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语与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初探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甄国文

(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 福建 宁德 352100)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对此做出更能顺应形势的调整。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必要把这个工作做好。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节所在,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我国的英语教学做地更好。


关键词

小学英语:初中英语;衔接教育;教学策略

正文


一、前言

    我国九年制教育的英语教学最初是从初一开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对此做出更能顺应形势的调整。新形势要求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作为配合措施,现如今我国英语教学课程已全部由初一开始改为小学三年级开设。虽然开设的时间不短了,但是实践经验却不足,习得情况还没有及时的总结出来,而外国在一领域的成果未必在我国适宜。因此,初中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在我国成了一个急待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衔接地好,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大有帮助。若衔接地不好,不但抵消小学英语教学的成果,而且还给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给初中老师的英语教学造成更大困难。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必要把这个工作做好。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节所在,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我国的英语教学做地更好。

二、衔接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多以游戏为主,小孩在玩耍中学会少量的单词,一些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部分句型,老师一般只要求学生背熟会话、课文、不特别强调笔头练习,即使有也不过是一些拼写和抄写练习。而实际练习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完成了。学龄儿童,甚至五六年级的孩子,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如果不具备特殊的条件和环境,一般不具有母语那样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孩子对小学英语教学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对所学内容基本能接受。这一时期的英语教学不教语法,凡涉及语法的内容多以强记为主,例:This is a book. These are books. I go to bed at 10:00 in the evening. Tom goes to bed at 10:00 in the evening.另外小学老师喜欢用奖励的方法来刺激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答对一个问题,或者答的不对,只要你敢于举手发言,奖励一颗星。一定数量的星星可以换一本本子等等。孩子出于爱玩的天性,他们往往乐此不疲。就当时的学习内容而言,或许效果还不错。但长期这样强调“开口说”而忽视“写的训练”。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还在玩,就有点过分了。结果造成许多孩子小学毕业了,但英语水平达不到应有层次。不要说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1000个左右的单词,部分孩子甚至连26个字母都写不好。语法方面能初步掌握一般现在时,各种代词用法。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不仅局限于最简单的问候、告别、感谢等交际功能,还应对于所学语言知识能灵活运用。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小学生毕业进入初中后,对初中的英语教学方法、形式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初中教学模式没有把学习对象当成天真浪漫的孩子来看待,也不采用小学的教法。基本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我国的英语教学在培养语法应试能力上成绩斐然。但在培养即精通语法又善于口头表达的实用人才方面远不够,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际交际能力。而我国决定从小学开始开设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基础。而现在固有的这一模式还没有充分把小学英语教学考虑进来,我们现在也还没有总结归纳出一套能上下衔接的理论与方法,所以导致现在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一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听不懂,跟不上,最终造成失去兴趣。这一时的不适应如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纠正或补救。很可能导致脱节。从大范围讲,没有好的衔接,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番努力和成果就要么付之东流,要么被初中的教学方法覆盖,回归到原来的教学模式,显示不出小学学英语的优越性。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符合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更何况教育部已明确指示加强我国一级学科教育,鼓励基础外语教育改革。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小学和中学的教学活动是互相独立的,小学的英语教学又是新近才拓展普及的新内容。在衔接问题上,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由于历史悠久,彼此都相互交融了。小学语文,数学学的好同学,到初中变化不大。但英语则不然,小学英语学的不错的同学。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也茫然若失,不知所措。如果原来没有这一环节,初中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即使有什么欠缺之处,也和这个问题无关。现在则不然因为有了这一环节。即有了更基础一级的英语教学,那么我们自然要改变原有的环节去适应新的环节。我国开设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英语教学逐步实施改革,趋向更合理更科学更实用的前奏。起步虽迟,但凡付诸行动的东西都可以说为时不晚。“从小开始学习外语,在某种意义上讲,大脑在一时期对语言是开放的,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本族语言使用者才有的能力”(Rod Ellis)科学论证了的事实,用不着我们去凭主观意愿去假设。我们只有本着科学的态度,使自己熔入科学的范畴内。在这个范畴内最大限度的改变自己原有的,已经不合时宜的部分,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模式的优势。

1、加强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之间的联系,展开交流和研讨。

因为衔接工作涉及跨级别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开展交流研论,互相听课,互相学习。鼓励中小学英语教师积极参加,以期接出丰硕的果实。交流和研讨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如何尽快的把学生习得情况总结出来?

(2)如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如何使小学生习得真正英语?

(4)如何延续小学生已被激发出来的兴趣?

(5)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如果认为教材不合适,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6)如何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等等。

2、中学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因材施教。中学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告诉学生中小学学习方法的不同,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多鼓励,少责备,常给学生“减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告诉学生单词、及词组前背后忘很正常,不要总是归罪于自己记性差,脑子笨。重点在于坚持。避免对学生苛刻要求,对要求背诵的内容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提高课堂效率,设计教学环节,重要内容反复复习。不必要求今天学,明天背,人为地增加学习英语的困难。平时多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及时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迷惑,以便能够及时解决。多采用分层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作业布置以及词汇听写、句子听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背诵大纲所要求的词汇和词组,而基础较好的同学除此以外,可以适当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和课文的背诵。作业甚至可以只做些仿照的练习。而基础好的同学则做些综合练习。

3、讨论选出最能体现延续小学教学的衔接教材。

   要讨论选出合适的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一线的教师把平时相互交流、研讨得出的经验进行总结,加以试验,上升到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定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最佳教材。教材编写缺乏学习者和执教的广泛参与,缺乏群众基础的教材。很难说是成功的教材。不能凡事指靠研究者,有些理论照搬照抄国外的某些理论,往往“高深莫测”。难以付诸实施;有的看似合理,却理论与实践脱节。只有广泛的老师参与编写的教材才能真正地实现实践与理论地有机结合,才具有现实意义。这样的教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文内容应该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材料。

(2)上课应该是直观教学法,比如“形象教学法”“实物教学”。

(3)每节课内容的容量和难度应该是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

(4)练习应该能保持并发挥学习对象的积极参与性。

4、组织和输送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

   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是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灵活的教学技能,还能将实践通过一定的途径上升到理论的能力。“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方案”就包括要求教师能够:加强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为形成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打下基础;善于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说到教师培训,我们必须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是意识形态方面,二是教学内容方面。意识方面指教师对培训的态度。有的教师本身是师范学院毕业,课也上得不错。因此就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参加什么培训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培训的目的不是让我们维持现状,而是要我们通过知识、意识的更新。让我们在原有的基础能够更上一层楼。因为大环境变化了。而环境是不会适应人的,只有我们人去适应环境。我们现在已不在是原来单纯教初一、初二或初三的老师了,教完了把他们送走了事。我们现在是从别人手里把学生接过来。这些学生和我们原来面临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大脑里不是对第二语言一无所知,相反,他们在小学期间已有了这方面的习得。原有的方法是他们喜闻乐见、饶有兴趣、能够接受。如果我们不去适应他们,就是对他们的否定,是对他们的不接纳。内容方面则指:知道教什么,怎样教。一旦我们把意识调整好,我们就可以在培训上达到预定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的英语教学在迎来一个新的春天的同时,面临着如何继续发挥和延续现有成果的的问题。本文提到的问题可能不是最全面的,但的确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如果每个老师都积极主动参与这些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或发表文章、编写教材、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等。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无论怎样,使英语基础教育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是我们的责任。把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解决好是担负这一责任的关键。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