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张旭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国际互动正日益广泛和深入,其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跨国合作平台也在持续增加,遭遇文化差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动等难题,高等院校应当强化国际互动,构建合作框架,尊重文化差异,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同时关注国际政经形势的演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高校思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正文


前言: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高等学府进行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加强与国际间的互动和协作显得尤为关键,通过与海外高等学府的深度合作与交流,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与手段,也拓宽了学生的全球视野,并增强了他们的国际竞争能力,然而,全球化同时也引发诸多挑战,诸如文化摩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这需要高等教育机构主动采取措施应对。

一、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

(一)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高等学府之间的跨国互动与合作愈发紧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对接也频繁起来,高校通过相互派遣留学生、教师访问以及联合办学等多元化手段,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这种协作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国际视野,还加速了各种文化间的沟通与整合,高等学府之间的跨国合作与对话,已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高、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关键路径[1]

(二)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不断创新

在跨国合作的助力下,高等教育阶段的意识形态教育持续进行着革新的探索,众多学府吸收国外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手段,融汇我国实际情况,创新出风格独特的教育方式,注重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实施跨越学科与文化的教学方法,旨在塑造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这种突破性进展不仅充实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内涵,还增强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国际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强大动力[2]

(三)思政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不断搭建

众多高等教育机构致力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国际协作,建立多边的高校合作平台,这类平台涵盖了国际学术会议、合作研究中心及交流项目等多个领域,为思政教育的跨国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关键助力,利用这些渠道,高等教育机构能够与世界各地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深入协作,携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创新与进步,这种跨越领域的携手不仅放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效应,同时为师生打造了更为宽广的学界互动桥梁,从而加快了思政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

二、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冲突与价值观差异

在地球村的大环境中,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国际往来遭遇了多元文化间的摩擦和信念分歧的挑战,这些问题根植于深远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之中,对高等院校造成了严重的考验,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冲突可能产生误解、增进隔阂甚至激发矛盾,影响合作与交流的顺畅进行,这些分歧可能会触发文化自我认知的危机,使学生和教师在自我定位上陷入迷茫,进而波及教学过程中的氛围与学生的学习环境。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管理与文化差异及价值观的对立很可能发生冲突,形成管理上的考验,管理团队需应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如何高效地解决文化差异引起的纷争是一项关键挑战,若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会引发管理上的无序和团队的不稳定,进而干扰教学秩序和降低教育质量,文明差异与信仰分歧有可能会干扰大学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不处理好这些分歧,就打造不出一个真正自由、宽容、协调的国际学术空间,这会对高等院校在国际领域的形象及地位造成负面影响,削弱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和竞争优势[3]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成为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时遭遇的关键难题,在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通常具备尖端教学设备、杰出教学团队和丰厚教学积淀;相较之下,发展中国家的高等学府往往遭遇教学设备短缺和师资缺乏的双重挑战,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国际协作中的资源分配不公,从而加剧了教育资本的不均等状况,这种资源的不均等配置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教育品质与水准造成影响,并延缓了世界教育的进步。发展中世界的大学在跨国合作领域常面临资源匮乏的挑战,这阻碍了对国际交流和协作机遇的充分把握,进而影响了教育质量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可能进一步放大了教育领域的社会不公现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令部分学生遭受优质教育机会的缺失,进而制约了其未来发展及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

不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涉及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环节构成了显著挑战,这种动摇可能源自于地区政治紧绷、经济波动周期、跨国贸易冲突等多种原因触发,这些变动可能会引发高校合作项目的暂时停摆或调整,从而带来不确定性与损失,地缘政治局势的加剧可能会导致合作国家间的政治联系恶化,这种恶化对大学间的合作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经济的起伏可能导致合作伙伴的资金来源不稳,从而制约了项目进步,国际商贸中的纷争可能会引发贸易障碍与约束,进而干扰高等教育机构间合作的进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设

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中,高等教育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体制构建显得格外关键,这一机制,既是推动国内高校之间相互沟通、携手合作的纽带,又是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全球化的核心动力。

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以建立和健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大学需制订详尽的跨国合作与交流计划,确立国际化的成长蓝图及实施路线图,明确国际合作的关键领域、合作伙伴以及合作模式,为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支撑,高等教育机构应深化与海外学府及科研机构的互助互动和信息互换。通过签订双方或多方的谅解备忘录、实施联合研究项目、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等途径,推进双方的合作关系,国内高等院校与海外学府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互通有无,促进科研工作的协同进展,并催生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的革新,进而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扩大其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知名度,高等院校应当主动投身于国际学术交流的行列,加入各类国际学术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会议。这些机构和会议为高等学府搭建了与国际学术界的互动桥梁,助力掌握国际教育的最新进展和潮流,增加与全球学者的合作可能,加入全球学术圈子,通过参加国际学术机构和会议,高校能够传播自己的经验和成就,从而在国际教育界提高知名度和地位,高等学府可以通过搭建国际交往与协同发展的框架和平台来深化合作,此类机构如国际交流部、国际合作中心等,主要承担规划、协调及监督涉外交流合作事宜,此类机构有能力提供一系列服务,涵盖接待和管理外国留学生、组织和管理国际交流项目、申报及执行国际合作项目,以此提升国际合作的效率和品质[4]

(二)注重文化多样性和价值观差异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在跨国合作与互动中遭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差异和观点分歧,这些差异,既是前进道路上的难关,也是通往成功的阶梯,高等院校在开展国际间的互动与合作时,需重视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样,方可构筑基于相互尊重与平等的新型伙伴关系。

高等院校应当洞察到,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师生们的合法权益各有所需,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合作中,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展现出各异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以及行事风格,高等院校须正视学生与师资间因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诉求,保障双方利益,营造一个兼收并蓄、和谐的求学与职场空间,高等院校需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培养。在全球互动与合作中,掌握并调整以融入各种文化背景,是极为关键的技能,高等学府通过设置涉及不同文化互动的教学项目和组织多样性文化活动,助力师生群体提升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流技巧,从而加强他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以及于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实力,此举能显著降低文化差异引发的摩擦与误会,为国际间的互动与协作铺设顺畅之路。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提倡并推进文化差异的多元化和相互接纳的态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应促使师生群体在跨文化互动中展现敬意与欣赏,进而提升其对多元文化的容纳度与感知力,倡导多种文化之间的互鉴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各国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从而打造一个和谐且平等的国际合作伙伴网络,高等学府搭建起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框架,深化不同价值观间的互动与理解,此类机构如国际交流部门、跨国学生社团及文化互动中心等,目的在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助力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化道路上更进一步。

(三)平衡教育资源分配

在地球村时代,高等教育机构遭遇了教学资源配置不均的难题,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可能源自国内外的多种因素,如政府财政资助、学校自筹资金能力、教师素质、实验设施等,为了确保教学的公正性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高等学府需主动实施策略,调节教学资源的均匀配置。

高等院校可借助国际援助及支持,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在一些跨国合作项目中,部分经济先进的国家及其国际机构常会施以援手,提供涵盖资金、物资及教学材料等多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应主动争取各种帮助与支持,用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减少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高等院校可深化与全球著名学府及科研机构的伙伴关系。高校与相关机构携手合作,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互享,涵盖教学经验、课程规划、教师培养等多个领域,这种方法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感受和竞争能力,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深化科研领域的协作,进而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学术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扩大声誉的关键途径,与国际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高等院校能共同进行科学研究,互享资源,从而提高研究能力,并支撑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可通过实施跨国学术交流计划,提升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通过与海外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机构能为学生们创造更丰富的学习机遇和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

在经济和政治的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等学府跨国合作的现象受到了国际局势的深刻影响,高等院校需紧密追踪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灵活更新国际合作策略与方案,强化风险预防与管理,保障合作项目顺畅执行。

高等院校应密切留意国际政治与经济态势的演变,高等学府的国际合作可能会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比如,跨境贸易纠纷、区域政治紧绷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这些都可能对高等学府的国际合作计划产生影响,高等院校需敏锐捕捉这些转变,深入剖析潜在影响,并据此对合作方针和计划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高等院校应密切留意国际政治与经济领域的最新走向和变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揭示了重要趋势和前进道路,高等教育机构需分析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预判潜在的变革与挑战,进而对合作策略和计划进行适配性调整,以便有效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高等院校需强化风险预控和防范措施,保障联营计划的顺畅执行,在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中,种种不确定的元素可能导致合作计划遭遇多种危险与考验。合作伙伴的变动、合作项目的政策及资金风险,均可能对项目的顺畅执行构成影响,高等院校需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各个环节增强对风险的辨识与管控,制订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保障合作事务的顺畅执行,高等院校需提升与国际团体间的协作,携手应对全球政治经济状况的演变,全球性的团体与官方架构通常掌握着更广泛、更可信的信息资源,能够提供更为专精与高效的支援及引导,高校通过与国际合作机构的携手,能够迅速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最新情报与趋势,据此制订更合理高效的国际合作策略和计划,从而提升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本领[5]

结语:

高等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向全球合作,这是顺应世界一体化大流的必修课,只有强化跨国界的沟通与合作,才能高效塑造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责任感的高端人才,助力全球各国共享发展成果与繁荣昌盛,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应采取包容的态度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不断翻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推动国际交往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如,陈露,陈伟军.闽南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J].福建茶叶,2024,46(04):111-113.

[2]杨凯,姜璐.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3):101.

[3]王玥,郜静.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9):105.

[4]姚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7):87.

[5]侯定凯,岑金.沟通、参与和影响力: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功能[J].煤炭高等教育,2019,37(04):14-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