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当前,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是指根据教学要求或学生自选的资料,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价,并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种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重要性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能够增强学生的文本理解力。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而是成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而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主题。这种深入的文本解析能力是学生学术性学习和未来终身学习的基础。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以口头报告、写作、表演或其他创意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达不限于语言文字的输出,包括能够运用多种媒体和技术手段进行创作。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社交和学术场合中,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完成这类任务时,学生常常需要评估不同的观点,区分事实与观点,识别逻辑谬误,这些能力对于形成独立判断至关重要。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思考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思辨,这将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1.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实际操作和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和内容设计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对话或重现事件的情景。这种互动能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更深的投入,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上有更实际地训练。情境模拟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增强。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创造更加生动和真实的模拟环境,让学生们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上都能获得全面的体验。这样的多感官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与故事情境相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布置课堂,模拟冷冽的冬夜和街角的景象,使用幻灯片展示雪地和街灯的图片,甚至播放轻微的风声,以此来模拟小女孩卖火柴的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增强学生的感悟力。接着,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探讨文本。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如小女孩、过路的行人、小女孩的家人等,然后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如果你是小女孩,你会如何描述你的感受?”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故事,激发学生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和人文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后,用第一人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未在故事中直接展示的情感。这种写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感受,锻炼学生的同理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在活动中的发现。在这种讨论中,学生能够听到同学们不同的观点和感受,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考。教师在此环节中总结学生的讨论,并指出文本中的关键主题和价值,如社会关怀、人性的冷漠与温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问题导向学习
问题导向学习目的在于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理解。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特别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要设计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开放性任务。这些问题应超越简单的事实记忆,更多地触及“为什么”、“如何改进”以及“如果”等高阶思维层面。在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辅导者和引导者,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需要运用提问、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个人思考,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这种互动中,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学习到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寻找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和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
以《守株待兔》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确保学生对故事情节有基本的理解。随后,教师开始引入开放性问题,挑战学生的理解和解释能力。教师可以提问:“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主要道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表面的故事情节中抽象出深层次的道德或哲理。接着,教师会深入到更具思辨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那个农夫,你会如何选择?”和“这个故事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复述故事,还要求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如何将故事中的教训应用于个人行为和决策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增加问题的复杂性,例如:“这个故事中的农夫能否被视为创新还是保守的象征?为什么?”此类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角色,挖掘更多可能的解释和批判性思考的空间。学生需要评估农夫的行为,并探讨在现代社会中类似行为的意义和后果。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不同的问题,并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创设多样的表达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多样的表达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这种策略可以扩展传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形式,包括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如视频、演讲、戏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表达环境。教师运用这些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
例如,在教授《精卫填海》这一经典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运用传统的讲解方式介绍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构建起对文本的基本理解。接着,为了深化学生的思考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场模拟演讲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精卫、北海的神等,每位学生准备一段演讲,从不同角色的视角阐述对海洋和生命意义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工具,指导学生制作关于《精卫填海》的短视频或动画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梳理故事的主线,再分配角色,撰写剧本,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效果,最后进行拍摄和剪辑。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团队协作,更深刻地体会到文本背后的情感和寓意。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理解并表达《精卫填海》的深层意义。这种多样的表达平台可以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重新诠释经典故事,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更全面地展现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感受。运用这种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得到综合性地提升。
结束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有效实施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综合实施上述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持续探索更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郑素梅.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 (03): 186-189.
[2]陈佳.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J]. 华夏教师, 2024, (02): 54-56.
[3]付小娟. 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 (12): 81-83.
[4]池叶雯.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24): 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