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体能训练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身体素质;技术能力
正文
在我国,“体能”一词虽出现较晚,但其实质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各项标准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然而在某些年龄段与标准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特定的年龄范围内,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移动速度和弹跳素质。特定年龄段可能会出现灵敏和协调素质的下降现象。此外,不同位置的青少年运动员在移动速度素质、弹跳素质、灵敏协调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也各有差异。
一、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需求分析
强化身体机能训练可增强速度、力量、灵活性、持久力和爆发力,提升技术表现效率,增强长时间高强度训练适应力,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并促进康复。身体机能训练达标的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低。为了提升运动员在执行特定动作时的关节角度质量,需反复进行特定动作以满足强度和时间要求,从而对能量代谢系统提出必要需求。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应当将其安排在赛季前数周进行,以确保在赛季开始时,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能够展现训练效果。评估运动员的潜能、强项和弱点是制定符合其需求的训练计划不可或缺的一步。一名运动员通常难以通过一般性集体训练方案实现特定体能训练目标。优秀排球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可以通过小组训练满足相似需求的运动员的必要性,但个性化训练不可或缺。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在各种不同的体位运用爆发力和表现出灵活性,包括发球、传球、扣球、防守、拦网和移动。因此,需要深入理解对身体、肌肉骨骼和能量代谢系统提出的特殊要求。所有体能训练都应围绕专项技能和对抗性比赛的特殊要求展开。与排球竞技能力最相关的指标首先是速度力量素质,其次是灵敏素质,然后是心血管耐力。
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控制过程中主要问题
首先,重视有氧和无氧糖酵解以及无氧ATP-CP训练比例的不合理构成。目前,国内许多球队体能训练中,ATP-CP 训练比例偏少,有氧训练比例偏高。单调乏味的定期中低强度训练显著减弱了专项速度和爆发力,并损害了运动员的训练热情。事实上,教练应根据全年周期安排训练,不同阶段分配比例不同,但应强调速度、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向能力、快速力量、灵敏性、协调性训练。国内多数球队有氧训练过多,强度过大。高强度有氧训练后,运动员疲劳时进行速度、技术训练,神经反应减弱,训练效果差。为了提高速度训练和技术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建议减少耐力跑的次数,而在球场上使用标志盘、小障碍、软梯、低栏等各种有氧训练项目来替代。也可以结合各种专项技术战术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进行训练,关键在于控制持续时间和负荷强度,并可以利用Polor心率表进行监控。有氧训练通常要求运动员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40-170次之间。
进一步探讨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十分重要。我国多数球队通常采用多器械循环练习来进行力量训练。这种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保持全身肌肉力量,但并非最佳方式以明确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因此,根据力量训练规律和具体目标,在不同训练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
三、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升有效措施
(一)研究项目核心体能,进行科学系统训练
首先经过详细深入研究与分析专项特点,了解运动员所需专项能力,并根据需求制定项目,测试后对数据进行具体评估。在了解运动员当前能力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出缺失的能力,根据个人情况设定个性化训练目标和详细实施计划。整个流程包括研究分析、需求制定、数据评估、个性化目标设定、计划执行,步骤清晰,效果明显。我们应紧紧抓住排球项目的特征、规则和需求,深入研究排球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方式和手法,积极开展具有突破性的训练,这是备战的关键和突破口所在。教练团队以核心力量研发为重点,着眼于解决实战所需的核心体能,并以前瞻性意识不断丰富专项训练的内涵,引领和指导未来的训练。比如,爆发力是排球中的核心力量之一,运动员在激烈对抗时需要表现出优秀的爆发力和速度,以完成关键技能。因此,训练要在提升运动员力量的同时,将爆发力培养到最佳状态。美国的体能专家认为,要提高爆发力,首要措施是增强运动员的力量水平。而为了增加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必须首先增加运动员的肌肉体积或尺寸,这是受肌肉大小与力量产生能力之间关系所影响的。在过去的力量训练计划中,对于增大运动员肌肉体积和提高爆发力量的训练,缺乏详细分析和明确的训练周期。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和阶段目标,导致关键环节不明确或重叠,揭示训练缺乏严谨科学性和系统性。体能训练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动作技巧。在训练时,需要亲自示范,注重每个技术动作的细节,确保技术准确性和训练质量。
(二)加强养护力量训练,科学预防运动损伤
考虑到现代排球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员的体格偏瘦情况,有必要加强整体身体素质的训练。不仅需要加强大肌群力量、耐力和柔韧性训练,还要特别关注主要运动关节和髋关节小肌肉群的训练。一方面,随着排球技术的进步,运动员采用以大关节为支点的技术动作越来越多,这些动作的强度不断增强。同时,胯关节小肌群在操控球感、协助大肌肉发力以及技术动作精细控制等方面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除此之外,疲劳往往最先影响主要运动关节肌肉,而损伤通常发生在薄弱的组织上。由于胯关节小肌群容量小且肌力不足,它们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容易疲劳和受伤,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大肌肉群的发挥。因此,应当为肩部、腰部、膝盖和踝关节的肌肉群专门设计有针对性的保护性训练,以提升运动员整体肌肉力量和身体素质。
四、小结
透过科学全面与先进的身体训练,能有效增进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敏捷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从而提升其整体运动表现。为确保身体训练的科学有效,需遵循适度、周期性和整体效应等原则,同时采用准确评估方法实时监测与调整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在培训中,需合理规划培训计划,涵盖各项训练的比例,并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以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对青少年校园排球运动员的综合运动能力提升而言,体能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应得到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马瑞红,青年男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现状[J].体育科学研究,2013,17(1):63—65.
[2]李子林,徐忠,闫斌,我国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5):52—55.
[3]王帅.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4):250-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