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西藏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巍继 美郎宗贞 王涵 陈诗敏

摘要

西藏历史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将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提升西藏高校立德树人实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维护西藏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有力支撑。该文在论述西藏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使其它学科和思政教育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红色文化的教育实践及“互联网+”的红色教育平台融入策略。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西藏高校

正文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1]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革命先烈经过长期斗争积累起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的历史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西藏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西藏红色文化以自身独特的精神价值,成为中国的红色革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星辰。[2]在西藏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凝聚和锤炼了灿若繁星的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对其深入持续探索,不仅是传承和弘扬西藏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更是促进西藏民族团结与发展的时代要求。[3]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西藏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落实西藏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对于提升西藏高校思政工作实效、坚定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

 

一、西藏红色文化的内涵分析

“红色文化”是指在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其主要形式包括这期间产生的各类文学作品、纪念地、革命遗址等文化产物,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我国拥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4]在红色文化中,有许多宝贵的精神特质,如勇于牺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5]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育人工作的宝贵资源[6]西藏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表现,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西藏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随着时代发展,西藏红色文化更新迭代,内涵愈加深刻,不仅为西藏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力量,还成为西藏先进文化的典型,反哺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西藏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西藏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二)西藏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飞跃,是西藏红色文化形成的重要阶段。各族革命先辈为实现西藏解放耗费心血,付出巨大代价,为西藏红色文化注入了强韧的革命精神。这一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是激励和引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重要力量。从此,西藏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外延,成为中国当前革命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西藏红色文化的根源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西藏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就是西藏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史。在新时代,充分学习和利用西藏红色文化资源所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西藏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强化“四个创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西藏各族人民时刻将爱国主义精神铭记于心,在雪域高原这种艰苦环境下孕育出了以“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孔繁森精神”为主要代表的红色精神,对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和谐美丽新西藏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7]西藏红色文化是西藏各族人民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成为了西藏新时代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西藏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路径研究

唯有擦亮底色、彰显本色,才能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意义。高校思政教育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为了培养我国优秀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丰富西藏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此,西藏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策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夯实红色文化实践,完善理论体系话语权

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指出:“做好青少年学习和教育工作,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要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西藏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政教育紧密衔接,从理论知识转换到具体教学方式方法中,走出一条以西藏红色文化为重要教学内容的新途径。[8]第一,深入系统地挖掘红色文化的理论,为红色文化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目前,西藏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相应的理论学科体系和教学话语体系,思政教育内容单一,红色精神没有真正做到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红色文化中英雄事迹、领袖故事等没有变成“活教材”。[9]因此,西藏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西藏高校思政教师加强交流合作,通过设立各级各类思政教育教科研项目、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思政教育教科研活动,通过创新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有吸引力,引导学生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高校思政工作引领正确方向,携手推进西藏红色文化研究,推动西藏红色文化的发展,持续改进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第二,提高高校思政工作实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转换。科学的理论需要有效的话语表达,要想将西藏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引入到高校思政课中,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手段、教育途径,才能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要重视西藏高校思政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使其能够不断将西藏红色文化融入易于被理解的表达话语中,让西藏红色文化更具体生动,让西藏高校思政教育更丰富多彩,真正达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校教职员工协同,打破思政教育学科壁垒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决定了在高校教师质量上应该严格把关,不仅要重视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同向同行,也需要加强全体教职工之间的分工协作,充分挖掘高校思政教育资源。

第一,强化学校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在不断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持续加强西藏高校各职能部门作用。要对西藏高校各职能部门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界定,充分利用其行政职能,不断创设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环境通过创新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积极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氛围,组织师生参加各式各类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展出、演绎、红色文化学术交流会、红色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专业素养,让西藏红色文化渗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西藏红色文化真正脑入心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强化专业学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要把西藏红色文化贯穿于西藏高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课程育人教学体系。西藏高校各学科教师要不断加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将西藏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到学科教学体系之中,使各学科都能充分地发挥其独特的思政教育作用,真正培养以德为先、拔尖创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建设者。在专职思政教师方面,要加强职业能力素养培训,加强对红色文化书籍、红色影片的研读,丰富红色文化知识体系。定期组织对老师的红色文化培训工作并及时考核,确保对培训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提高教师素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西藏红色文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外实践活动是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将课内外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活动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有益补充,也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

第一,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有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昌都市革命历史博物馆、全国援藏展览馆、通麦川藏线十英雄纪念碑等红色遗址和红色纪念馆,还有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两路”精神等奋斗精神。西藏高校教师要将这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课堂教学中,借助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理论更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西藏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第二,只有将西藏红色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激发大学生主动去学习和了解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西藏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纪念馆和革命遗址去参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调研、志愿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通过校内授课,校外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西藏红色文化的氛围下提升思想觉悟,更好的传承西藏红色文化精神。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深入调研明确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明确教学主题,找到一个合适的交流突破点,这样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做到高效教学。

(四)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平台,打造西藏红色文化数字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在教育教学课堂的使用日益增多。西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借助开放、多元、便捷的互联网,不断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西藏各高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西藏红色资源传播模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继续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增强其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积极探索打造西藏红色文化资源自媒体传播“微平台”,如建立西藏红色文化资源数字革命纪念馆、数字博物馆,打造网络三维革命遗址展馆,推出线上云课堂,以微课、慕课、翻转网络教学等方式方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推动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向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通过“互联网+”的西藏红色教育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教育。

 

三、结语

西藏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实质,尤其在这片雪域高原锻造出的两路精神、孔繁森精神等,不仅是西藏历史实践中的结晶,更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为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融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实现西藏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使红色文化教育在优势互补中多样化推进。

 

 

 

 

[参考文献]

[1] 阮晓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6):143-147.

[2] 胡敏,王钰.西藏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西藏高校立德树人途径创新[J].智库时代,2017(12):37-39+45.

[3] 牛燕军.运用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3):27-31+39+153.

[4] 梁美霞.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路径[J].汉字文化,2021(23):165-166.

[5] 娄珩,钟秉谕.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0):83.

[6] 曲姿璇,扎西.西藏红色资源嵌入西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运用[J].西藏发展论坛,2020(05):78-82.

[7] 张伦阳,王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和实践路径[J].民族学刊,2021,12(01):10-18+84.

[8] 赵聃.红色文化为思政教育注入深厚力量[J].人民论坛,2021(31):104-106.

[9] 张超,郭冰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困境与创新路径[J].大连大学学报,2023,44(04):138-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