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摘要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管理
正文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
1.1 综合性能强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其由对类材料构成,其中涉及了混凝土、钢筋及其他添加剂,有很强的综合性能。因这个接头是一类复合型材料结构,并集中了各类材料的优势性能,且钢筋的抗拉力较强,这可以提升建筑的抗震性,可承受外部较大的作用力。而混凝土抗压性较强,可保证建筑工程有更好的承载力。其他材料的强度性能较佳,且也可将上面的特性强化,使建筑工程更具稳定性,并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应用安全。
1.2 施工工艺较复杂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有较为复杂的工艺和很强的结构性,想要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施工单位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好,其中有检测制作材料的性能及质量,养护结构实体等。施工结束后,为保证其成型密实,必须立模立板,钢筋绑扎完毕后,按施工标准进行预埋件安装和混凝土浇筑。为确保施工质量,还必须做好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养护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应对结构中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监督与检测,并记录好有关数据。
2 钢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
2.1 混凝土原材料配置问题
原材料配比直接影响整体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施工前要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最佳配比控制。但有的企业忽略了配比环节,仅控制了原材料质量,在材料配置方面没有通过试验确定最佳配比,也没有对各项材料使用量、添加顺序等关键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最终制作的混凝土材料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2.2 模板施工问题
混凝土模板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如果工作人员不按要求合理设置模板,模板不牢固或存在缝隙,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就容易出现跑浆、混凝土模板变形、沉降甚至坍塌等问题。在沉降期,混凝土材料内部化学反应会聚集大量热量,如果拆模时间或顺序不合理,会引发不同类型的裂缝,最终影响房屋建筑整体质量。
2.3 养护不到位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后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细致养护,以提高其性能。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昼夜温差和季节性温差变化明显。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规模化建设。钢筋混凝土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一旦发生降雨,就会产生收缩裂缝。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完成后,如果内部存在的大量水化热无法及时释放出来,久而久之,可能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必须充分控制温度和湿度,加强后期养护,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
3 质量控制点
3.1 钢筋绑扎
(1)保证箍筋固定方式正确。目前工作人员经常根据设计要求固定钢筋材料,还要复核钢筋固定效果,确保钢筋位置与设计方案一致,提高钢筋解耦股的稳定性,避免后期因混凝土浇筑等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形、位移等情况。
(2)合理焊接钢筋材料,保证焊接质量。钢筋材料绑扎或焊接时,应严格控制焊接距离。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筋材料,特别是梁柱阶段的钢筋笼比较密集,此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施工流程严格控制梁柱节点位置,避免因施工顺序不合理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3)工作人员按施工图纸进行钢筋绑扎。目前常用的绑扎方法是十字口。搭接部位的钢筋如采用焊接方式,应注意焊接部位是否有夹渣、气孔等质量问题。
3.2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首先,要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以及荷载大小,对模板的结构、尺寸进行核实,对模板的轴线位置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复核,确保其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后续施工需求。其次,严格控制放线和标高测量工作,对模板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最后,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保证各项流程的规范性,并对模板进行清理,确保其洁净度,避免影响后续施工。模板安装时,要对模板进行浇水浸润,为避免出现漏浆现象,要对积水问题加大控制力度,将接缝位置的宽度控制在2 mm 以内。明确预埋构件、钢管的情况,确保预留位置的准确性与牢固性,将钢板中心线、预埋管的误差控制在 3 mm 以内,插筋中心线位置、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分别控制在 5 mm、10 mm 以内。在浇筑前,对与混凝土接触的位置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按照施工需求涂抹隔离剂。进行支模时,要遵循分层、分段原则。在对上层模板进行施工时,要确保下层模板的支撑能力满足上层施工要求,支架立柱之间在一条直线上,以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具体支模时,要将钢管作为模板底部的支撑,按照框架梁的高度确定是否需要安装拉螺栓,如需要安装,要将其大约控制在框架梁高的 2/3。对跨度超过 4 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或混凝土板进行设计时,要根据要求,对其进行起拱,起拱高度为跨度的 1/1 000~3/1 000;详细检查螺栓固定位置,确保全部紧固,无法出现位移后,方可进行浇筑。
3.3 混凝土运输
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考虑路线、时间等多种因素。
(1)用专业搅拌车运输混凝土,运输途中匀速搅拌,避免出现凝固现象,运输时间控制在120min 以内,因此,要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选择离施工地点近的生产厂家。运至指定地点后,施工人员可通过取样测试确定混凝土材料是否达标,重点检查混凝土坍落度。
(2)控制生产设备搅拌时间,保证搅拌时间短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不能使用搅拌不均匀的混凝土材料。
(3)装罐前应清理干净搅拌桶内的积水、黏结物等杂物。
3.4 混凝土泵送
(1)用定量砂浆处理泵管,提高泵管的湿润度。
(2)对混凝土进行一段时间的搅拌后,再加入外加剂继续搅拌,搅拌均匀后开始泵送。
(3)保证砂浆均匀分布,采用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多种形式,连续泵送,如需暂停泵送作业时,应尽量使中断时间控制在 60min 以内。
3.5 混凝土浇筑
(1)柱体混凝土浇筑采用循环控制模式,即先浇筑一根混凝土柱结构,待浇筑高度达到 2m后再浇筑下一柱体。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按照至少 60min 的间隔控制两根柱体的浇筑时间。如果建筑工程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浇筑顺序应按自下而上、每层不超过 500mm 的标准控制浇筑厚度,坚持边浇筑边振捣。
(2)浇筑梁板结构时,常采用阶梯推进的分层浇筑方式,达到设计高度后,可统一完成现场浇筑,应加强对梁体高度的重视。
3.6 混凝土养护
(1)模板拆除后应加强养护,至少要持续7d 的保湿养护,避免外部水分散失过快,造成干缩开裂。目前,有些工程中加入养护剂,能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降低保湿养护的难度。
(2)加强温度监控,采用洒水降温、覆盖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避免温度裂缝的发生。
(3)跟踪检查养护效果,确保养护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耐久性和抗压性,这些优良的性能可以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上体现出来。同时,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施工技术,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工作人员应加强过程管理,钢筋绑扎、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等方面的优化,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莫礼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J]. 江西建材,2017(07):109+112.
[2] 王瑞丽.探究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7(09):222-223.
[3] 胡溢林.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研究 [J].安徽建筑,2019,26(12):12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