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阅读同步发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思维;阅读同步;初中英语
正文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十分重要。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可塑性,教师要在该阶段有计划、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阅读因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优越的条件。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的培养,同时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将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结合,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思维与阅读同步发展的重要性
经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探究,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之间的显著差异,部分学生在解决英语问题时,能迅速把握问题的要害;而另一些学生则在问题表述稍作调整时显得无所适从,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但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常常错误地将孩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归结为上课不专心,也盲目地为他们报名参加各类英语提高班,忽略对他们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英语阅读在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要深入理解文中的单词和短语,探究其字面含义、及在特定上下文中的意义,还要分析单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功能,并领略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深层情感。
在课堂即兴测验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因时间压力急于求成,答案也显得仓促。在该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学生阅读训练不足。要知道,长久且深入的阅读训练,对增强学生快速提炼和总结信息能力十分重要,同时也是锤炼他们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接触大量的书本知识和语言素材,如何高效地吸纳并运用这些信息,成为他们形成个性化阅读成果的关键,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提炼英语阅读材料的要点,表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并不全面。而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偏颇性,学生可能只关注文章的某个片段,而遗漏其他重要内容,导致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失衡;其次,主观臆断,这往往源于对文本的肤浅阅读或是对重点的误判,从而曲解或误读原文的真实意图;最后,肤浅性,也就是学生没有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从初中学生的角度来说,优秀的提炼能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果,也是他们英语学习进阶的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急需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提炼能力,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二、思维与阅读同步发展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1善用文章标题
文章标题是文章的精髓所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对于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标题往往蕴含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深层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标题,让他们预测文章内容,从多个角度解读标题背后的意义,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经过对标题的解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将得到实质性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教师在讲解“Where’s my school bag?”教学单元中,课程主题要直接聚焦于“schoolbag”和相关学习物品的位置探讨,通过一些醒目的标题,先为学生描绘出课程内容的大致轮廓,引领他们对即将探索的知识领域进行初步认知和预测。为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教师要合理运用课本中的插图作为教学辅助,帮助学生推测和探讨文本中包含的深层内容。这不仅和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紧密相连,更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敏锐度。不仅如此,在这一推测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不断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应用水平。如,一幅生动的插图,在画面中,一个学生的书包意外打开,有一两件文具从书包中掉出来,教师利用该情景,指着掉落的文具进行提问:“What's this ?I t's ... Where's it ? It's in /on ... Guess,what other school things in the bag?” 这些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式阐述个人观点。而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显著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性,从而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他们的思维训练提供丰富的素材。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或运用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建立一个多方面、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层思考,从而促进他们的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挖掘标题潜力并建立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符合初中英语教学的理念,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Do you like bananas?”的阅读教学设计时,通过建立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策划一个和学生每日饮食相关的活动,如,让学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一日饮食情况,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饮食选择和阅读材料中提及的食物进行比较,从而培养他们在英语语境下的分类和对比思维。为实现该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饮食的影像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且亲切的学习环境,降低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对比分析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树立均衡的饮食观念。这样学生才能在英语阅读中取得进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借助图式进行预测分析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并解读教材中的插图信息,从中提炼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提升提升他们的文本洞察力和内容预判能力。尤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根据文章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并通过对人物表情的观察,更深入地理解并感受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另外,学生还要逐渐掌握分析和推断的技能,并从插图中挖掘出个人见解。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可视化工具,能将复杂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清晰、有序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精准捕捉重要信息,进行缜密的分析会让逻辑推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显著提升。针对英语词汇量大、记忆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思维导图,将关键单词有逻辑性的串联在一起,来强化词汇的整体记忆效果。通过灵活运用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元素,帮助学生全面概括课程内容,建立完整且有逻辑性的思维导图,从而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课文脉络,实现知识点的高效记忆和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和把握,探索文章的情感和中心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将他们自己的推断和课文实际内容进行比对,来提升学生的猜读技巧,并强化他们的阅读自信心。
(三)优化语言认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含义
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说,文本是一个由文化元素、文字符号、思维模式、语境因素共同构建的复杂系统。阅读活动就像是一场精密的解析之旅,我们应该像外科医生一样,仔细分析文本的每层含义,从而提炼出隐藏在其中的信息精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注重引导他们解读文本信息,主动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揭示文本的潜在内涵,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文本的透彻理解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认知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逻辑和文化意蕴。
例如,教师在讲解“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可采用解构主义,将相关文本看作是一个融合科技文化、未来展望、社会认知模式、科技语境的多元集合。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根据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探讨机器人技术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接纳程度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文本中的措辞和表述,深入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描绘机器人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例如,作为家居生活的得力助手、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或是推动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力量。在解读思维模式层面,教师要激励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逻辑,如,借助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观察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动向。
结束语:
总之,阅读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复杂且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要根据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还必须要深入更深层次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文本的结构框架、内在逻辑链条、及作者的情感倾向等。通过这样的深入阅读和实践,学生能从初级的思维层面逐渐提升到更高级别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卓玛草.核心素养发展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英语教师,2024(2):93-95,102.
[2] 蒋世燕.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3):56-58.
[3] 王平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J].英语教师,2024(2):96-98.
[4] 熊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探究[J].英语教师,2023(16):154-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