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
摘要
关键词
德育视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
正文
引言:在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当前的环境影响,学生可能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现,可以较大的缓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小学教师要尽可能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尤其是推动其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协同和融合,有利于小学教育效率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在小学阶段得到了应用,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在小学阶段越来越重视德育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德育教学中,共同为学生的德育发展助力。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在稳步发展,教师将该课程与学生实际进行结合,学生在相关问题中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帮助学生解决较多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舒适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是心理健康也在构建期。教师要利用心理健康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建立起较好的心理健康观念,使得学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心里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可以形成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将能够有益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
1.2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部分,从而使得德育未能真正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长为合格的小学生。然而由于德育教育通常偏向于理论教学,所以人生对此较为抵触,但是心理健康课程可以进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感受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相协同,将会使得小学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让学生尽可能的具备要强调心理能力,能够与身边的人展开良好的沟通,让学生在阳光的普照之下健康快乐成长。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投入到德育教育之中,提升综合能力和水平。
2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
2.1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发挥作用
当前,小学教育理念在创新发展,教师需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利用程度,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然而心理健康教学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学校和教师也正在探索,所以在应用方面也多有不足。与此同时,学校对于新鲜事物的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作用,未能进行丰富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推动,才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各种各样的学习生活。
2.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较为单一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停留在理论教学表面,学生对该学习有抵触心理,认为课程较为枯燥,缺乏愉快的学习氛围。传统的教学课堂以课本为依托,通常注重形式教学,从而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毫无热情,导致心理教育未能按照实际情况落实下去。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才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加强沟通和合作,丰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教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摆脱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较为合理的环境中健康学习。
2.3教师缺乏较多的心理健康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时间较短,教师对其内容的理解程度还不足,相关课程素养还未能真正掌握,在教学课程中不能进一步应用。学校在教学中开展的培训活动较少,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展,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存在漏洞。针对此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让自身增强心理健康知识,对教材内容多加了解,能够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方便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3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策略
3.1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学素养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必要,需要教师多加引导,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所提升。为了加强教师的课程应用程度,学校组织专场培训,让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发挥终身学习的意识,认真做好课堂知识的准备,将各种各样的知识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学习,互相交流经验,增强学科的核心意识。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教学中践行心理健康知识,无形之中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让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能够更好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为教师开展较好的培训工作,并将先进的教学经验传递给教师,充实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2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将更多的教学方式带入到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感。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起来。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为学生的课堂丰富程度增添光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加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稳步实现。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信息群,邀请学生家长的加入,与家长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将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展现,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能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在众多的课程组织形式中,将课堂氛围营造的更加轻松。因此,教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生动且丰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趋势。
3.3推进家校合作的深度融合
小学教育阶段需要家校合作的推进,让教师和家长能够双向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够让教学内容得到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将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机会。教师将课堂内容转发到信息群中,让家长也可以学习到心理知识,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较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定期和家长进行沟通,开展心理健康座谈会,根据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引导,加强沟通和理解,让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引领。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干预学生德心理情况,让学生构筑起较强的心理防线,可以应对未来遇到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因此,小学教育需要家校合作的深度融合,互相沟通学生消息,获得较强的心理能力,为学生的学习铺好心理之路。
3.4积极践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小学教育课程中,学生可以增强个人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进行实践,可以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生活充分结合。德育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必要,可以提升心理健康内容的有效性,加强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同感。教师要从综合角度出发,将心理健康课程与相关内容结合,尤其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在学校可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在校园运动会中,将会遇到很多的小伙伴,需要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此同时,失败和胜利都是运动会的真实感受,对于获得较好成绩的学生,教师要让其明白戒骄戒躁的思想,心理上不要存在太多的波动。然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明白重在参与的重要性,让学生不要有心理压力,并将失败化为成长的动力,在未来的比赛里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
结束语:在德育视野之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成长 教师作为较好的引导者,将会为学生创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所了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因材施教的指导,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应用。学生在教师的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满足于学生的成长所需。总之,小学教育要立足于德育教学,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目进行协同融合,构建出较好的心理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文浩斌. 网络环境下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校协同模型构建[J]. 文学少年, 2021, 000(034):P.1-1.
[2]陈亚勤. 德育视角下如何创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读与写:中旬, 2021(10):0215-0216.
[3]江静晓. 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意义及模式初探[J]. 女人坊(新时代教育), 2021, 000(003):P.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