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莓

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中心学校537135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许多老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如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空间,突破过去应试教育观念下的“填鸭式”教学,构建出一种有效的语文课堂,是许多老师都在探索的问题。所以,在“双减”的背景下,建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仅要贯彻“减负提质”的方针,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他们能有效地完成课业,并在课业中进行语文文化知识的积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对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进行分析探究,希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正文


 引言

建设高效课堂,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既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又是老师们不断努力的方向,更是对“双减”的一种积极回应。所以,语文老师们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革新,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让他们培养出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此外,教师还需要优化设计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提升课后复习效率,从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过时

新时代的发展虽然给老师们的教育观念带来了新的变化,然而,依旧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用过时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来教育学生,这与“双减”的要求相去甚远。陈旧的教学观念很难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相适应,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推行了教育改革,并要求老师们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然而,部分小学语文老师仍然会过分地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更新,这就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很难取得突破。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对“双减”政策下的教改没有深刻理解,对教学内容的定义过于狭隘,仍然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这对学生的语思考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手段单一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思维表现方式更为灵活,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会出现厌学的现象,进而导致实际教学质量的下降。小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老师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那么他们就很难形成活跃的思维,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低下。一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活动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很难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去。一些老师会在学生表达自己的知识内容观点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过多干预,时间长了,会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能很好地提升,从而妨碍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

1优化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语文老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定义教育教学的目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双减政策,完成减负增效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家庭作业数量进行合理控制,完成一个新的课题。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目标下,教师既要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这就需要优化学生的作业。在作业设计中,要突出作业的趣味性、生活性、创新性及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以往的题海战术,提升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建立高效课堂。比如,在讲授《四季之美》一课时,为了贯彻“双减”的方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有意减少了手写作业,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到户外去感受秋,观察秋之美,探究秋之特色,以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观察性,强化学生对文章意境和情感的体会,注重学生的体验感,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单一,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其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课后为学生预留了大量的家庭作业,并利用大量的巩固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上,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主动学习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环节上进行创新,建立有效的课堂。比如,在讲授《松鼠》时,这一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它的外貌特征、行为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对有关它的知识进行提取和整理是这一节课的一个难点。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积极地利用了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动物世界》中有关松鼠的视频资料,并将其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观看。学生们在视频中,仔细地观察了松鼠的外表和行为特点。通过对有关“松鼠”的资料的提炼、整理,使学生对“松鼠”的特点有了较好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对“松鼠”的理解。利用信息资源,一方面,它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创造性、探索性教育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课堂准备工作的效率,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另外,它还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语文的知识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也能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把有关的知识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很多小学生对新课改后的知识内容感到困难,难以全面地理解并掌握有关的知识,这就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低下。“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理论性教学方式,使之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联想到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贴近生活,从而降低他们的学习负担。例如,在进行《揠苗助长》一文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讨论“能不能通过拔高禾苗来让它长高?”大多数学生对农学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难以独立思考得出与自然现象相符的结论。这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深入生活,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让他们自己种下小禾苗,并引导他们去想象“拔苗”的情景,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阅读课文中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语学习能力和水平。

4重视课堂互动,提高课堂学习气氛

在实践中,有些老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严重制约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通过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建立高效课堂作出贡献。因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是建立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方法。
5建立网上资源平台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双减”政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网络资源平台,并设计一个更细致的语言延伸课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延伸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教师在实际搭建线上资源平台时,要以夯实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力为目的,具有较强的课堂知识拓展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给予科学的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实现知识创新。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智慧课堂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搜索《三国演义》中的相关信息,这样,老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让学生们对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人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上的知识。在网络资源平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对三国演义中每个人物的特征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有关的资源进行课前预习,从而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实践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强高效课堂的建设效果。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有效的课堂,就必须明确其具体的教学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以小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征为基础,对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互动能力等进行提升。其次,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的策略研究[J].今天, 2022(4):0037-0039.

[2] 任晓霞.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2(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