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的提供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董擎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第一幼儿园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目的性与原则性地投放美工区材料,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美工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环节,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造诣等综合素养有着积极意义。然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固化手段等影响,在美工区材料投放中普遍存在种类单一与投放缺乏层次性等问题,导致材料的作用价值发挥不理想。还需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材料投放问题,以此推动幼儿教育加速改革。


关键词

幼儿园 美工区 材料投放

正文


一、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原则

    材料投放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安全性。幼儿园教育需将促进幼儿健康与保护幼儿的生命放在首位美工区材料的制作与投放也应如此选择无毒无害的制作原料尤其是利用身边废品进行美术创作时需将材料彻底地清洁消毒后再使用以确保幼儿的安全。二是趣味性。兴趣是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和启发思维的关键投放形象夸张与颜色鲜艳的游戏材料更利于创设游戏情境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目标性。游戏材料是幼儿探索与学习的载体美工区活动的形式相对开放但材料投放在推动教育目标尽快实现方面的作用价值不能忽视。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和教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投放美工活动材料发挥材料在激发幼儿表现欲和成功欲等方面的隐性价值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水平。是丰富性。美工区活动的质量直接受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的影响不仅要确保充足的游戏材料数量还需要做到种类多样化同种性质的游戏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材料过多过杂地投放会让幼儿在材料选择上浪费时间从而无法专注地操作不符合材料投放的初衷。因此需充分考虑材料与幼儿需求、活动目标等方面的关系合理投放操作材料。

二、美工区材料投放中的问题

    第一,材料的投放渠道是单一的。美工区的材料来源以幼儿园采购、教师自制、父母捐赠等形式为主。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不够,幼儿园和父母的材料比较匮乏父母在提供材料方面的积极性比较低缺乏社区资源的利用。

    第二没有掌握好投入的时间。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意识保证幼儿自主活动促进幼儿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教师对幼儿的干涉、引导会对幼儿的自主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材料的发放也是一种介入性的行为多数教师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

    第三,材料的发放基础不充分。教师在投放美工区材料并未切合班内幼儿的实际状况只把针对题目来放材料,过分地依靠课本的内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速度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观、随意地投入教学材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第四结构较低材质较少。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必须重视幼儿自主和创造力的培养天然和高级材料的内在特性是其它材料所不能替代的这也符合幼儿的基本认知。盲目投入大量低结构材料,幼儿的成长不利。

三、加强美工区材料投放的对策

(一层次性地投放材料

    第一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适当地使用基础美术技巧所需的辅助材料。小班的孩子们一般都是以简单的画画为主而美术区的艺术活动对孩子们的技术要求比较低可以用涂鸦来引导孩子们认识和学习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运用棉签棒、软笔等多种拓印材料加强幼儿对颜色和绘画的认识减少硬笔的投入以免造成伤害。中等班的孩子掌握了使用工具画出流畅而有力的线条懂得用线、图来简单的表现对象可以给孩子们较简单的动物、山水画、人物画等方便模仿并提供蜡笔等颜料作材料。大班幼儿能够观察物体的细节并能画出所想、所见、所闻能熟练运用蜡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并能根据所画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另外在为孩子们提供诸如泥工、纸工等基础技能和工具的时候还应注意到他们的年龄并充分考虑到他们所掌握的技能。特别是在幼儿美术思想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学习环境。为了尽早达到教育目的应确保材料的合理、适当、安全、增加活动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第二针对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个体的不同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同一年龄段的不同幼儿,要充分考虑其个人发展水平和其他因素的差异采取阶梯式的投入。梯度是在材料的构造和材料的困难程度上使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孩子都有对应的材料。例如在大型的泥塑活动中对于比较有实力的孩子在观看了照片后就会根据自己的经历用搓、切、刻等方法进行各种形状和夸张的艺术作品中等水平的幼儿可以采用装饰性的工作模式进行活动在能力基本水平相对较低的幼儿,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用超轻型陶土的装饰图案。

(二重组使用操作材料

    教师直接投放美工区活动材料不利于材料作用价值的充分发挥可通过低结构材料重组的方式满足幼儿美工活动的需要。教师需要做好思维引导工作让幼儿将注意力放在所有材料上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材料。幼儿通过深入思考这些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策略采用粘贴、拼摆、撕、剪等方式展开想象与巧妙构思相互搭配各种材料最终创造出精美与生动的画面或图案。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将木棒与布条组合蘸取颜料后抖在画纸上营造出星空闪烁的效果。又如在拓印画中、在玩具上涂抹颜料印在画纸上能够突显作品的创意性。在组合创作等活动中加工重组教师投放的操作材料有利于强化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和多变性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创作效果对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废旧材料的循环应用通过加强环保教育的渗透培育幼儿的节约意识使每个幼儿都能发自内心地支持"变废为宝"活动。比如把旧的挂历纸制作成大树的树干等能提高幼儿的亲近感挖掘一种材料的多功能使用价值。在实践操作中支持与鼓励幼儿加强环保意识渗透更利于节约成品材料。

(三及时调整材料

    首先美工区材料种类不能过多过杂。同一品种的材料数量较多会让幼儿选择困难同时会出现取放易乱等现象。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需求及能力保证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如大班立体创作活动中一次性投入过多的羽毛和亮片等材料会出现幼儿争夺材料或装饰混乱等问题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而适当投入羽毛和亮片等材料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保持冷静的游戏态度认真观察和深入分析这些材料的特征再依托自身的想象创造使用方法最终有序、稳健地完成装饰任务。

    其次可根据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广泛收集本土材料。如在《秋意浓》的主题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收集豆子与玉米等多样化的本土材料投放到美工区中随意搭配和自由选择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创作出各种富有趣味的手工作品。在活动开展前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带有解释说明的标签阐明豆子、玉米等本土材料的名称、品相及用途然后要求幼儿将所收集来的材料按照标签说明进行归类。这样一来既能达到开阔幼儿视野思维的目的又能帮助幼儿增长见识和积累经验。搜集和灵活利用生活素材既能使特色美工区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又能突出人文、地域特点。如抛出各类丝线、梭子织网高手为主题让孩子们学会梭子绕线了解渔夫们的劳动器具感受劳动的乐趣。

    最后,教师在美工区投入材料务必要注意材料的安全。在进入美工区之前幼儿园教师要认真地挑选每一种材料保证每一种材料都有安全标志每一份材料都有详细的质量和安全记录每一份材料都有详细的说明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们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的损伤。在材料的运用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游戏行为看他们是否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操作而当材料的颜色比较鲜艳时,教师要让孩子们不要在嘴里吃东西以免孩子吃到太多的颜料和重金属从而导致孩子中毒。在材料用完之后,教师要定期更换淘汰掉一些陈旧的材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消毒美工区的所有材料都要妥善处理整理的井井有条不能让孩子摔倒。

    如针对颜料的使用可组织幼儿开发拓印与印染等不同的玩法让幼儿在不同主题背景下积极参与活动实现操作材料的重复利用。也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等材料投放到活动中与同伴共同交流和分享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珍惜操作材料和挖掘材料多种用法等意识。除此之外还需因材料而异进行全方位的开发。材料的类型不同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根据各种材料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如在上色环节竹筒与贝壳等材料有易着色的特点可以利用水彩和水粉等绘画工具上色。如在造型环节利用旧报纸与木胶自制纸浆再用纸浆创造成各种瓶罐也可以做纸浆画。报纸卷起来的小棒可用作支撑物品或体育用的接力棒等物品。如在拼搭环节,可以利用海绵块、牙签和果冻盒等材料拼搭及粘贴制作成房子与小船等。如在粘贴环节,可以利用材料本身的特点进行趣味粘贴如花瓣粘贴、豆类粘贴及竹叶粘贴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在美工材料投放中从购买现成玩具、玩法单一及忽视幼儿主体地位等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脱离出来从活动长久发展、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等综合因素入手考虑收集和投放低成本、活动功能多元化的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范相慧.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原则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20,(06): 0.

[2]刘水琴.浅谈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的投放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9,(06):4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