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与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育对策
正文
前言
在“双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的开展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美术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获得很好的视觉感受和美学体验,这对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美术美学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了美术教育成效的因素,很难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所以,老师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思考,并与“双减”的落地要求相联系,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美术教学理念,将各种优秀的美术资源进行融合,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让他们有一种清新的感受,并积极、自觉地进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美术核心素养[1]。文章从“双减”政策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出发,对如何构建美术教育的有效课堂进行了探索,以期进一步提升美术教育的效果。
一、“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外在干扰因素
第一,电子产品的普及: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和娱乐。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失去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创作和实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家庭作业的减少: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然而,这也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练习和巩固的机会,影响他们的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授课方式单一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互动和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其次,缺乏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传统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指导。
(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目前,我们国家的美术教科书在内容上已经出现了“理论化”倾向。但是,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有效课堂中,老师们习惯先给老师们讲解美术作品,然后再给他们讲解美术的原理,这个环节会使他们对美术有一个主观性的理解,这样的理解会束缚他们的思维,对他们的美术学习不利。由此可见,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过程都有一定的限制,这种教育模式并不适合建设有效的小学美术教育,与“双减”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期来看,不仅制约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而且还会导致美术老师的整体教育水平下降[2]。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优化对策
(一)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老师的教育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要在“双减”背景下,要真正地提升老师的教育水平,必须要树立起主体意识。在对知识的解释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地听取和借鉴学生的意见,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之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最优的调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在此期间,即便是学生的回答有问题,教师也不能训斥、指责,可以采用间接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改正。如果学生的答案都是对的,那么就必须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激励,这样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信。
其次,在实施“双减”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自己的教育风格进行优化和转型。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他们所喜欢的老师通常都是带有幽默性的,所以,老师可以以趣味性教学语言、和蔼教学态度的应用为基础,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老师要坚持自己的职业素养,在课堂上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感情带到自己的课堂上,也不应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保持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积极地参加到自己的美术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大大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和学习效率[3]。
(二)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首要条件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育,老师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自学还可以提升艺术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的成效。
比如,在学习“向齐白石学画蔬果”时,教师在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时,使学生积极参与,要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先决条件,让同学们对这一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想要试着去画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他们看两种不同的绘画方式,然后让他们对比两种绘画方式的区别,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独立创造的思想,老师们也可以带头跟他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东西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就能起到示范作用,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画画的兴趣。
(三)要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老师,必须要保护并指导学生宝贵的自然本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创建有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既要对学生起到学习的作用,又要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来进行创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想象力才可以获得发展。
例如,在“巧折巧剪”的教学中,同学们对于折纸和剪纸等美术的表现方式充满了好奇,老师们需要帮助同学们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出不同的折纸和剪纸,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折纸和剪纸的迷人之处,同时还能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美术文化。在导入部分,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剪纸,使他们意识到,不仅可以用手绘,还可以用剪纸创作出艺术品。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给他们充足的材料,比如彩色纸和彩笔,让他们自己创造,也可以与周围的同学共同制作。藉此,让同学们在参与诸如剪纸等创意活动时,能更多的参与其中,并藉由剪纸来表现他们的观点。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
当前,我们的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以讲解板书、图画等为主,尽管他们的授课周期很长,但是却难以对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行更好的培养。此外,缺乏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对提升他们的美术能力以及建立一个创造性的课堂都是不利的。为此,在“双减”的指引下,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引入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相应的优化[4]。
通过网络、幻灯片、电子白板、投影、录像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美术创造。比如,在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兵马俑的壮观场面。我们都知道,创新也是建立在创建者对某一事物的基础上,然后通过创建者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以其独到的理解和想象力而产生的。而在多媒体创造性的教室里,就可以很好的用颜色与动感来直接冲击学生的眼睛。因此,将真实感与想像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以小组研讨为基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体现出灵活性
第一,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分工,共同完成一个美术项目。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第二,主题研讨: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研讨和探讨,然后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第三,互动评价:在小组研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学会接受和处理批评。第四,实践操作:提供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技巧,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
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不仅是不断的累积美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艺术方式的锻炼与熟练的过程,更是一种主动参与各项实践,以保证自身的实际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多种发展[5]。
比如,在“台灯造型设计”的课程中,老师会向同学们提供一份课下的实践任务,要求同学们认真地去思考台灯造型设计,然后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去完成台灯造型设计。在实践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巧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友谊。
结语
“双减”的深化,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并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持续的革新。教师要积极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谷悦.探寻美术教学的原点——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式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51-52.
[2] 沈婷漪.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J].智力,2021(08):59-60.
[3] 冯珍珍.浅谈如何开展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J].家长,2020(06):144+146.
[4] 王轶媛.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一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70-171.
[5]袁胜真.在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J].20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