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毕娜

(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吉林 吉林 132021)

摘要

劳动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属性,对构建“五育并举”相结合的立体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具有基础性作用。研究更需要深入实践,从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整合劳动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制定家庭劳动清单和形成劳动教育合力五个维度进行系统策略研究,把握劳动教育在实践中的样态及实践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正文

注:吉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劳动教育专项项目,项目名称:协同育人理念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HLD2301。


引言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劳动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新时期的教育实践不仅要关注智力教育的发展,而且要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五教并举”的教育理念符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

重视小学劳动教育是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实际生活和书本知识更好的相结合,是对知行合一理论的践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2]小学劳动课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劳动技能,还要他们通过这个过程知道劳动成果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素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最终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3]

目前,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情绪的缺失,动手能力下降等问题。针对于此,只有结合劳动课程开展教学,把劳动的知识和制作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从而真正达到劳动课的教学目的[4],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劳动教学效果,是解决劳动课程实践困难的新途径。

一、形成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教师在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会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积极宣传劳动教育,多组织“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交流分享会”等宣传活动,让学生们看到,并从内心里去感受和认知什么是工匠精神,同时,也让他们在劳动模范的一点一滴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帮助同学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和劳动实现完成的,这样才能是他们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二、整合劳动课程,教学内容解构和重构

针对原有劳动课程中课程内容重复、片面的问题,既要将劳动课程内容整合为学科主题明确的内容,又要注重多门学科如何结合的问题。通过对劳动课程内容知识点、技能点的解构与重构,建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并在教学过程每一步里要即时互动反馈,进而来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争取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逐步提升学生自信心,提高劳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虽然在课堂和社团中开设了许多劳动活动课程并有效实施,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一些课程适用高段年级,不适合低段年级学生。所以,它可以扩大课程的受众,增加课程教师和所需材料的数量,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更具有包容性,覆盖全校学生,融入了其他具有劳动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如制陶、制作扇子、制作服装等。学生更有可能享受和参与更多。

四、制定家庭劳动任务清单

学校可以与家长合作,为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制定一份劳动任务清单。将这些劳动任务分配给所有年级,然后将它们细分为每学期、每月、每周和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创建一个劳动任务清单或任务卡片,并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回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每周可以举行一次劳动竞赛,比较学生完成本周分配的劳动任务的情况。同班同学还可以一起评价本周的“劳动明星”。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督促学生完成劳动任务,而且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爱劳动的课堂氛围,家长也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五、家、校、社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我们要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5]。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6]。做为学生们的家长最先要改变观念,不能搞形式主义,应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劳动教育带来的益处,并且第一时间执行,给学生们做出模范,这样来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的地方。学校要协调劳动教育课程的安排,学校教育者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劳动教育增添新的内涵,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7]。最后社会力量也要加入到队伍当中来,给予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例如,社区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劳动活动,如清洁街道、绿化环境、探访孤寡老人等,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8]

结语

劳动教育实践过程,提高劳动技能、优化劳动方法是追求劳动教育理想的基石。劳动教育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有可能实现。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人的教育实践全过程,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40(01):21-26.

[2]柴寿文.试谈中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改革,1995(03):22-24.

[3]陈林,卢德生.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及保障[J].教学与管理,2019(17):11-13.

[4]陈静霞.实施初中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7(03):20-23.

[5]陈云龙,吴艳玲.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人民教育,2020(07):35-38.

[6]李政林.“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4):13-17.

[7]李苹.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路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8):1-5.

[8]康钊,祝蜜,万龙.劳动教育与“三生教育”关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