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难点突破建议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齐昕

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小学 邮编:257000

摘要

在新形势下,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突破。本文旨在分析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促进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难点突破建议

正文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困难,包括教材内容的传承与创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目前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主要问题

(一)教材内容传承与创新不足

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内容传承与创新不足是当前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传统的内容和方式,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导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文化教育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枯燥的记忆中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小学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和教育方法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限,是当前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些教师可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授技巧,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由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足,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可能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指导和引导,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一环,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

二、推动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建议

(一)教材内容更新与创新

教材内容更新与创新是推动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更新教材内容,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可以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故事、《红楼梦》中的人生百态等。教材可以将这些经典故事与当代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行为准则。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名句,如《诗经》、《论语》等,可以与当代社会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例如,《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立,立而优则达”,可以与当代社会的就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中国画、书法、剪纸等,可以与现代科技结合,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比如,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动画视频介绍传统绘画技艺,或者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书法比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如《道德经》中的“知足常乐”、《孙子兵法》中的兵法原理等。教材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发展,设计相关课程或活动,让学生探讨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意义。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对于推动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呈现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例如,通过播放古诗词的朗诵视频、展示传统戏曲的表演片段等,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互动游戏,如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手工制作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记忆力。组织传统文化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传统文化代表,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或传统仪式。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古代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或者模拟古代礼仪场景进行演练,从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鼓励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如书法、绘画、舞蹈等。通过自主创作和表演,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认同。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相关话题和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读传统文化,拓展视野,增强综合能力。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

(三)师资队伍建设

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提升,可以提高他们在传统文化知识和教育方法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培训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向教师介绍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精华内容和教育意义,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享和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分享传统文化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和借鉴,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研修和学习活动,如参观传统文化相关展览、参加专题讲座等,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集聚传统文化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案,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建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成果评估与激励机制,对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认可和奖励,激发其教学热情和创新活力。

(四)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组织传统文化体验营,包括传统手工制作、古代服饰试穿、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展示传统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作品,以及传统文化的历史文物和手工艺品。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展览,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风采,拓展艺术视野。组织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端午龙舟比赛等。通过参与节庆活动,学生可以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了解传统文化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和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教师进行讲解和分享。通过听取讲座和参与演讲比赛,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精髓,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全面开展。

(五)家校合作加强

加强家校合作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办的传统文化课堂活动,如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手工制作课程等。家长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而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组织家长文化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就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途径进行讲解和分享。家长可以通过参加讲座和培训,增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和理解,提升支持学校的能力和意愿。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校联谊活动等。通过开放式的沟通平台,学校和家长可以及时交流教育信息和学生情况,共同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形成合力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家庭书法比赛、传统节日庆祝等。通过家庭活动,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家校合作可以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深入开展。

(六)跨学科整合教育

跨学科整合教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其他学科整合,可以更好地深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解析,如《论语》、《诗经》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如中国画、剪纸、陶艺等。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在音乐课程中,学习传统音乐曲目的演奏和欣赏,如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的演奏。通过音乐学习,学生可以体验传统音乐的美妙旋律,感受传统文化的音乐情怀。在体育课程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如太极拳、中国功夫等。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领略传统武术的韵味,感受传统文化的身心锻炼之道。通过跨学科整合教育可以使传统文化教育与各学科教育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点。通过对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促进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娇龙.新形势下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难点突破建议[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3(6):13-17.

[2] 李亚如.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西南大学[2024-05-22].DOI:CNKI:CDMD:2.1018.857456.

[3] 朱培祯,徐岩.浅谈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宁夏教育科研, 2019(1):2.

[4] 孙振杰.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7):3.DOI:CNKI:SUN:JXGL.0.2017-21-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