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创新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
正文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资源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用户的需求,数字资源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质量控制的挑战。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加个性化、即时和跨学科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创新策略,以适应数智时代的发展需求。本文将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传统资源建设模式及其局限性
传统的资源建设模式多依靠纸质图书、期刊的采购和征集,并形成了以纸质文献馆藏为主线的资源建设体系。该模式中图书馆以购买、赠送、交换的形式获得书、刊、报等纸质资源,经过编目,分类,上架的过程对其加以管理使用。这一途径对信息传播与知识积累有重要影响,同时又有明显局限性。一是纸质资源购买与保存费用昂贵,特别是有价值的古籍、大型套书,对价格及保存环境要求很高。二是纸质资源检索利用效率不高,读者要花很多时间到馆中寻找借阅信息,很难适应如今快节奏信息需求。三是纸质资源空间占用较多,图书馆对其储存与展示所需的实体空间较多,且空间与管理成本随馆藏量增大而提高。
2.2 数字资源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也逐渐向数字化过渡,数字化资源类型与数量也越来越多。数字资源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及图书馆数字平台获取与使用。数字资源相较于传统纸质资源有着显著优势:一是数字资源存储及传输成本低,能够快速地在全球范围进行传播及共享,极大增强信息可及性及传播速度。二是数字资源检索使用效率高,读者可通过关键词、专题、作者等多种手段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大大方便学术研究。三是数字资源更新迅速快,能实时地反映出最新研究成果与信息动态,符合用户对最新知识要求。另外,数字资源可扩展性强,且不受实体空间约束,可通过云存储及其他技术实现存储容量的无限拓展。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已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以电子资源为主体,纸质资源为补充的资源体系。各种学术数据库,电子图书和在线期刊相继出现,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术资源以及方便的检索工具。但数字资源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版权问题、资源整合问题、技术维护问题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找到解决办法,才能使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2.3 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
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与社会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现代用户对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需求并不局限于传统借阅与调阅,而是更关注资源多样性、获取便捷性以及服务个性化等。用户对于数字资源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电子图书、在线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已成为学术研究与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用户期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图书馆资源而不受时空限制。用户对于资源的多样性与综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学术类图书与期刊,也需要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资源,数据集,开源教材等来适应不同学科与研究方向。用户对于检索与利用效率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期望通过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来快速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从而提高学习与研究效率。
3.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创新策略
3.1 数字化资源整合与优化
3.1.1 多元化数字资源的引进
数智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来满足教师与学生多样化学术与学习的需要。多元化数字资源不只是传统电子图书与期刊,而是涉及在线数据库,多媒体资源,开放教育资源,数据集以及研究报告等各种形式。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同国内外知名出版商、数据库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购买、订阅优质电子图书、期刊,以保证学术资源权威及时。图书馆要引入多种专业数据库来涵盖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不同学科领域并对教师与学生进行综合学术资源支持。另外,引入多媒体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有教育视频,音频资源,交互式课程以及虚拟实验室等等,它们可以丰富学习与教学的表现形式,促进学习效果。引入开放教育资源(OER)也被视为一个核心策略,这些资源大多是无偿的、可以共享的,它们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从而减少教育开销。
3.1.2 资源整合平台的建设
多元化数字资源持续增长的时代背景下,构建资源整合平台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一项核心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的目的是有效地整合不同来源,不同形态的数字资源,为检索与访问提供一个统一入口,提高资源利用便捷性与效率。图书馆有必要构建综合性资源管理系统,把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多媒体资源整合在平台中,集中管理与统一检索。该平台要有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及智能检索,并支持关键词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等多种手段,便于用户迅速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平台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基于用户兴趣与需求对相关资源与信息进行推荐,以改善用户使用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用户行为并向其提供定制推荐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应当拥有出色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够与其他学术资源平台和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互通的目的。如对接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资源平台,拓宽资源覆盖面、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高校图书馆通过构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能够高效地融合多种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验,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3.1.3 数据驱动的资源管理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驱动的资源管理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资源建设的重要策略。数据驱动的资源管理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类数据,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的管理和运营效率。首先,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用户行为数据、资源使用数据、检索日志等,全面了解用户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检索和借阅行为,可以了解哪些资源最受欢迎,哪些资源利用率较低,从而优化资源采购和配置。其次,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发现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资源利用的潜在问题。例如,通过预测分析,可以预判用户未来的资源需求,提前做好资源采购和配置工作;通过关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资源之间的关联性,优化资源整合和推荐服务。数据驱动的资源管理还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服务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资源和服务,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2 智能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3.2.1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在智能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涵盖多个方面,极大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首先,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虚拟助手的引入,能够提供7*24小时的在线服务,解答用户的常见问题,指导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和设施。这些智能助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理解用户的提问并提供准确的回答,大幅提升了服务响应速度和用户满意度。其次,人工智能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通过自动分类和标引系统,图书馆可以快速处理和分类大量的文献资源,提升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智能推荐系统利用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数据,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找到所需信息。
3.2.2 智能推荐系统的发展
开发智能推荐系统,是建设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智能推荐系统对用户行为数据,兴趣偏好及历史借阅记录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对用户进行个性化资源推荐,大大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及资源利用率。推荐系统最核心的问题是对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图书馆有必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机制来采集用户检索记录、借阅历史以及访问频率,并且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其进行加工与挖掘以确定用户兴趣与需求。推荐系统中算法为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当前主流推荐算法有协同过滤算法、内容推荐算法及混合推荐算法。协同过滤算法对相似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并向用户推荐其可能关心的资源;内容推荐算法是基于对资源内容特性的深入分析,从而为用户推介与其兴趣相符的资源;混合推荐算法将各种推荐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多样的推荐结果。
3.2.3 智能搜索与检索技术
在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智能搜索和检索技术处于核心地位。这些技术在提供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搜索服务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感受。智能搜索技术结合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语义理解的方法,这使得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查询目的,并得到与搜索结果高度相关的信息。传统关键词匹配搜索方式通常不能精确捕获用户实际需求,智能搜索技术可以通过对查询上下文以及用户历史行为进行分析来更加精确地了解用户搜索意图。比如在用户输入一个模糊或者复杂查询的情况下,智能搜索系统就能通过语义分析来了解查询的隐含意义并给出更加准确的结果。智能检索技术利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对搜索算法与排序规则进行持续优化,增强了搜索结果相关性与准确性。该智能检索系统通过对海量搜索行为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确定用户喜好及倾向,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动态排序,从而使最具相关性资源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图书馆还可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建立资源间的关联关系来向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多维度的检索服务。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了资源间的语义关系,有助于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资源间的联系与结构,有利于信息检索高效进行。
3.3 用户体验的提升
3.3.1 个性化服务设计
个性化服务设计作为增强用户体验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关键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个性化服务可以使图书馆更加准确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并提升其黏性与满意度。个性化服务要求在深度分析用户行为与喜好的基础上。通过对用户借阅记录、搜索历史及访问频率进行采集与分析,可构建用户画像并获知其兴趣领域及信息需求。这些数据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基础,它使得系统可以依据用户历史行为与喜好来推荐有关图书、期刊、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源,从而有助于用户有效地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个性化服务并不局限于资源推荐,而是包含个性化通知、提醒等服务。比如,在用户所借书籍将要过期的时候,系统就能自动发出提醒通知,从而避免了用户逾期所带来的不必要开销。另外,图书馆还可根据用户兴趣与需求定期推送有关学术、演讲、培训等活动,增加用户参与度与活跃度。再者个性化学习空间和服务是个性化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图书馆能够提供私人阅览室、研讨室和其他能够预订的个性化学习空间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学习要求。同时提供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以线上线下形式对用户进行一对一建议与辅导,以解决用户信息检索与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3.2 用户反馈机制的优化
用户反馈机制的优化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有效的用户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及时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还能促进图书馆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形成良性循环。首先,图书馆应建立多渠道的用户反馈收集系统,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提供反馈。传统的意见箱和问卷调查可以继续保留,同时应引入更多数字化手段,如在线反馈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平台等。通过多渠道的反馈收集,图书馆可以覆盖更多用户群体,获取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意见和建议。其次,用户反馈的处理和响应机制是优化反馈系统的核心。图书馆需要制定明确的反馈处理流程和时限,确保每一条用户反馈都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回应。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应有专门的团队或人员负责跟进和解决,并在处理完毕后及时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增强用户的信任和满意度。此外,图书馆应注重对用户反馈的分析和利用。通过对反馈数据的分类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服务中的共性问题和改进点。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利用、设施设备、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反馈,可以找出用户关注的重点和痛点,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结束语
在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创新策略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数字化资源整合与优化、构建智能化服务体系、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动开放式资源共享与合作,高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其在教育和研究中的核心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霞.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探索启示[J]. 山西青年, 2023, (15): 163-165.
[2]程越欣. 数智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研究[D]. 江苏大学, 2022.
[3]王波.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新探索[J]. 中外企业家, 2020, (10): 13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