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建平

甘肃省甘谷县康庄路初级中学,甘肃甘谷7412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和深入实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逐渐重视起来,阅读素养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传授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现阶段,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坚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解读和遵循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全面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追求,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本文基于阅读素养提升对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阅读素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只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直至学生说出标准答案,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自主阅读需求被忽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要积极的努力探寻出适合自己以及符合学生当下现实学情的是新型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与新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深入思考和主动理解的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是语文教师关于阅读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接收阅读知识,往往将大量时间用于传授知识和阐释文本,学生在被动接受中缺乏思考和参与的机会。同时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氛围单调乏味,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授课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和动力[1]

其次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在初中阶段由于教师和学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雪儿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观点和要点,容易产生偏颇或片面地理解,影响了对文本深层次意义的把握。同时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力,对于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复杂逻辑关系缺乏敏锐地感知和理解,导致其阅读能力无法达到较高水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制约了其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缺少对学生阅读能力评估体系的创建,传统为阅读教学中,由于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总是依赖于笔试形式,例如阅读理解题和文学作品分析题等,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些评价项目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面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发展情况[2]

二、基于阅读素养提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1、丰富阅读的形式和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避免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单一的现状发生,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丰富阅读的形式和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新生个体的独特差异,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核心地位,使得他们在多元化阅读中体验全然不同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构建多层次的阅读教学模式,注入创新元素,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式阅读模式,逐步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阅读、思考和分析相辅相成,使得新的想法和观点源源不绝,提升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教师也要激发和激励学生,运用体贴入微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追求知识的热忱吸引学生,使其真正沉浸于阅读的海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细致解读、细致阅读、讲解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并且要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习性适时做出调整,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通过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生们已经知道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关于冬季的美文,以优美的景色为背景,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具有鲜明的北方特色,文字质朴流畅,处处都洋溢着生活的温馨,充分展示了作者对济南深沉而热烈的感情。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如“在这篇文章中,你能找出济南冬季的哪些特点吗?”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们积极投入阅读,寻找文章中的关键概念———“温和晴朗”,带引他们更深层次地解读济南冬季的特点。教师应对文本之间的连贯点进行精确的阐述,有目的地、有计划性整理阅读内容,协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为系统化的知识,让学生们钻研、分析、思考,慢慢建立起自我认知的知识框架[3]

2、构建主题阅读情境,提高学生阅读体验

构建主题阅读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本所表达的给观点和内涵,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通过情感的参与和情境的共鸣,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作品情感细节的关注和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定情境和角色,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扮演其中的人物,亲身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冲突和情节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结合教材中的人物角色,将其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深入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包括角色的性格、动机、心理变化等。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情景中展开对话或互动,模拟作品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学生要理解作品的内容,还需要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和表达角色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增强情感连接,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体验。以《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作品中的关键情节或场景,创建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亲身体验,例如,布置教室,构建文章中的某个场景,学生可以在这个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对话演绎或情节再现,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印象,提升对作品的感知力。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剧场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作品的情感理解,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场景或情节绘制画作,选择适合的音乐来配合作品的阅读,或者创作短剧来表演作品的情节,理解和表达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现状,引导质疑和互动,促进学生高效阅读

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弱,无法很好的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观点,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现状,设置引导性问题,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从而促进学生高效阅读。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可能会对文章结尾处有疑问,如渔民带着人马重新返回桃花源,想要进入,但却未有所得,但是却文章写着“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那么为什么回去就找不到路线了呢?针对此,教师不可以制止学生,而是要表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并鼓励其与周围同学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测桃花源的入口非常隐秘,不易被发现,渔民第一次进入桃花源是偶然的,他没有注意到入口的具体位置和特征,所以第二次可能就无法找到,或者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测桃花源存在于一个特殊的时空或者幻境中,渔民第一次进入,是在特定的机缘下,触发了某种条件,当第二次返回时,条件已经改变,因此无法再次进入。以此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鼓励其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细节内容的创造和升华,从而提高阅读能力[4]

4、结合信息技术,提高阅读的效率

信息技术含有大量的阅读资源,能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高效阅读,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阅读文本内容制作成图片、视频等的形式在多媒体中为学生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等的特点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冲击,从而可以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阅读兴趣,为语文课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住进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例如:在讲到秋天的怀念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将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文章在多媒体中为学生进行展现,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语文的魅力,从而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在对本节课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本篇文章中涉及到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与本篇文章相似写作手法的文章也展示在多媒体中,在教师的指引下,与学生进行互动与讨论,找出拓展文章和本篇文章中的相似之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本片文章的阅读以及对拓展文章的反复阅读,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讨论后,得出答案,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平等的介入,积极的参与进学生的讨论中,并在讨论中进行有效倾听,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以及学生的是阅读状态,当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小差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制止,使学生可以快速回归正轨,参与到阅读活动以及讨论中,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鼓励,以此来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阅读态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阅读素养提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兆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J].学园, 2024(1):34-36.

[2]李彩红.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  2021.

[3]阎梦颖.优化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9):105-107.

[4]李善相.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25):26-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