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策略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谢丛蓉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研究现状出发,从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提出了侨乡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建设性策略,以期将侨乡文化和侨乡故事引入到侨乡高校英语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将“大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

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侨乡故事

正文


 

A Study on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Capacity to Tell Overseas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Xie Congrong

Jiangme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529000

Abstract: Telling China’s stories well and spreading China’s voice are important part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researc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telling overseas Chinese storiesthis thesis aims at putting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to tell overseas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content, 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is combined with college English class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etter.

Key Words:  teaching content, campus culturesocial practice, overseas Chinese stories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有着江门的侨乡文化资源丰富,400多万祖籍江门,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经过近百年的水乳交融,江门形成了特色的侨乡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巨大转折,我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是大学英语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传播侨乡文化,紧密融合区域性侨乡文化和英语教学也是推动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法宝。

一、 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背景

(一) 国际背景

近年来,国际形势在变局中深刻发展,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持续酝酿,大国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日益强大,导致西方国家蠢蠢欲动的祸心难以遏制“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实概念,歪曲了中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抹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在世界疫情和百年巨变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只有掌握国际话语权,才能把中国精神有效地宣传给世界,把中国智慧贡献给世界,才能把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维护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世界,才能坚持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才能把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还原给世界人民。“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意义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中国作为一个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大国,不断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和条件,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国际责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中国力量。

  (二)国内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 100 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排除千难万险,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境内外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今天又迈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党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敌人,胜利经过战火洗礼的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再次迸发。

伴随着进入新时代的精神文明的显著升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应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支撑。中国既然有能力解决好中国发展的问题,就应该有能力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故事需要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电影、话剧、电视、广播、报纸、新闻等各种传播途径,用人民群众的语言和人民群众的亲身经历的故事描述奋斗的中国,从而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共鸣。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将江门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讲好侨乡故事在建构完善的侨乡文化品牌,丰富民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能增强人民对侨乡文化的认识、认可和认同,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回乡创业,将港澳的发展需求和江门“侨”的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大湾区内部融合发展,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引导青年学生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不仅能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英语运用能力,增长才干,更能在传播中国声音的实践中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实现育人育己。

二、 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研究现状

国内最早对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始于 2018 年,如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的袁夕娣、周苏等人在 2018 年发表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一文,从讲什么、如何讲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后来关于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慢慢增多,主要集中在如何讲好故事,没有联系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而且大部分的研究都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将着重从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探寻提高学生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能力。

三、用英语讲好侨乡故事的实施策略

(一) 优化教学内容,触发思政热点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相比于其他的学习方式更为系统更为连贯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充分发挥英语语言载体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提高政治敏锐度,找准课程思政的“触点”和“融合点”,结合课程德育目标,结合侨乡历史文化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这些侨乡文化与大学英语中的单元内容相融合,以开平碉楼、茅龙书艺、新会陈皮、崖门海战、蔡李佛拳等为主要代表的侨乡品牌文化。英语教师必须坚持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原则,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之外,还应该深入了解侨乡文化,钻研江门地方志等文献和专著,广泛收集侨乡文化资料,做到课程教学和侨乡文化有机融合。在课堂上教师要运用生动的史实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侨乡文化的主动性,让侨乡文化在课堂上鲜活有生命力。以Unit 8 Chinese Dream 为例,第八单元围绕着中国梦展开。精读部分是一篇介绍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中国航空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的爱国情怀。泛读部分是一篇阐述国歌的重要性的文章,紧扣本单元的爱国主题。翻译部分是著名政治家康有为的文章;写作部分要求写下自己的中国梦。精读部分是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钱学森身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联系“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先生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一生的事迹,冯如先生年少漂洋过海,却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创造了“六个第一”,提出了航空战略理论,多中华民族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课堂可以将钱学森先生和冯如先生的生平事迹作对比,课中思维发散,课后巩固拓展,引导学生用英语讲述侨乡人物——冯如的飞机情怀。

因此英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之外,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通过集体备课,课程研讨等形式,博采众长,组建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小组,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编制校本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终形成可推广的英语教材供同类学校教学使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清晰准确地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毕业生职业道德高、实践能力强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发挥其载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在英语课程中增加侨乡文化的元素,用世界的语言来传承地方文化,让英语发挥中外文明沟通的桥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深度挖掘提炼语言和侨乡文化体系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文化的学习,在英语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

(二) 丰富校园活动,强化专业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对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丰富且新颖的课外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文化育人的新平台。优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占领网络舆论高地,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紧跟时代热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思政教育、美育教育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多重功能。例如,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特色举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配音活动、微视频征集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走访侨乡名胜古迹,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用英语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侨乡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还可以将中国诗词、中国武术与说唱音乐等形式进行融合,不仅展现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更体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线上作品征集,以赛促学;线下成果汇报,现场比武。这种类型的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英语的平台、一个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核心素养的平台,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营造了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此外,社团活动也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者,志趣相投的学生参加如英语角、英语剧社、英语演讲会等,宽松的英语环境和专业的活动内容,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开展小范围的英语精品活动,赢得学生的信赖,吸引忠实的追随者,从而达到优化整个学校英语学习氛围的目的

(三)搭建育人平台,投身社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英语是一门语言,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发挥其作用。学校构建协同培养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贯彻“求真务实,奉献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知识,验证真知灼见。一,学校可以与侨乡文教基地合作,邀请学生志愿者在文教基地对展览场馆进行讲解,如向海外游客、中小学生讲解文教基地的专业知识、解读蕴含在背后的侨乡文化故事、运用英文沟通等。让游客和学生志愿者在领略侨乡文化之美的同时,感受侨乡文化的魅力,争做侨乡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第二,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凸显专业优势。师范类学校可以走进学校面向特定的学生群体,举办“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活动,面向幼儿园小朋友,可以阅读英语绘本,面向小学生可以排练情景剧,面向中学生可以英语演讲……既锻炼了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传播爱国基因,实现育人育己。第三、对接大型国际性赛事,学生负责外宾接待和英语翻译等相关工作,在志愿者服务中锻炼英语应用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合旅游单位合作办学,参与旅游景点文本英译和英语解说员的选拔培育,把英语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双方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学校负责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指导,企事业单位负责对学生在工作或者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咨询服务。

四、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让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高校大学生理应在新时代的洪流中不断增强“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文化的精髓,辩证的眼光审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为实现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应吉.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教学的意义探究—基于“讲好中国故事“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7.

[2] 武静.“讲好中国故事”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11):114-116.

[3] 肖龙福,肖笛,李岚.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4):21-23.

[4] 文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12-15.

作者简介:谢丛蓉,1989年生,湖北襄阳人,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项目:江门市科技局2021年度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项目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现状调查和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0301102500004639)阶段性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