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的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自然资源;美育
正文
引言:现阶段,幼儿教师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活动需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立足点,结合自然资源,组织自然审美主题活动,在美育项目中带动幼儿实现思想思维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
一、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美育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教师在美育活动中需巧妙利用自然资源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比如可以结合花草、树木、昆虫、动物,提供真实丰富的观察对象;并引导其观察事物细节,如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细节意识,此类直观的观察体验有助于幼儿更好理解自然世界,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可通过观察和感知自然世界的美丽和奇妙之处,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例如,幼儿教师可利用树叶、花朵以及丰富的自然材料制作拼画,或者使用石头、树枝、树叶制作小型雕塑,借此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自然资源还能够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增强其情感表达能力,比如在观赏花朵时,幼儿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而触摸柔软的羽毛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此类情感体验可以培养幼儿积极自信的情感价值观、思想观。最关键的是,在美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引进自然资源还可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带领幼儿参与审美表达,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借此不仅可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自然美育环境
幼儿教师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活动期间应当创设自然美育环境,包含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幼儿教师需要结合幼儿园周边的资源禀赋,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开发,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和环境,从而增强幼儿的审美学习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囊括丰富的资源,在幼儿园内,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然角,里面充满自然元素,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在自然角落具备一个绿色生态园,种植了各种植物、花卉、果树、蔬菜,不仅环境优美,还能够让幼儿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体验种植乐趣。在相关区域还可以同步搭设小动物饲养区,饲养着兔子、小鸡,让幼儿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动物,了解其习性和特征。在相关区域还具备多个功能区,如沙池、水池、攀爬架,让幼儿在自然探索过程中获取到良好的体验和感触。在相关区域,幼儿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摆放石头、贝壳,尽可能利用低结构的自然材料来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自然氛围。并且利用太阳光与自然元素的互动效果,在自然环境中增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总之,幼儿教师需要创设自然美育环境,在美育活动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带动幼儿参与深层次审美探究。
(二)安排自然观察活动
幼儿教师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领悟,对美的价值、意义、形式、规律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并以此为基础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提升。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定期组织自然观察活动,引进丰富的观察活动计划,比如可以结合季节性计划,让幼儿在春天观察花卉;夏天观察荷花;秋天观察落叶;冬天观察雪景,寻找自然变化的美学规律和特征。同时,也可设计主题性的观察活动,比如结合动物世界主题,让幼儿观察公园内的昆虫、小动物,观察生命中的美。但是,幼儿教师也需要选取合适的观察场所,有助于管理并保证幼儿安全,需要在家长、社会的协同帮助下来带动幼儿玩耍。但是,在整个活动期间,幼儿教师还需要提供必要的观察工具,比如通过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来帮助幼儿进行更加详细观察,记录自然事件,并培养其对美的感知。此外,根据部分特殊活动需求,还可以引进一些专业化的观赏设备,如显微镜、望远镜,使幼儿通过专业设备,间接观察更多的细节和特征。在完成观察活动之后,幼儿教师便需要带领幼儿进行总结探究,可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将幼儿的观察经验与审美教育衔接关联在一起,让幼儿通过绘画、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表达美、输出美、展示美。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艺术创作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参与艺术创作是一项关键性的举措,主要是让幼儿更加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激发其创造力和竞争力。幼儿教师需带领幼儿参与到自然空间学习活动中,并且优先对资源进行收集与分类,将诸如公园里的落叶、花朵、石头整理在一起,在户外探险中让小朋友根据收集材料的形状、颜色、质地进行分类创作,为后续艺术创作创新做好准备。紧接着,幼儿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创意指导和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利用自然资源创作的艺术品,如树叶拼贴的图画、石头画等,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同时还可以引导小朋友观察自然资源特性,如叶子纹理、形状,将其中的特性融入到自己的创意作品中。
小朋友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老师应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可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差异,引进不同的艺术创作任务,如制作自然主题手抄报,创作自然风光绘画作品等。在创作环节,教师需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帮助幼儿调配颜色,教授一些基本的艺术技巧和方法。在完成艺术创作之后鼓励幼儿进行作品阐释,并且让小朋友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的美学元素、规律、特征进行描述,一方面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幼儿的审美评价能力。最后,幼儿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小朋友将自然资源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将自然资源与音乐、舞蹈艺术融合,让幼儿感受自然资源的不同美学规律和特征,从而在美育活动中增强幼儿的多元学科意识和综合审美能力。
三、实例分析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幼儿园教师决定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季花卉观察活动——“花开的秘密”。通过细致的观察、学习和领悟,旨在培养幼儿对自然美的认同感、归属感,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精心挑选了幼儿园附近的公园,这里的花卉种类繁多,且环境安全、舒适,便于幼儿们进行观察和探索。老师根据春季花卉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观察计划,她选择了樱花、桃花、郁金香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作为观察对象,并确定了观察的时间、路线和方式。为了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进行观察,老师准备了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观察工具。同时,她还准备了简易的标本夹和纸张,用于采集和保存花卉标本。并且,通过家长微信群发出邀请,鼓励家长们共同参与活动,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活动当天,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兴奋地来到幼儿园集合,老师对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安全教育后,便带领他们踏上了前往公园的旅程。到达公园后,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观察对象,然后她按照观察计划,带领孩子们逐一观察樱花、桃花、郁金香等花卉。在观察过程中,老师使用放大镜帮助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花卉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并引导他们用记录本和彩色笔进行记录。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每一朵花,不时发出惊叹和赞美。观察结束后,老师组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进行分享交流,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用稚嫩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花卉特点,有的孩子说:“樱花的花瓣好薄啊,像纸一样。”有的孩子说:“桃花的颜色好鲜艳啊,像小姑娘的脸蛋。”孩子们的分享让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鼓励孩子们进行创作表达,她提供了绘画纸、颜料、彩笔等材料,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花卉美的感受,有的孩子用彩笔在绘画纸上勾勒出美丽的花朵;有的孩子用颜料涂抹出五彩斑斓的花海;还有的孩子用树叶、花瓣等自然材料拼贴出美丽的图案,孩子们的创作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在创作表达环节结束后,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花卉标本的采集,她向孩子们介绍了采集标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帮助他们制作简易的标本夹,孩子们小心翼翼地采集着每一朵花,用纸张轻轻夹住并固定好。这些标本将成为孩子们宝贵的回忆和学习的材料。活动最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反思,她肯定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鼓励他们继续关注和欣赏自然美。同时,她也反思了活动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有的用绘画的方式融合自己的现象,画出自己观察到的花卉;有的用文字描述花卉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还有的用舞蹈、歌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花卉的喜爱之情。这些反思性创作不仅展示了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了自然美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审美需求,结合丰富多元的美育项目,引领幼儿在美育活动中开展迁移性探究。教师需关注幼儿的思想动态,结合多元化的审美元素,引进丰富的审美主题,使幼儿的审美学习品质和效率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艾环环.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的路径[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3(7):192-192.
[2]黄紫怡.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幼儿美育的途径分析[J].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7(3):1.
[3]刘霞,杨瑞清.利用乡村资源,开展乡村生态美育——南京浦口行知小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德育, 2021(6):6.
[4]邱德娘.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以"家乡的土楼"主题活动为例[J].福建教育, 201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