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水仙

江西省于都中学342300

摘要

在“三新”背景下,散文化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教学策略也随之发生了变革。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以提升学生对散文化小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我们提出一些策略,包括多媒体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与讨论、跨学科情境创设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三新背景;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真实情境;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三新”背景,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推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散文化小说作为一种融合了散文和小说特质的文学形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传授成为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际参与。为此,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可行且必要的教学策略。

一、散文化小说的定义及特点

1.散文化小说又称诗化小说、抒情小说,是一种兼具散文和小说特点的文学形式,其语言优美、结构自由、情节相对松散但富有诗意。这类作品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揭示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样性。

2.散文化小说具有以下特点:

①情节淡化:相比于长篇小说的庞大情节,散文化小说往往以轻描淡写的手法呈现情节,更注重情感、思想和意境的表达。它强调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交流来吸引读者。

②结构散化:散文化小说的结构常常是松散的,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结构,常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它可能是一系列独立的篇章或片段,也可能是一个无明显起伏的整体,这种散乱的结构往往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③人物性格虚化:散文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较为模糊,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塑造鲜明的个性。作者更多地通过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表达来展现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具象征性和普遍性。

④语言纯化:散文化小说作者非常注重语言的艺术,语言雅致、精确、浅白,看似普通,细品则韵味无穷。它将诗的凝练华美与散文的风韵完美融合,于不经意的随笔之中赋予小说散文的抒情风格和诗歌的诗情画意。

⑤意境营造:散文化小说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描写细腻的景物和情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体验。它常常借助于自然景物或特定的场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⑥抒情性:散文化小说具有较强的抒情性,作者常常通过对情感的深刻表达来打动读者。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通过情感共鸣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必要性

“三新”背景下的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的必要性愈发凸显。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散文化小说的兴趣,更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真实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散文化小说的距离。传统的散文化小说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解析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文本背后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背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我们可以将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之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文本所描绘的情境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2.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散文化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真实情境的创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散文化小说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本内容,更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三新”背景下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创设策略

“三新”背景下,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真实情境创设策略是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下是几种策略:

(一)多媒体情境创设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文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散文化小说中的场景和情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下面,我将以《边城》为例,详细阐述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散文化风格、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略这部作品的风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边城》中的场景和情节呈现在学生面前。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播放《边城》中的相关图片。这些图片可以是湘西边陲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居建筑、人物的生活场景等。这些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地理环境和社会风貌,为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供了有力的视觉支持。

其次,播放与《边城》相关的视频片段。这些视频可以选取作品中的经典场景,如翠翠与傩送的相遇、边城居民的日常生活等。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动作和对话,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音频技术,为学生播放《边城》的朗读或配乐。优美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语言魅力中,而适当的配乐则可以营造出一种符合作品氛围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边城》教学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精选多媒体素材,确保素材的质量和内容与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相符合;

二是要合理安排多媒体展示的时间和节奏,避免过多的多媒体展示影响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三是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二)角色扮演

“三新”背景下,散文化小说的课堂教学需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其中,真实情境创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小说的内涵。而角色扮演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在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我将以鲁迅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为例,探讨如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的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与角色设定

在《阿Q正传》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小说的阅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阿Q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以及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角色,如阿Q、赵太爷、吴妈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2.编写剧本与角色准备

为了让角色扮演更加贴近原著,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起编写剧本,将小说中的情节、对话进行梳理和改编。在编写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阅读原著,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同时,学生还需要对所选角色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了解角色的背景、性格、行为特点等,以便在扮演过程中更加贴近角色。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按照剧本的设定,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等方式展现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在扮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4.总结反思与拓展延伸

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讨论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时代精神。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在文学教学中,散文化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目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类作品,教师可以精心选择散文化小说中的经典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首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作品的代表性和教学价值。可以挑选那些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如鲁迅的《故乡》、茹志鹃的《百合花》等。这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主题鲜明、情节紧凑,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研读。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可以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的;可以讨论小说的情节安排,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悬念、转折等手法来构建故事框架的;还可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探讨作者是如何刻画出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的。

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可以介绍散文化小说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这种文学形式的独特之处;可以引用文学批评家的观点,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评价作品。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诠释。让学生尝试撰写读后感、人物分析或情节改编等形式的作品,以锻炼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跨学科情境创设

跨学科情境创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学教学领域。将散文化小说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创设跨学科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作品,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深度。

首先,我们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散文化小说的教学中。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通过将小说中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历史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色。例如,在阅读反映古代社会的散文化小说时,可以引入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展现的古代世界。

其次,地理知识也是跨学科情境创设的重要元素。地理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密切,作品中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往往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关联。通过引入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进而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例如,在阅读描写山水风光的散文化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等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营造的意境。

此外,哲学思想也是跨学科情境创设的重要领域。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通过引入哲学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哲学观点和价值观念。例如,在阅读探讨人性、命运等主题的散文化小说时,可以引入相关哲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所探讨的哲学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哲学思考。

(五)实地体验与参观考察

在散文化小说的教学中,实地体验与参观考察显得尤为重要。散文化小说往往以真实的场景为背景,描绘出细致入微的生活画面。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体验或参观考察活动,学生可以置身于小说中的情境之中,亲身感受故事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意。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小说情节选择合适的地点或场景进行参观。例如,如果小说描述的是一座古老的村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类似的村庄进行实地参观,观察村庄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等,感受那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如果小说讲述的是城市中的生活故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城市中的相关景点或区域,体验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喧嚣。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他们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去感知环境,同时结合小说中的描写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里的风景和小说中描述的一样吗?”“你们能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此外,参观考察活动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行。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参观后撰写感想或报告,总结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对作品的新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感受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结论:

“三新”背景下,散文化小说的课堂教学需要注重情境创设,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多媒体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与讨论等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江鑫倩,唐瑛.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3,(31):20-23.

[2]高文心.高中语文诗化小说阅读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3.

[3]战一鸣.高中语文散文化小说教学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23.

[4]王岱.散文化的小说阅读教学——《百合花》课堂实录[J].语文建设,2021,(21):26-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