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熊颖

南昌县洪州汇仁学校 邮编:330200

摘要

在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之中,传统的讲述式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情境教学法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手法,可以极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实践,我们发现,不同的诗词类型和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研究结果表明,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多维度地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积累。故此,我们呼吁在未来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更多采用情境教学法,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果。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学习动机;教学质量

正文


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法,虽然能够传达诗词的基本意义和结构,但对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有限。在此背景下,情境教学法悄然崭露头角。它通过将教学内容置于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然而,如何针对不同的诗词类型和内容设置合适的情境,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体验和参与,便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基于现场教学实践,探究了情境教学法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极力提升语文教育的质量,为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积累贡献我们的力量,以期望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更广泛地采用情境教学法。

 

1、教学方法的转变

1.1 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法及其局限性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法在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1]。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对古诗词的逐字逐句讲解和解释,使学生逐步理解古诗词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表面含义。

传统讲述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局限性。教学过程单一,缺乏互动性。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少积极参与的机会。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于学习内容。传统讲述式教学法普遍采用机械记忆和重复背诵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体验,结果常常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感。

另外,古诗词本身具备高度的文学性和形象性,但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法往往只注重字词句的讲解,而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对古诗词深层次的理解,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讲述式教学法的另一个局限在于缺乏情境创设,只停留在对文字本身的讲解,学生难以将古诗词中的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导致他们对诗词内容感受不深,理解不透彻。

总而言之,尽管传统讲述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有其历史和应用价值,但其在互动性、趣味性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不足,使其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对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2]。亟需探索更为有效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情境教学法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2 情境教学法的提出与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提出与发展缘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最早的情境教学理论可以追溯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强调儿童在具体情境中的认知成长。后期,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情境教学的理念,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真实的情境能够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现代教育中的推广和实际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上世纪70年代以来,情境教学法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尤其在语言教学领域,情境教学法的效果尤为显著。采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与具体的生活情境建立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讲述式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多样化的情境创设,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真实地再现给学生。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古诗词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情境教学法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得情境创设更加便捷和多样,这为情境教学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角色和价值日益突显,为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3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有趣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故事情境、生动场景的再现,使学生更容易投入,引发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3]

2、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1 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至关重要。情境创设应遵循真实性原则,即情境应尽量贴近实际生活或者历史情境,以便学生在联想和感受中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例如,在讲解李白的《静夜思》时,可以借助模拟出一个夜晚的场景,通过灯光、音效以及相关道具,营造出安静、思乡氛围,使学生更易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互动性原则。情境需具备互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度上得到提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或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来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人物,通过对话和互动体验,深化对战乱环境及诗人忧国忧民心境的认识。

情境创设还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必须根据不同古诗词的特点来灵活设置不同情境。针对描写静谧自然景观的诗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一个视觉和听觉上的完美环境;而对于描写历史事件的诗词,可以通过史实资料、人物图片、地图等辅助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方法上,教师应善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现代教学技术如VRAR等,可提供更加生动的虚拟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或社区资源,实地体验和感受诗词中的意境,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注重对情境创设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调整。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评估情境创设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如此,情境教学法能够真正发挥其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帮助学生实现对古诗词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记忆。

2.2 不同诗词类型和内容的情境设置实例

在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需要依据诗词的类型和内容进行精心设置。针对描绘自然景象的诗词,如《静夜思》或《春晓》,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视觉和听觉情境。例如,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月光下的庭院或春天清晨的鸟鸣,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笔下景物的美丽和宁静。对于叙事性较强的诗词,如《木兰诗》,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和家庭纽带的深厚感情。对于表达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可设计模拟古代送别场景,结合吟诵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古人离别之情和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通过这些情境设置,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增强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旨在将抽象的文字变为具体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2.3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生古诗词理解和记忆的影响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生古诗词理解和记忆中具有显著作用[4]。通过将诗词内容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加立体和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参与,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大大加强了对内容的理解。情境教学活动增强了记忆的深度和持久性,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感受中对古诗词进行更高效的记忆和回味。研究表明,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仅能够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还能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形成多维度的知识积累。

3、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3.1 情境教学法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重要性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其基于真实或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主动的状态下参与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法突破了传统讲述式教学的单向灌输,转而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情感参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记忆古诗词,极大地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富有情感和意义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时,他们的专注度和理解能力明显提高。通过设定与古诗词相关的生活情境或历史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例如,通过安排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在互动中亲身体验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这种体验式学习使得知识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情景创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讨和分析,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通过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情境,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还促使教学在多维度、多层面上进行。传统讲述式教学通常局限于单一的文字讲解,而情境教学法通过整合多种媒体、如图像、声音、视频等,形成多感官刺激,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情景设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得到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这种良性的互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进一步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情境教学法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深刻体验和感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教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提升自身的人格和素养。

总体而言,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拓展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变得更加生动、高效和富有意义。

3.2 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积累方面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积累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营造与古诗词内容相匹配的情境,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情感氛围,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人文情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思想内涵,还能够培养出敏锐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模拟诗中场景或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教育。例如,在教学《春晓》时,可以通过播放春天的鸟鸣和花开的声音,布置具有春天气息的教室环境,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诗人的心境,体验到诗人描绘的盎然春意。这样的情境设置能够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美好情感。

情境教学法还通过互动与合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积累。例如,在学习《长歌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不同的语调、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诗歌中的不同情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在互动中培养同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

以上种种方式表明,情境教学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还在人文素养和情感积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运用中,证明了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和启发作用。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情境的设定需要与诗词的类型和内容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也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积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应注意,针对不同课程和学生群体的特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实验更加适合的情境设定和组织形式。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着力于调查更多有关情境教学法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研,2022,(05).

[2]王帷霖.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法初探[J].文渊(中学版),2019,(06).

[3]沈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科普童话·原创,2021,(04).

[4]任雄.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1,(09).

[5]马春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对策[J].环球慈善,2019,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