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正文
在新课程背景下,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旨在让其不断从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然而,纵观现实的情况却不难发现,小学生普遍理解能力不是很好,在自主学习、探究中难以获得切实有效的知识。对此,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兴趣特征出发,基于游戏化教学赋予教学内容更强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其中,高效获取知识,进而同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养[1]。
一、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基于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课程的知识内容、教法高度统一,根本满足不了班上不同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而在游戏化教学的导向下,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教师可联系上学生的具体学习进程、爱好兴趣出发,设置难度、种类各异的任务,力争让班上全体学生均可以置身于最佳的环境下展开学习活动,以落实个性化教学任务。这样既可以很好地尊重学生个体间呈现出来的差异,也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如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课上,就可设置层次众多的游戏任务。面向语言功底强的学生,就可安排难度更突出的任务,让其参与诗词接龙活动,以诗词起句最末尾的字为下一句接诗的第一字;面向语言基础薄弱、并无兴趣的学生,就可安排简易一些且更有趣的任务,让其参与连线或填空系列游戏活动,以便他们可以掌握诗歌的构成元素、结构体系。结合以上这样的个性化任务,就可以让全体学生均可以在真正适宜的层次、感兴趣范围自主学习、探究,进而更好地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如此这样,就可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更精准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让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2]。
2、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游戏化教学中,借助于徽章、积分和其他游戏元素,引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可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当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后,就会倍感快乐,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并且会更加积极地想要加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不再一味地被动地学习知识。在以上这种主动参与的导向下,既能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体验,也能提升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如在传统拼音课程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读,并死记硬背。而基于游戏化教学,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加入到拼音拼图系列游戏之中,让其试着灵活组合声母、韵母、声调,进而形成相应的汉字拼音。如果学生得到正确拼音,教师还可授予其代表荣誉的徽章或积分等。在以上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倍感学习的快乐,并主动学习拼音知识内容。由此可见,基于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内化、掌握语文课程知识,从而萌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3]。
3、增强学生多元智能与综合能力
通过游戏化教学,既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出示课本知识,也能在教学任务目标的导向下,启发学生调用自身多元智能进行学习,从而增强其综合能力。通过扮演游戏中感兴趣的角色,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内化作品内涵,并领悟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参与团队合作一起做游戏中,学生还能产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从参与生活化游戏中,面对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解决,就能训练他们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以上游戏化教学活动中,就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让其为后续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如在学习文史系列课文的时候,联系上对应的历史事件,来组织学生扮演感兴趣的角色,就能让其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仿真模拟文中的经典对话内容等,就可以促进学生加深自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公共演讲技能。此外,教师也可提出要靠团队合作才能解决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假设你就是课文中讲述的主人公,面对这一个问题,你会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就可训练学生优异的批判性思维,让其学会从多元化的视角去深入分析问题,准确找到解决方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既有益于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也有益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多元智能水平、综合素养,还有益于学生为尽快实现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问题
1、没能正确认知游戏化教学
现阶段,游戏化教学正在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但是却普遍应用频率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校、教师均对游戏化教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误解,以至于并无这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旧观念影响下,小学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偏向于为学生直接灌输教材中的知识,并过于强调训练学生考试能力,更倾向于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机械化的练习、死记硬背[4]。
2、游戏化教学活动组织不力
在游戏化教学中,小学教师还要广泛了解相关的一整套理论知识,再从组织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大量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从而优化完善对应的游戏化课程方案。鉴于小学生往往既活泼可爱又天真好动,还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游戏学习活动之中,在实践活动中时常会只有三分钟热度,造成在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时候,一些教师控制不好诸多过程性因素。然后,教师还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方才可以规划出真正能满足他们各种学习需求的多元化游戏方案,加之小学教师多面临异常多的工作任务,也并无多少精力、时间来落实游戏化教学。
3、有待创新游戏化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还要凸显小学生的主体性,丰富游戏化教学类别,创新游戏的方式,并科学设置好游戏过程的内容等,方才能满足游戏化教学的种种要求。如果课堂上的游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势必就很难让小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欲望,甚至还会让其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游戏。同时,小学教师多又并无十分充沛的时间、精力,平时在游戏化教学中也仅仅会随意融合一些单一化的小游戏与语文课程知识内容,无疑会欠缺创新性,也并不十分有趣。
三、基于游戏化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组织探索游戏
在基于游戏展开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先全面了解小学生实际的心理发展特征。唯有设置出与学生发展水平、爱好兴趣一致的游戏,方才可以吸引学生投入其中,并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其间,教师还要充分融合游戏化元素和课程内容、教学目的,赋予教学活动更强的生动性、有趣性、探索性特征[5]。
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中,教师就要先把握五年级学生心理特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多好奇新的事物,也形成了一定的团队意识、竞争心理。鉴于此,教师就可组织主题是“探索落花生之谜”系列游戏。先要将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为各组依次分配好任务或挑战,并且让这些任务均关于花生的生长过程、采摘收获、饮食作用、文化价值。如安排第1组试着说一说花生生长过程,如发芽、长大、开花、采摘;安排第2组做一项小研究,了解本地花生的文化意义,又或是花生和采摘季节间存在的关联;安排第3组深入研析文中父亲、家人怎样从吃、论花生的好处中实现借物喻人的,并谈一谈花生无私奉献的品格、精神。当学生在依次完成任务或挑战的过程中,该组就会赢取一些的“落花生”积分或代币。最后,对于收获最多的小组,就能被赠予表彰或赢得一定的奖励。从“探索落花生之谜”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就能够从团队合作、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文中花生生长、收获方面的文化意义,并从实际操作、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化的大环境下,大幅度地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从自主完成任务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喜悦,进而更专注地学习语文知识。如此这样,就可开阔学生语文知识视野,调动起学生狂热的学习热情,并成功达成教学目标,助力学生发展。
2、基于核心素养,组织对比游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基于“游戏”的运用,小学教师还要注意游戏的“教学”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游戏”的工具性、功用性。教师万不可视“游戏”为一项娱乐活动,境界强调课堂的喧闹,却忽略了教学目标任务,而要定位好“游戏”的真正价值,基于游戏教学来辅助课程教学。因此,在运用游戏时,小学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好游戏,让其指向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对比游戏作为基于比较展开的一种游戏,就极具目的性,有益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6]。
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中,教师就可引进对比游戏。先引导学生品读一下群鸟欢腾的内容,体会作者动态描绘鸟儿欢乐的手法,然后,再让其打着一定的节奏进一步读出、呈现动态画面。对此,教师再让学生试着更换朗读课文的方式:可否借助读群鸟欢快的节奏,来读一读描写大榕树的内容呢?当学生纷纷打节拍读的时候,却发觉读的十分怪异。这样从对比朗读游戏活动中,学生就可结合思辨性学习,深刻地体会作者在静态、动态描写手法上的差异,并知晓朗读过程中的语气、节奏无疑也会不相同。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添、删、减、换之类的方式更改文中的句、词、段,并进一步勾连、对比,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全篇布局的巧妙,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力。
3、结合教学需要,组织想象游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除了要引进一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外,还要体现出游戏的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游戏化教学中,基于游戏活动,在游戏思想下展开教学活动,运用游戏的精神感染、引领学生,基于游戏的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发挥想象,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在想象游戏活动中,提供给学生充沛的想象空间,让其发散思维,加深印象[7]。
比如,在学习《稚子弄冰》中,教师就可组织学生参与到想象游戏活动之中: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穿冰时的场景:终于从盆中取出冰了,然后又会怎样呢?再让其进行小组合作,进一步想象讲一讲画面。在诗中仅仅有一个“穿”字,而从想象的过程中,学生却认为穿冰是很大的工程,并非是冰碎了,而是线不能拉过去,又或孔打偏了。从参与想象游戏中,学生就可感受到稚子玩冰的乐趣,并丰富诗句意蕴。
4、结合生活实际,组织亲子游戏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编排进来的课文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均源自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之中。所以,在基于游戏化教学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小学教师就可赋予游戏突出的生活化特点,让其深刻认识到小学语文课程知识和四周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其从生活的视角出发来更轻松地学习、理解语文课程知识[8]。其中,亲子游戏就是很不错的一种游戏教学方式。
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文中讲的是父亲为了成功救起儿子,经过38个小时的艰辛努力终于从废墟里面成功救出自己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感人故事。在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就可组织亲子游戏活动,安排学生和父亲有效互动,体会一下父亲给予自己深深的爱。从亲子游戏活动中,还能让学生从和父亲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让其认真体会父亲真诚的爱,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中作者描绘的父亲对儿子强烈的爱,感受父亲为救儿子不惧艰难困苦的心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游戏化教学展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极具优势特点。针对游戏化教学现状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之中,从而让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增强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文诗.游戏化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3(14):123-125.
[2]宁乾凤.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J].今天,2022(6):2.
[3]鲁光霞.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22(9):77-79.
[4]刘江涛.游戏融入,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2(2):65-67.
[5]韦伟文.基于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2):0079-0081.
[6]石帆.小学语文游戏化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29):54-57.
[7]次仁曲宗.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J].传奇故事,2022(23):2.
[8]甄亚红.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语言游戏化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26):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