄豆等,对比一下在长度上是不是一样。这类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在脑海中形成对数的概念,让幼儿的思维有一个真正的跳跃。
(三)加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蒙氏教育价值观大力倡导教师重视幼儿的心理特点,要清楚地掌握到什么样年龄段的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操作材料,以及哪一项活动应该使用哪些材料,教学中都应该有充分的实际准备与总部署。例如,幼儿非常熟悉的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智能学具等操作材料,这些工具在外形和颜色上设计都别出心裁,幼儿非常喜爱。幼儿园教师应该选择材料上多下功夫,为幼儿制造出更多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操作材料。
另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积极配合,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一起来制作操作材料。通常幼儿都非常喜欢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这对于数学教育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四)改善数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被抛弃,幼儿数学教育应该重视操作性,让幼儿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到知识演变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的结果与知识的结构。幼儿数学教育中应该将幼儿喜欢的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体现幼儿学习主体性,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引导幼儿画时钟、画日历,这样能让幼儿在潜默化中感受时间的特性,加强幼儿的认知。
基于空间教学来分析,美术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幼儿在泥工活动中能有效感知简单几何的特点;在折纸活动能感知图形转换的规律,等等。幼儿数学教育应该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让幼儿能在这个过程中去亲身体验,了解一种概念的内涵。要鼓励幼儿敢于阐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得到的成果,这样才能让幼儿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
幼儿园数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方面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幼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其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数学教育中不断渗透。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教学方式来实现学期教育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