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袁超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本文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带去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成为人获取信息、拓展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更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一些问题,缺乏针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思维发展。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及重要性

高阶思维能力是一种复杂而多维度的认知能力,其内涵远超出了简单的理解,涵盖了分析、评价、创造等一系列高级认知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要求个体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高阶思维能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高阶思维技能,去挖掘文本中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这种深度的理解不仅限于字面的意思,更包括对文本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多方面的理解。通过高阶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高阶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广泛阅读、多元评价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围绕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此外,高阶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来适应变化。而高阶思维能力则是终身学习的关键。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并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二、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活跃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小说情节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展示一些与小说背景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随后,教师可以提问:“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在历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并尝试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表达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或续写,创作自己的故事剧本,进而提高自身的思维活动。

2.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思维活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确定课文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绘制思维导图,并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人物、情节、情感等内容,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分支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以《少年闰土》阅读教学为例,在深入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会明确将“少年闰土”作为中心节点,然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作为主干,比如闰土人物特点、闰土在海边的生活等故事情节。在每个分支节点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细化,例如“人物特点”分支下可以包括“勇敢”、“善良”、“乐观”等子节点。通过构建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构建完基本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设计“闰土的性格特点对他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少年闰土?”等问题,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3.拓展教学资源,强化思维训练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传统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传记、新闻报道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局限,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平台,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专家解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比如,在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词阅读教学时,诗人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搜索诗人同一主题的其他代表作品,进行对比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比阅读为例,这两首古诗都是其晚年创作的经典诗篇,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材料,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从写作主题角度来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抗战事业的坚定信念。从意象运用角度来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通过“银河”、“三万里河”、“五千仞岳”等壮阔的意象,展现了国土的辽阔和壮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国土沦丧的悲愤。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则通过“风雨”、“铁马冰河”等意象,表达了对抗战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此外,语言风格方面,《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语言简练而含蓄,风格沉郁而悲壮,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语言质朴而深沉,风格庄重而严肃,通过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深切关怀。在此过程中,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学生可以思考两首诗的写作差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总之,以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意义和有效果的学习环境。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并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拓展教学资源,强化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综合能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马晓玲. 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J]. 汉字文化, 2023, (S1): 239-240.

[2]李登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J]. 现代教育, 2023, (08): 23-26.

[3]赵霭临. 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探究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2, (12): 53-55.

[4]蓝赐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华夏教师, 2022, (17): 63-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