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一“核心”:初中道德与法治素养化作业策略研究—以九上道德与法治《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五度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素养化作业 策略
正文
一、“多”和“少”: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存在的痛点
为了解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县域内5所学校300名学生和3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回收率96%,教师问卷回收率96.6%。数据分析揭示了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存在如下几个痛点:
(一)机械简单知识点重复多,学生自我反思搭建少
当前作业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现,即便是有类似的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完善,也是已经搭建好整体框架,学生只需完成空白部分即可。此类考查方式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创新重构能力的培养。
(二)难度和要求统一规范多,分层和自我选择空间少
作业布置常采用统一标准,便于批改和反馈,大部分老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统一题目数量和做题要求。但忽视了课程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不利于精准评估知识掌握,无法体现因材施教。
(三)书面语言表达阐述居多,参与实践体验感受偏少
作业形式多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侧重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道德与法治的学科语言进行表达分析和阐述,但忽略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实践参与,偏离了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目标。
二、“发展区”和“新课标”:实现作业素养化的理论依据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发展包括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现有水平是学生的实际能力,而潜在水平是通过努力可达到的最佳状态。教育应兼顾不同能力学生,设计作业时要确保每个孩子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提升。
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重视评价的引导作用。作业评价需结合结果、过程和增值,设计时要求内容、形式和角度多元化。
三、五“度”和一“核心”:素养化作业实现的策略
针对作业痛点,以《守望精神家园》课程为实践,探索核心素养为中心,融合探究与真实性的“效度”策略,个性化与基础性的“梯度”策略,生活与人文的“温度”策略,体验与延展的“宽度”策略,以及综合与可辨的“深度”策略。
(一)“效度”策略:注重真实性,着重探究应用
有效度的作业设计要求达成预期效果。设计时融合探究性和真实性,设置真实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二)“梯度”策略:注重层次性,着重学情需求
有“梯度”指的是作业设计要基于课时内容的具体情况,基于学生的学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他们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实现最大值。例如在《凝聚价值追求》中的“高扬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离家还是少年,归来已是英雄 —致敬戍边00后战士席韬淇
【初识英雄】(必做)
2018年,席韬淇考入武警警官学院,军旅生涯开始。他在校表现优异,勤奋守纪,爱好广泛,尤擅无人机,曾获全国计算机二等奖,为集体立下三等功。
(1)在席韬淇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走进英雄】(二选一)
大学毕业选岗前综合排名第一的他选择赴边防。当同学们都在地图上丈量单位与家的距离时,席韬淇只有坚定地一句“向前看,祖国大门向后看,万家灯火”。2023年8月20日许席韬淇带队执行武装巡逻任务时因公牺牲,年仅23岁。
(2)有人说席韬淇只考虑自己没考虑家人,他的牺牲不值得提倡,你如何看待?
作业以戍边英雄席韬淇为情境,设计必做与选做题,两个设问的呈现出由易到难,由知到行,具有一定的梯度。必做题引导学生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完成;选做题则需要深入分析,促进思维发展。分层设问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同时通过席韬淇的事迹,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三)“温度”策略:注重人文性,着重生活素材
从学科的特质来说,道德与法治更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在作业设计过程中,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内容要有人文关怀。笔者在《构筑中国价值》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如下作业:
作业1:微电影视角:光圈中的核心价值观
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见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
要求:利用周末随机拍摄你身边的能够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画面,然后配上解说词,剪辑成3分钟左右的微电影
完成时间:2周
作业2:志愿者行动:服务中的核心价值观
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我们身边随处都见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
要求:利用周末参与志愿者活动,然后用200个左右的文字记录自己在志愿者行动过程中如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完成时间:2周
“微电影”“志愿者行动”等实践作业深受学生喜爱。通过亲身体验,理论知识变得鲜活,学生在参与中融入个人见解,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
(四)“宽度”策略:注重延展性,着重真实体验
实施“宽度”策略,指的是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拉宽时空,以延展性为着力点,让学生在拉长的时空中实现对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中华文化根》中的中华文化特点和内容的时候,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作业1:老物件会说话——我为我家老物件代言
要求学生挑选30年以上中国制造的物品,探究其工艺、时代背景、使用与文化价值。最后需以8K手抄报展示,注重设计,自拟标题。
作业2:美食会说话——我为家乡美食做代言
要求学生周末参观文成素面生产,研究其制作与历史,通过网络访谈了解发展,最后创作8K手抄报形式的“文成素面”宣传海报,注重设计美感与内容布局。
“老物件会说话”与“美食会说话”作业借鉴“国宝会说话”的形式,通过搜集和分享家庭旧物及家乡美食,让孩子体验传统文化的亲近与深远,增强文化认同,落实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五)“深度”策略:注重综合性,着重辩证思维
“深度”策略指的是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注重考查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现学科内容的综合化及学生辩证思维的达成。在《守望精神家园》这一课时完成任务之后,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时政述评
述评主题: 述评时政热点新闻:
对应的书本知识点:
述评过程:
这份作业要求以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为题,结合文化自信撰写时政述评,涵盖春节传统、列入假日的背景及影响等三方面。作业融合道德与法治及历史知识,强调思维的综合理解和辩证分析,促进学生形成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体现核心素养培养。
五“度”一“核心”策略提升了学生作业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了知识掌握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此实践也促使教师深化新课标理解,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2].夏雪梅 方臻.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作业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王月芬.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4].张柳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策略[J].新教育202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