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幼儿德育 促进幼儿成长
摘要
关键词
幼儿 德育 途径 创新 成长
正文
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可见,幼儿期是形成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关键期。人的品德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学校进行道德的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机构,如何培养幼儿从小就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孩子勇敢坚强、自信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是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要培养孩子勇敢的性格,必须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
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若给幼儿讲解有关知识,教给一些相应的处理方法,幼儿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2.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例如:针对幼儿怕黑的特点,我们就给他们讲鲁迅踢鬼的故事,教育幼儿要大胆,学习鲁迅的勇敢精神。可以给幼儿讲他们喜欢的勇猛者—虹猫蓝兔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体会到勇敢是令人羡慕的,令人崇拜,从而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去模仿。
3.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幼儿园里,老师利用同龄人作榜样,是幼儿园培养幼儿勇敢精神的一个优势,因为在同龄人面前的好胜心会帮助他们勇敢起来。比如,现在很多的孩子见到毛毛虫就吓得大呼小叫,有的蒙住眼睛,有的甚至哭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应怎样进行教育?单纯地进行说教是起不到明显作用的,要及时表扬有勇敢精神的幼儿,让其他幼儿知道老师很喜欢勇敢的孩子。有一次,我看见班上一个小朋友在用棍子逗一条毛毛虫玩,我马上招呼所有的孩子都过来,并说:“大家看,林森林多勇敢,一点也不怕。”另外一个小朋友罗朗之马上就说:“黄老师,我也不怕,我还敢拿呢!”慢慢地,那些很胆小的孩子面对毛毛虫也不害怕了。
二、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老师作为一个启蒙教育阶段的领军人物,有着非常大的教育权利,你的教育使命和态度会影响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的节约美德千万不能丢,从小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是我们幼儿教师的又一艰巨的使命。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方面,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经常的系统教育。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幼儿良好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爱祖国是德育的核心。我们要教育幼儿从热爱父母、老师、同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从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教他们认识国旗、国徽,学唱《国歌》、学看中国地图;认识祖国首都北京,知道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认识传统节日国庆节、劳动节、建军节、儿童节、教师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懂得节日的意义,以增进幼儿热爱劳动人民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要组织幼儿直接观察和参观游览。借助直观教具如图片、画册以及多媒体课件等再现事物的形态和声音;要组织参观宏伟建筑、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并给他们讲解相关故事和传说,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以陶冶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阅读活动中讲述英雄事迹,讲为民族解放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讲现代化建设中的劳动模范事迹,讲当前抗击新冠病魔中的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白衣战士和科技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群体的事迹,引导幼儿从小立志成才,长大报效祖国;在科学活动中带幼儿感知四季自然景色,认识家乡之美;艺术活动中教唱爱国歌曲,培养爱国情感;创意美术活动学画五星红旗、天安门,用多种美工材料制作美丽的家等,让他们在玩中乐、乐中学、学中陶冶爱国情操。
要在户外活动中进行教育。组织他们走出去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如参观“国庆”画展、“清明节”扫墓、“六一”儿童节请家长到园开展“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通过对比,让他们了解长辈的艰辛,更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同时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进行引导,以利其爱国情感的形成。
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中重要内容之一,要培养幼儿喜欢、进而热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使他们关心集体,服从集体,遵守集体活动规则。
要作好新生入园教育,幼儿入园前要尽力了解熟悉幼儿,入园后用温和的语言鼓励他们,用爱抚的手摸摸他们的头,牵牵他们的手,以增进亲近感,使他们活跃起来,投入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同时安排好幼儿一日生活,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
要进行友爱教育,教育小朋友友好相处,不独占争抢玩具与物品,不打人骂人,要互相谦让,友爱互助,学习别人的优点,自己有进步不骄傲,为同伴的进步而高兴。要结合生活实践,创编友爱教育的儿歌、诗歌、故事等,用暗示、启发、表扬、鼓励等方法,抓住每个机会向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体会相互间的平等友好关系,形成友爱氛围。同时对幼儿间的争吵与控告应当理智地进行处理。
五、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
要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设定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活动。要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
要教育幼儿从小树立热爱劳动观念,懂得劳动是每个人生存的基础,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带来幸福,劳动是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的根本。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小朋友都必须养成。要教育幼儿积极学习简单劳动,从自己吃饭、喝水、穿衣、穿鞋袜、洗手、上卫生间等自理劳动做起,慢慢学做家务,如洗碗、扫地、擦桌子、搬椅子、洗袜子、毛巾等力所能及的事,做个勤劳的孩子。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从尊重父母的劳动到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及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知道动手劳动与爱惜劳动成果同样重要,比如环卫工人把大道、公共场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都应该保持清洁。但是如果有谁乱扔果皮纸屑,随手丢弃垃圾废物,破坏公共卫生,这些表现都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尊劳动人民的不良习惯,必须坚决克服纠正。还有个小朋友,在外表现很好,但是在家里就像换了一个人,不但不干任何事,而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用品到处丢,衣服鞋袜到处甩,个人卫生清洁要别人帮忙,这应该是家庭教育太溺爱的原故,必须克服转变。在园老师与家长沟通后,家人就跟孩子讲道理,带领孩子一起做卫生,一起做家务,一起整理房间,同时对他的劳动表现予以表扬肯定,关切地询问孩子累不累,适时地引导教育孩子,要讲卫生,爱整洁,生活自理。干些家务,就可减轻父母的负担。自那以后,这个孩子变得特别勤快,每天自觉干好自己的事外,还帮家里干许多细小的家务活,家人都夸奖他说“我们家宝宝越来越勤快,越来越能干,越来越聪明,我们全家也越来越幸福了。”
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重要奠定时期,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别差异,切忌从主观意愿出发,无视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间的差异,对他们提出整齐划一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在活动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将主体性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让幼儿在主体参与中来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人格的健康发展。只有找到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品质才是应该培养幼儿最好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