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瑞兰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新城中心小学)

摘要

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情景演绎、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新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该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新课改强调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主张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快乐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改要求。本文深入论述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新型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新课改;快乐教学法;小学语文

正文


引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表明学习的过程应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教学的教育理念,至今仍对教学方法产生深远影响。快乐教学法正是在这一传统智慧的启发下,强调通过愉快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化快乐教学法的应用,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兴趣的具体方法,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成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具备综合语文能力的学生。

一、立足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快乐元素

爱玩好动属于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挖掘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快乐元素。快乐教学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主动探索语文知识。教师需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可以互动的学习模块,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需通过课程设计的创新,借助课文中的快乐元素,使抽象的文字信息变得形象生动。以《找春天》为例,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以实地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直观体验相结合,进而提升教学的吸引力。教师通过细致地解析教材,精选出文中小草、早开的野花、树木的嫩芽和解冻的小溪这些春天的象征元素,并围绕这些元素设计探索任务。让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到校园内外的自然环境中去实地观察,观察校园内哪些位置的小草最先破土而出,记录树木嫩芽的生长过程。通过这种实地探索的方式,学生能够实际体验春天的到来,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快乐教学方法借助文中的快乐元素开展探索活动,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二、优化教学导入,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课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环节,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为营造快乐学习氛围奠定基础。教师要使用创新的导入方法,确保每堂课的开始都新颖有趣,能立即抓住学生的兴趣,开展后续教学。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教师通过设计谜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活动开始时,教师提供谜语内容:“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通过讨论尝试猜出答案,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谜底的样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还能在尝试中逐渐接近答案。教师借助猜谜活动设计导入活动,体现快乐教学,确保课堂导入的新颖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情景演绎教学,搭建快乐学习环境

小学生天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情景演绎教学作为快乐教学法的一种重要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热情。教师借助文章主要内容,设定具体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语文环境中,更直观、生动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需设计与语文教材紧密相关的情景模拟,通过角色对话来表达课文主题。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情景中,以增加情景的互动性。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教师借助情景演绎教学的方法,模拟课文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活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先介绍活动背景,解释动物们为什么要开大会,并概述会议的议程。接下来,教师分配角色,每位学生根据抽签结果扮演狗熊、老虎、大灰狼的不同角色。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种动物面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这种情景演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制定修正通知,体验到语言运用的实际场景,从而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当狗熊忘记在通知中添加具体的时间时,扮演狐狸的学生需要提醒狗熊,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通知要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情景演绎的快乐教学法,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四、借助游戏教学,创设互动学习体验

游戏作为一种自然的学习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通过游戏教学,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语文的深层次内容,这种互动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应确保游戏设计与语文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确保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教师利用白色布料做出雪地效果,墙上贴有不同动物的图片和对应的爪印。学生在完成课文学习后,能够认识到每种动物在雪地上行走留下的爪印特点。之后教师按照小组为学生动物的爪印印章,每组需要使用手中的印章在大幅的白纸上模拟动物的活动轨迹,创造出一幅完整的动物在雪地中活动的画面。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设置了时间限制,每组有十分钟时间完成画作。时间结束后,每组代表需要向全班介绍他们的作品,解释所选择的动物行为和爪印排列的逻辑。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在玩乐中展现自身的学习成果,符合快乐学习的理念。

五、布置探究作业,延展快乐课堂宽度

探究作业的设定旨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后也能持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确保作业内容与课堂学习紧密相关,要求学生围绕课文主题进行扩展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寻求多种可能的答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画杨桃》为例,教师让学生认识到杨桃不同角度有不同形状。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家中的日常物品,从俯视角、侧视角和仰视角三个角度拍摄物品图片。学生可以选择苹果作为观察对象,俯视角需要将相机高高举起,直指苹果顶部,捕捉其顶部的细节。侧视角则要求相机与苹果处于同一水平线,能清晰展示苹果的侧面形状。仰视角则需将相机置于苹果下方,向上拍摄,揭示通常不易观察到的底部视图。探究作业能够有效延伸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文中的快乐元素,开展创新导入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游戏教学法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的深层次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语文知识。此外,探究作业的设置进一步拓宽了课堂教学的边界,延伸课堂的深度。教师借助多种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丽. 新课改背景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4, (13): 27-30.

[2]张裕. 谈新课改背景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 (01): 91-93.

[3]张晓枚. 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J]. 亚太教育, 2022, (24): 169-172.

[4]郭世诚. 略谈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2, (04): 142-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