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运用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邹海红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中学 746000)

摘要

探究式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的语文概念以及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观察,通过探究问题的本质,得出相应的结论。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了解问题、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间接地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框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创新与运用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角色以及学生的地位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教师要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探索性的学习。这种教学以及学习的模式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本文接下来将详细讲述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的创新以及运用的具体措施。

一、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一)主体原则

所谓主体原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1]。简单的说,是指教师要事先设计探究的课题,充分地做好探究活动的设计,引导高中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当高中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引导和点拨,保证学生探究的高效性。

(二)全面原则

所谓全面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面向班级所有学生,引导班级中的所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探索过程。一般来说,不同学生思维模式以及对问题的看法具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只有在探索式教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并发挥所有学生的学习潜力,最终体现探索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保证探索式教学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重视差异性原则。所谓差异性原则,主要是指探索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的设计探索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设计问题的基本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探索。分层设计问题以及分层探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保证探索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探索的引导者,而学生是探索式教学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保证探索式教学效果处于最佳水平,主要因为是师生互动能够为探索式教学过程塑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第二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般来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产生思维碰撞,思维的碰撞会产生各种矛盾与问题,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化解矛盾,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五)开放性与创新性的原则

教师在设计探索式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保证设计的开放性以及创新性。所谓开放性,是指课题的类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课题只有开放性和创新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2]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目标

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必须要明确教学的基本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第二,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第三,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第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态度。第五,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简单地说,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3]。最终,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问题的认识,并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地位,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二)明确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直白的说,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来源于教材的文本内容,同时也可以来源于课外书籍内容,根据素材内容合理的设计探究主题。当然,主题的选择要具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经过探究之后能够有所收获。一般来说,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明确教学内容:第一,探究重点词语、句子,正常情况下,教师在采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文本作为探究的基础,而文本一般通过一些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表达思想,这些词语和句子又被称为文本的“文眼”。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文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第二,探究重点段落,重点段落特点突出,有时候是对上文的总结,有时候是对下文内容的引导,有时候是意犹未尽之词。在对于重点段落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本的深层次含义。第三,比较式探究,一般来说,作品是某个具体时代的产物,不仅表明了时代的特点,也表现了作者对时代的看法。因此,在探究某个具体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社会发展的背景,将探究的文本与作者其他文本进行比较,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这种比较式探究更能把握文章的意见,体会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三)明确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师在语文课堂,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必须明确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常见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保证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第二,谈话式教学方法,谈话是一种交流的方式,特指师生之间的交流。第三,任务驱动方法,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创新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以及认知能力,合理地布置一些任务[4]。学生可以围绕教师布置的任务,合理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最终对探究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发言,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该方法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会了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第四,讨论法,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为学生的讨论留下充足的时间。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讨论过程的监督,保证讨论的秩序性和高效性。

(四)创建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与进步,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地利用各种设备以及技术,营造良好的探究式学习情境。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背景音乐播放、多媒体演示、语言描述等等方式体现教学的情境。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互动情境创设是一种常见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以及教师的交流塑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以及教师逐步地融入到话题讨论中,并对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保证了探索的深度,提高了探究式教学以及学习的效果。综上所述,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创建基本的情境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应用,能够保证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而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以及情境下能够深入的学习,最终实现全面进步与发展。

 

三、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体,教师只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即可。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特点,讲述了主体原则、全面原则、差异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以及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应用的具体措施,教师要明确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目标内容和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情境,最终通过以上几个策略的提出,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丁雪英.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2.

[2] 王邦民.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2014(8):2.

[3] 张瑞莉. 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 2019(13):2.

[4] 丁雪英.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1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