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柴启霞

山东交通技师学院 276000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尤其需要重视工学一体化,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本文围绕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分析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并构建了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提高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综合人才,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

正文


引言: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技术革新和市场应用日益广泛。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其检测与维修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重要性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中,新能源汽车凭借其环保、高效等独特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宠。然而,任何科技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新能源汽车亦不例外。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是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环节。通过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的细致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因车辆故障引发的意外事故,从而保障车主的行车安全。

2.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教材内容滞后

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材内容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更新换代,传统的教材内容往往无法及时跟上这一步伐,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日新月异,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到整车控制系统等都在不断更新和升级。然而,当前许多教材的内容仍然停留在较早期的技术阶段,缺乏对新技术的介绍和讲解。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动态,影响了他们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实践操作的要求极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教材内容的滞后,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学到一些理论知识,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这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缺乏必要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2.2实践环节不足

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不足是一个显著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日益提高,但当前的教育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实践环节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桥梁,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领域,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践机会,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践环节的不足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企业往往更倾向于招聘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锻炼,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展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降低了就业竞争力。

2.3师资力量薄弱

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了电子、电气、机械等多个学科,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的专业教师来进行系统教学。然而,当前许多学校的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迅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然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许多教师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跟进新技术的发展,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也有较高要求,然而,目前许多教师缺乏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工作的经历,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了解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3.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

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构建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实现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无缝对接,确保学做合一。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界限,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明确专业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实践的需求。在课程设计上,应融入真实案例和前沿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行业前沿知识。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实践技能。还可以引入企业导师制度,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指导。

3.2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为了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需要深入调研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实际需求,明确该领域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基于这些需求,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确保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工作岗位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操、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更能直接接触到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此外,还鼓励学生参与行业认证和技能大赛,通过这些平台检验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也为企业和行业提供一个直观了解学生技能的机会。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起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实际经验,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3完善教学内容

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融入教材中。这不仅能够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涉及电子、电气、机械等多个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开设综合性课程、组织跨学科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4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实践课程,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和资源建设,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系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条件。还应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教师应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实践教学中。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特殊性,应积极引进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能够在理论上给予学生指导,更能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示范和引领。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和行业研讨会,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通过设立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等机制,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为其提供晋升、进修等机会,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该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优化。因此,值得在更多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浩.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2):78-80.

[2]顾晓东,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242-243.

[3]郭涛基汽车维修专业课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