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路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蒋建华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审章塘瑶族乡学校,湖南 永州425300)

摘要

加强小学阶段安全管理是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在执行安全保障工作时,教师应秉承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确保安全管理与日常教学紧密融合,这不只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安全知识,还要确保对他们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家长也需认识到,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积极与孩子沟通,助力他们实现个人梦想,并引领他们树立时刻保护自身安全的观念。基于此,下文就围绕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予以广大教育者一定启发以及不同灵感。


关键词

家校共育;小学;安全管理;价值;路径

正文


一、引言

尽管近年来国家持续强调学校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但部分学校安全事故仍屡见不鲜,这些不幸事件令人痛心,并需要引发每一个教育者的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为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小学学校必须更加注重安全管理,教师要与家长携手合作,共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基于这些考虑,小学教师们应当从家校共育的视角出发,主动探究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价值与路径,以更好地实现育人工作。

二、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价值

(一)有益于提升思想层面重视

推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安全管理活动,对于提升家长、教师及学生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具有积极意义。鉴于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不单可能在校内发生,校外及家庭生活中同样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家校间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校与家庭共同推进安全教育,将会促进孩子们从思想上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唯有先在思想层面引起足够关注,促使学生主动关注安全问题,才能为后续的安全教育形成坚实基础,继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对安全知识做出深刻理解。

(二)有益于促进安全知识普及

安全知识的范畴广泛,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面临多样化的安全问题,由于各类安全问题并非仅局限于特定场所,因此要实现对同学们全方位安全管理,并深化他们的印象,从而让他们能主动规避危险,并时刻注重自我保护,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开展安全知识普及。而基于家校合作的安全教育模式,可以对小学生做出更全面、更具体的安全知识普及,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互动的任何时刻,都能向其传授潜在的安全风险,以此强化他们的记忆,传授给他们更多的安全知识。

(三)有益于完善安全教育模式

加强家校之间的安全管理合作,将可以完善小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由于小学时期的孩子们不可能始终身处校园之中,所以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依赖于教师,当孩子们在教师的视线之外时,则教师无法随时预测他们可能遭遇的危险,也无法在他们面临危险时即刻伸出援手。故而,在学校以外的环境,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家校双方的紧密合作,这样可以确保小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接受到系统而周到的安全教育,这样就会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模式。

三、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路径

(一)主动搭建家校安全管理交流平台

在家校共育的框架下,教师应积极担当引领角色,与家长做出深入交流。为此,教师应主动搭建家校安全管理交流平台。例如,指引家长订阅并关注学校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以便及时接收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推送信息,这些推送可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校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规划及教学方案,使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并协同学校推进相关工作;二是定期分享的安全教育基础内容,譬如火灾逃生的要诀,包括熟记出口、寻找逃生通道、扑灭小火源、辨别逃生方向、不贪恋财物、用湿布遮掩口鼻、避开电梯、低姿匍匐前进、利用缓降设备逃生、自救自护、保持冷静不慌乱以及及时寻求援助,这些内容旨在提升家长的安全教育技能,继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成效[1]。此外,教师还可以策划网络亲子活动,比如安全家庭的评选,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录制视频,展示自己家庭在安全防护方面的实际措施。

(二)促使家校共同参与安全教育活动

为了推动家校共育小学安全管理的持续和有效实施,教师可以设置多样化的家校联合安全教育活动,比如通过邀请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与教育[2]。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和学生将会在互动中共同形成安全意识,继而达到安全教育的目标。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够激发家长对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便会得到强化,安全知识得以积累,而家长的参与则能在小学生汲取相关知识时,为其提供正确的引导,最终实现高效安全教育管理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并在观影后向孩子提问,指导他们思考并分享在影片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学到的安全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同学们的安全观念。

(三)推动家校协同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构建完善且全面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不只是关乎每个家庭的福祉,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的安全保障工作应被视为每个人的共同责任,需要借助家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提升其科学性和实效性,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显得尤为关键[3]。比如,学校应当主动建立起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展,并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此外,学校还应倡导并鼓励家长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来。比如,家长可以加入学校的护学队伍,共同确保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家长还可以参与制定学校的应急处理方案,为学校的安全管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这种家校携手的方式,自然能够构建起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于一体的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最终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通过家校合作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家校共育的小学安全管理模式应当确保多样化,并且还要追求创新和紧跟时代步伐。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和移动设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来拓展家校共育背景下安全管理的新途径。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线上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以激发孩子们对安全知识的兴趣和热爱。而家长则可通过家庭教育平台或相关应用,与孩子共同学习、探讨家庭安全知识,从而提升整个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家庭安全隐患的检查并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的安全教育形式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更能培育他们的责任感。学校和家长亦可联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安排学生实地参观消防队、地震局等,以此来使他们能更直观地学习和理解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利用各种丰富的安全教育形式,可以全面提升小学安全管理成效。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小学安全管理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校园内,同学们除了要全面学习与掌握文化知识,更要注重自我保护,确保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实施小学家校合作安全管理,将会有助于孩子们从思想上加深对自身安全的注重程度,以及提升安全知识的普及率,并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所以,为达成家校共育安全管理的最佳成效,教师则需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推动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共同保障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完代贡.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3,(20):68-70.

[2]李春香.家校共育视域下强化小学安全管理的路径思考[J].品位·经典,2022,(05):90-91+118.

[3]高宇文.基于智慧平台的小学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2,(24):0017-0018+0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