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昌都江达县基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摘要
关键词
西藏昌都江达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取得成效 存在问题 计划建议及必要性
正文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中央召开的有关会议和多个1号文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改革,对推动农村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对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牧民财产收入的重大重大举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农牧民意愿、守住法律政策底线、牢记因地制宜、把握改革重点等原则。完成了江达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前半篇”文章。
一、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清产核资。通过资产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登记造册,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二是确认身份。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认定,做到成员登记齐全、确认名册严肃。三是配置股权。在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进行股权配置,将农村集体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本集体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四是组建合作社。在合理配置股权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支持下,建立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五是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成员认定、组织登记、股权管理、财务会计、资产登记和流转等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产改前期,江达县于2017年3月开展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先后进行了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培训乡(镇)专干人员、宣传动员、入户摸底调查、制作调查工作底图、现场指界、问题修补、制作宗地图、农户确认、结果公示、结果审核、归户表签字、建立登记簿、建设土地确权信息平台、打印合同、打印证书、资料归档等工作。共计完成9个乡(镇)56个行政村88188块地块的调绘,承包面积130705.08亩, 调查农户数为7187户,合同打印28748份(一户四份),证书打印7187本。形成了地块分布图、公示表、农户承包地示意图、登记簿等整套完整的确权成果资料。
在产改过程中,江达县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股权量化工作,组织登记赋码工作,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挂牌工作,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章程,完成了全县产权制度改革归档工作,已完成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开户工作,剩余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开户工作正在积极办理中,并于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共建“三资”管理平台。截止2023年12月31日,承包到户耕地面积:13.05万亩,经营性资产1.86亿元元,非经营性资产1.24亿元,共计:3.1亿元。全县完成成员身份确认工作94个行政村,14725户,85108人。
现阶段土地流转方面,主要是将江达县邓柯乡现代农牧科技产业园区2000亩国有土地租赁于西藏岭邓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种植芫根、苗木(需经有关部门设计通过,避让基本农田)、饲草料、肥料、牧草、养殖业、中草药种植及加工、旅游及农业生态园等。流转期限为20年(即2020年12月25日至2040年12月25日)。
承包范围:现有园区内土地(三边以现有围墙为界,金沙江边以河道为界)、智能温室大棚及园区内现有全部基础设施(不含奶牛养殖场)。
土地流转取得经济效益:西藏岭邓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合同生效日起,第一年向甲方江达县农业农村局交付土地租金为10万元,第二年乙方交付土地租金为20万元,第三年乙方交付土地租金为30万元,第三年后根据效益再定租金且不低于30万元(土地租金最终上交县财政)。增加了县财政收入,防止部分土地被闲置;同时为全县的蔬菜市场提供了大量新鲜时蔬,满足了全县群众的大部分生活需要。
二、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江达县已成立由县、乡(镇)、村三级书记亲自抓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制定并下发《江达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江达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指导意见》、《江达县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及股权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江达县关于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全县各乡(镇)累计开展20次动员部署会议,开展县级培训2次,开展乡(镇)级培训18次,县里分三批次共发放宣传资料26000余份(其中发放产改宣传海报500张,产改宣传标语500条,产改宣传单20000份,《昌都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解读书》1991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致农牧民一份信》1495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134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540本,《昌都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账本填写指南》173本,《西藏自治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培训手册》220本,《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实务》383本,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文件袋124件,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帽子78顶,产改宣传雨伞50把。)
三是落实好产改经费保障。昌都市委、市政府,江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市级下拨我县4万元产改工作经费,县级配套产改工作经费200万元。
四是加强技术支撑及指导工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已采购了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协助江达县开展2021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五是确保农牧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各村党组织书记都是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充分发挥了农牧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牧民推进改革,确保农牧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正让农牧民成为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保障农牧民财产权益。
三、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土地(耕地)流转工作滞后。部分村庄、部分农牧民因历史原因、个人原因、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土地存在纠纷,存在争议,难以有效管理和使用。我国目前正在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但在江达县该项工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制度、机制仍有待完善。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强,政治站位不高,加之高海拔、交通不变的原因,农牧民群众土地流转的意愿较低,土地流转难度大。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量不足。县、乡(镇)两级干部无法完全做到专人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职责,基本情况就是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乡镇(镇)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经常更换。存在业务知识不强,业务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对于县农业农村局、乡(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要负起“三资”监管、使用、核算、人员培训、指导、监督等职责实感压力倍增,生怕导致上级制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众对工作不满意,有负组织重托。
目前基层的情况是基层不具备依法依规配备专(兼)职会计人员的条件,基层村“两委”干部普遍知识水平较低,大多数基本只会讲藏语,汉语水平都很有限,涉及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就更加困难了,村“两委”的力量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驻村工作队一年一轮换,工作延续性无法保证,无法胜任会计的职责,政策落实到位存在困难,群众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还需通过进一步政策宣传加强其认知。人员变动频繁,大量熟悉改革工作的同事被调整,影响了改革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基层改革人才紧缺,探索路子、改革实践少,政策执行有偏差。
三是村级会计专业技术型人才缺失。首先村级普遍没有专业会计,村账务采取村财乡管的方式管理,但乡镇会计多为行政事业会计,很难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并独立完成集体资产年度清查任务。其次实行委托代理记账方面,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刚刚起步,收益微薄,甚至没有收益,在此种情况下再把资金用于代理记账,村集体组织成员接受程度值得商榷。
四是后续相关管理制度仍需完善。目前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除开非经营性资产及扶贫产业外,基本上无经营性资产,目前多数扶贫产业项目涉及部门多而广、资产清产核资不完全,权属移交工作相对滞后等多方面原因,还未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后续如果相关扶贫产业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就会存在现有的扶贫产业分红机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产生冲突,群众不愿意改变原始的分红机制,不接受产改后的成员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等诸多问题,届时还需各部门加强合力,县、乡、村三级加强政策完善、宣传和引导,在不违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相关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及制定更符合实际的“三资”管理制度。
五是仍需加强各部门间沟通协作能力。各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还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通力配合,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工作。
六是村集体经经济组织职能发挥不到位。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在决议、管理、监督集体资产方面发挥作用不充分,理事会、监事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仍然是产改前的模式,政经没有分离,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不明晰。
七是少数村干部、农牧民群众认识不到位。认为村资源薄弱,集体经济收益匮乏,清人分类、股权管理的程序复杂、工作量大,对股权改革的必要性不甚理解和认同。少数干部更是抱怨“光改革没有分红,这改革有什么作用”;农牧民:因看不到利益分红而对改革热情不够、参与不强。
八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持续宣传不到位。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的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量化等工作时政策宣传面广,但是纵向深度不够,这是其一。在后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政策方面宣传工作没有能够延续,这是其二。
九是财务管理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完整,流于形式等问题。
四、后续工作计划建议及前景
(一)成立县、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站
工作计划建议:一是完善江达县基层农经机构,建立县、乡(镇农)经工作服务中心,根据县实际情况县、乡(镇)农经服务中心采取临聘或者县农业农村局内部及乡镇府内部调剂的方式落实2-4名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工作经费纳入县农业农村局、乡(镇)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县级财政予以定额补助。二是乡(镇)农经服务中心接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委托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和资产资源管理业务。县农经服务中心负责监督、培训、指导乡(镇)农经服务中心开展好相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三是申请一定额度的经费及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中提取一部分公积公益金用于委托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处理工作。
建设前景:一是可以起到管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防范集体资产流失、侵占等现象发生的作用,二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可以起到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三是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前景,评价经营业绩的作用。四是长期以往可以培养本江达县农经队伍,对本辖区域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加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力度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县里将每年针对各乡镇、驻村工作队负责农经工作人员再次进行农经工作强化培训,就前期产改工作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开展方向,工作所必备的业务技能进行技能培训。
在县级培训基础上,各乡(镇)、驻村工作队负责农经工作人员要将相关政策再次向“村两委”干部、群众进行宣传,针对“村两委”干部,乡(镇)、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要通过藏语言、文字再次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农经工作有保障,政策能落地。真正实现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账务分开,形成“一套人马,两套账目,三块牌子”的治理格局。
结束语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利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有利于增加农牧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增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功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相信一定能将该项改革工作做好、做扎实,助力乡村振兴。该项工作前无古人、旁无借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孕育而生的,符合国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将产改工作贯彻落实到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参考文献:
[1] 姚恒.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山西农经,2024(04):87-89.
[2]梁刚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以广西W试点村为例 [d].广西:广西大学,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