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背景下中职家校共育实效提升的路径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廷

河北省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理念背景下中职家校共育实效提升的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发现了当前中职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提高中职家校共育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中职教育;家校共育;心理健康

正文


引言:近年来,中职教育家校共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目前中职家校共育的实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不畅、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等。为了改善中职家校共育的现状,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家校共育实践中,通过探讨路径来提升其实效。

1.中职家校共育的概况

1.1中职家校共育的定义和意义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背景下,中职家校共育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不仅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价值观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素养。中职家校共育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协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促进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活能力的个体。

1.2中职家校共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职家校共育的理念广受认可,但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双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合作难以达到一致。家庭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创新思维,而学校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应试能力。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导致信息不畅通和理解出现偏差。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相疏远限制了共育效果的最大化。中职教育与家庭的社会背景、价值观差异也成为中职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

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中职家校共育中的应用

2.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积极心理和幸福感的心理学分支。其基本原理包括:个体的优点和能力,积极情绪的重要性,积极社交关系的建立以及对个体内在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关注。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不仅仅是被动适应环境和克服困难,还应该注重发掘个体的潜力和增强正向的体验。

在积极心理学中,概念如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乐观主义、自尊、幸福感、流动经验、目标导向和创造性思维等。这些概念提醒我们更多地关注个体的积极心态和资源,而不仅仅聚焦于负面问题和困难。

2.2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家校共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中职家校共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素质。通过关注学生的优点和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原理,中职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支持系统。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社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也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教育方法,即关注学生的内在成长和自我实现。中职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发展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目标导向和创造性思维。

3.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的路径探讨

3.1加强沟通与合作

加强沟通与合作是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的关键路径之一。在积极心理学理念背景下,中职学校和家庭应当充分意识到彼此的合作价值,并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首先,中职学校应当主动与家庭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发布家庭作业情况和学习进展报告等方式,学校可以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递信息,解答疑惑。同时,学校还应当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讲座等,以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家庭也应当积极参与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发挥自身作用。家长应当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特质和健康成长。同时,家长还应该尊重学校的专业教育,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学校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家庭还可以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如家庭图书馆和亲子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加强师生、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他们的个别情况,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此外,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与家长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共同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

3.2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在积极心理学理念背景下,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家校合作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是关键的。

中职学校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只有双方充分交流和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才能达到合作的目标。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工作坊等形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和关注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微信群等渠道与家长进行即时沟通,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和关注。

中职学校应为家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家长往往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但他们自身的教育知识可能有限。因此,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庭教育培训班或者邀请专家学者给家长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中职学校应鼓励并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教育管理。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生活动、开展亲子活动等,让家长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并与学校教职员工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中职学校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家校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不断地进行反馈和调整。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教育座谈会或者进行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同时,学校还可以向家长提供学生成绩、表现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3培养家庭教育观念

培养家庭教育观念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背景下,中职家校共育实效的提升需要以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基础。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方法、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总和。在传统观念中,以维持家族荣誉和尊重长辈为重,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个体需求和发展。因此,培养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家长应加强对教育的认知和学习。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更新日新月异,家长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他们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参与教育论坛等方式,获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有家长具备了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要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情感需求和情绪健康对整体幸福感的重要性。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注重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理解并尊重他们的独特个性。同时,家长不应仅仅以传统的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而是应采用基于尊重、沟通和合作的教育方式。只有在这样的情感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还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心理健康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正面积极的言语和行为,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乐观态度和逆境应对能力。他们应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孩子才能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保持坚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3.4创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背景下,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的路径探讨是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创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成绩和生活满意度。

创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于孩子学习的态度、价值观和期望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表扬与鼓励、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等方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创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需要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成长的摇篮,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尊重,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宽容、尊重、理解和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是一个安全、温暖的避风港。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社交能力,并且更加愿意与家长分享他们的课业压力和困惑。

结语: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我们发现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职家校共育可以提高其实效。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创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提升中职家校共育实效的关键路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为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维.家校共育模式助力中职学生成长的策略探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07):73-74.

[2]万彩艳.“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家校共育的反思[J].今日财富,2019(18):194.

[3]刘等亮,王孝妹.试论中职学校实践家校共育机制的必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130-1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