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重大政治成果的理论逻辑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杨文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411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文系2023年度新疆社会科学院院级青年项目“新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实践路径研究”  23QY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鲜明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重大论断的提出是党在以往奋斗历程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出的,必将对我们党走好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10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顺利召开,“两个确立”这一重大论断继续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决议和党的二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这些重大论断更加确证“两个确立”的理论科学性、实践指导性和历史自觉性。“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历史成就,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而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是否具有领导核心是事关党和国家、人民事业成败的大事,也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之一。新时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两个确立”是在深厚科学理论和丰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

一、“两个确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选择

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顺应历史潮流,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运用。维护党的权威和领袖,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条重要原则。以党的权威领导革命运动至关重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通过一系列论证指出现代生活是一个权威产生并日益扩大的过程,权威是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相伴随的必然现象。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他的类比点出了革命领袖与集体指挥的重要性,伟大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权威领袖人物的推动和引导。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权威也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和巩固政权的必备条件。党中央权威不仅是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统一行动的前提,更是统一思想、统一意志、保证革命高效性,进而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只有维护党中央权威,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仅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而且也肯定领袖人物在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列宁早在1900年就论证指出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的不可替代作用。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确立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只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才能在政治组织上成熟,只有坚强领导核心的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原理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用,这一理论有力地论证了科学理论武装的巨大作用与重大意义。“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现实指向。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都是要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或理论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深刻强调革命理论的重要性,强调理论对于人类革命以及人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教导我们要时刻重视理论的重要作用,用理论指导实践。一个政党要想保持先进性,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此论进一步表明科学理论与群众力量结合的重大作用。历史和社会的现实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反过来,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历史的进步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指明方向,发挥了巨大的积极指导作用。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也随着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实践,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而提出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先进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路线、方向和方法。

二、“两个确立”是坚持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基本原则对于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理论素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之类的重大问题,其中就包含确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本原则。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完全的自由和解放,就必须建立组织严明、旗帜鲜明的政党,这个政党的领导者要由共产党人来担任。此外,无产阶级要及时总结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运用一套科学完备的先进理论学说作为革命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指导,发动社会革命来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

虽然马恩在文献中并未明确的有过“中央权威”的相关表达,但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摸索中,他们都表现出对中央权威和革命领袖的高度重视。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强调,无产阶级必须以“枪杆、刺刀、大炮”等权威的武器建立政权,因为这是天底下“最权威的东西”。为巩固政权需要,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必须将政治权威提到议程上。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一个决定性原因就在于没有发动“武装人民”这一权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政治权威对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科学完备的先进理论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指引。马恩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科学理论对革命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指出:“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理论作为“思想的闪电”与实践这一“朴素的人民园地实现“双向奔赴”,是德国进行彻底革命的客观基础与条件,只有科学的理论引领,德国人才会实现自身全面自由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坚决与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分清界限,坚决同其做斗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使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迈上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开放和不断发展的理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现实力证,也是党坚持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

三、“两个确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组织原则的突出体现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共产党特有的独特优势。民主集中制强调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强调民主,要求发扬民主,聚集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一方面强调集中,在正确集中的基础上凝聚集体的意志和力量。民主集中二者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纵观世界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多采取分权制度、议会制度等,他们的政党不强调集中统一领导,这也是由资本主义私有本质决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作为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争夺选票、维护统治的工具,其并不需要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但无产阶级政党则完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劳动者组织起来的国家,党在政治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必须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放眼望去,其他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跌倒失败的关键弱点原因就在于缺少强有力的领导集团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干成几件大事,取得一系列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战胜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解决制约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的组织优势不断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优势不断发挥。

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就集中体现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进行重大决策的前提就是广泛深入调研,党的领袖和权威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汲取能量和智慧。此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同时,党的领袖又要勇于担当,在重大实践和问题上善于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善于集中领导集体大多数人的意见,最后果断拍板,一锤定音。党的领袖的作用就是通过民主集中制来发挥的、来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奋发图强的历史表明,只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中央领导集体才能带领人民取得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

四、“两个确立”是坚持多元一体“大一统”体制的当代力证

费孝通教授首次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概念。他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它在文明曙光时期,已经在黄河中游形成它的前身华夏集团,在夏、商、周三代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分,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带。”他的“多元一体”命题的科学理论为中华民族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整合分散的各民族单位、调和民族研究领域争论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了美好蓝图,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现有的各类考古发现成果看,中华文明从开始就呈现“单核心、多层次”的向心结构。自秦统一六国,奠定“大一统”国家体制与国家治理体系以来,无论历史如何变,朝代如何更替,“大一统”的主流发展趋势从未改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的大国,具有“多元一体”大一统体制的制度和文化优势。自古以来,我们便拥有“大一统”的历史文化基因。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继承和创新了“大一统”的国家形态结构,为国家团结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历史证明,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维护“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是国家稳定和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历史遗产的基础上,对“大一统”的体制进行了创新和提升。党通过自我革命及一系列自身建设,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领导核心”就是大一统体制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的重大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郑维平,李正亭.论“两个确立”的三重逻辑[J].现代交际,2022,(11):34-42+122.

韩喜平.“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科学逻辑[J].人民论坛,2022,(19):26-29.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于海青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祁建朋.“两个确立”是党团结奋斗的根本保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25(006).

孔丹,江宇.“两个确立”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7(10):13-18+117.

李斌雄.“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J].人民论坛,2022,(19):12-15.

辛向阳.“两个确立”与理论强党[J].理论探讨,2022,(06):5-12.

陈勇,许颖.新征程上准确理解和深入把握“两个确立”的三重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31-37.

李斌雄,张丽平.“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

张振杰,王东霖.两个确立: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实践范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2,22(04):10-14.

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建设美好新疆的决议[N].新疆日报(),2022-12-10(004).

王春玺,贺群.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举措、成效及特点[J].北京教育(高教),2022,(12):53-56.

王萍,杨澜.马克思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及当代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50-54.

从理论维度认识把握“两个确立”https://www.ccps.gov.cn/xxwx/202208/t20220831_154800.shtml.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