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新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情境;合作学习
正文
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之一。而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构建趣味性、研究性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融合分层教学理念,以分层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而言至关重要。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借助问题引导,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还要善于运用有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进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由浅到深的原则,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逐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的习惯,最终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系列问题,让学生结合相关现象让其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周围同学进行分享,让学生在与同学间的自主讨论中,更深入的了解有关数学应用等相关知识点。如此一来,有效的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综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借助创设情境,鼓励学会自主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位式,善于采用创设有效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最终,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与“图形的平移”有关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平移前与平移后相关的概念,并能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平移简单的图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演示图形平移前与平移后的过程。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形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为透彻。进而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平移前与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而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知识点,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三、强化实践活动,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教学这个契机,让学生依据相关数学原理,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允许学生犯错,但要让学生知晓该如何改正,进而真正提升数学应用与探究能力。
例如:当学生掌握了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开展“寻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程中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最终深化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仅是依靠课内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课外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借助更宽广的探究空间,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学习完相关知识之后,可以结合学习的相关知识来开展课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更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的选择》这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也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开展这样的课外活动。告诉学生:“如何能够更快的统计出班级内同学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呢?同学们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调查,并以相应的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的学生通过向同学询问的方式,最终绘制了扇形统计图;有的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虽然统计方式不同,但正是这种开放性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其数学应用意识。
五、组织合作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效率。在教学中,一个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方向会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而在小组中,学生便可以通过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的发散和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需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使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实现有效合作,以此达到提升合作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目的。
比如,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方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寻找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让学生看大屏幕:这是一个长方形,请计算它的周长,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长加宽加长加宽,4+5+4+5=18。学生2:我用了乘法,这样更快,4*2+5*2=18。学生3:我也用了乘法,不过和你的方法不同。(4+5)*2=18。教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综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并思考各种方法的利弊,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融合分层理念,提升自主学习效果
如前文所述,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方向存在着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考虑到不同任务对不同学生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合分层理念,如在课前将班级学生分成异质小组或者同质小组,然后针对小组成员的特点设计学生需要以个体自主研究完成的任务或者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分层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成异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题目如下:五年级共有153名女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3。问题一:男生有多少人?问题二:五年级男生是六年级男生的3/4,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问题三:六年级女生是男生的2/3,五六年级共有多少学生?这三个问题的难度逐层增加。
在布置完任务后,教师便需要引导学生着手开始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首先需要设定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通过单独思考,解决第一个问题。在两分钟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在几分钟后让解决了问题的学生举手,以此了解各小组中学生的解题情况。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引,即要求学生不能一个人解题之后直接向小组中其他同学教学,而是需要各自先说明解题思路,并确保其他同学能够理解思路,然后在有思路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验证,以此方式促进各能力层次的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平.试析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
[2]吕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学周刊,2020(30).
[3]孙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73-74
[4]曲洪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