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丁怡恬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215600

摘要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黄金时期,此时对幼儿开展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促使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能确保幼儿身心的稳定成长与发育。由于受个体差异、成长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使幼儿存在偏食、厌食、挑食等不良进餐习惯,这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极为不利。所以,为落实素质教育新改革,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园应当重视食育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使幼儿能得到饮食、营养及卫生等方面的正确引导,逐步养成科学健康的进餐习惯。鉴于此,本文围绕如何利用“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良好健康的进餐习惯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幼儿进餐习惯;食育课程;培养

正文


引言

幼儿阶段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卫生及学习等习惯极为重要。食育课程是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基础设计、实施的一系列针对幼儿饮食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掌握一定的饮食知识,并通过合理且健康的饮食规划助推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这样幼儿才能具备健康的体魄。因此,幼儿园及教师应当以“幼儿本位”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深入探索食育课程的有效落实策略,加强对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研究,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食育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作用

(一)食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食育课程是一种与饮食相关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饮食知识、均衡膳食营养、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注意饮食安全以及传统饮食文化等。食育课程是以食物为载体的综合性教育,它通过培养幼儿的饮食观念、思维、行为,调动幼儿的食物探究兴趣,乐于尝试制作简单的食物,并将这种教育延伸至幼儿日常行为习惯与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1]。食育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化的教育培养,使幼儿认识到偏食、挑食等行为的危害,自觉改正进餐和饮食习惯,平衡膳食,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食育课程的教学作用

第一,有助于促进幼儿饮食的营养均衡。现阶段,膳食不营养的问题日益严峻,进餐礼仪也在逐步下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者也越来越多。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更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但却忽视了幼儿健康进餐饮食习惯、心理健康,而且家长和教师的正确饮食知识相对匮乏,缺少食育意识,这直接影响幼儿良好进餐意识与习惯的养成。现阶段,一些幼儿存在严重的膳食营养不均衡问题,急需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改善,而采用食育课程则能科学改变上述问题,使幼儿的饮食能均衡营养。

第二,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各种食物的味道正处于懵懂探究的时期,其味觉系统也在逐步发展成熟,这一阶段关注幼儿食育规律,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活动,会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形成深远影响。幼儿的味觉十分灵敏,教师、家长必须紧抓这一段时间,使幼儿对酸、甜、苦、辣、咸等不同口感进行尝试与感受,通过对味觉的逐渐适应,可以为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做好铺垫。

幼儿不良进餐习惯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一)厌食、偏食、挑食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厌食、偏食、挑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幼儿存在自主进食困难的现象,经常会出现家长“哄着喂饭”“追着喂饭”等情况,这种不好的进餐习惯不仅会对家长、教师造成困扰,还会加重幼儿厌食、偏食及挑食的问题,导致身体出现营养缺乏,这会对幼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营养失衡、贫血等问题。

幼儿出现厌食、偏食、挑食等不良进餐习惯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幼儿饮食过剩导致消化不良。其二,幼儿体质较弱,因身体不舒服而引起的食欲不振。其三,家长的教育不当,过于溺爱,一味迁就幼儿的饮食,喜欢吃的就让幼儿多吃,不喜欢吃的就不吃或少吃;或是家长本身就偏食等问题,将同样的食物反复进行食用,这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心理和不愉快的情绪,进而使幼儿进餐受到影响[2]

(二)幼儿独立进餐存在问题

第一,汤匙使用不合理。由于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手臂肌肉控制能力没有得到良好锻炼,所以汤匙的使用动作不规范,导致幼儿进餐吃力。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在家中常常幼儿家长喂养,极少自己使用汤匙或其他餐具,所以在进入幼儿园后独立进餐会出现困难。第二,幼儿就餐行为不规范。幼儿在进餐时,教师会要求其双脚平稳踏地,胸脯与桌边保持适当距离,一手拿碗、一手拿汤匙。但一些幼儿在就餐时或趴在桌子上,或是三心二意,经常溜号,这类不规范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进餐的质量,需要及时进行纠正。第三,幼儿的咀嚼能力较差,导致进餐时间过长。一些幼儿在进餐时,会将饭放在嘴里一直咀嚼或是含在口中,不进行吞咽,这表明幼儿的咀嚼和吞咽功能急需锻炼。

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食育课程体系落实教学

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应当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落实食育课程教学,这样可以使幼儿在食育课程中获得基础的饮食知识与学习经验。幼儿园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其中包括食品营养、均衡膳食、进餐习惯等相关知识。通过食育课程的教学指导,可以使幼儿理解、掌握与饮食进餐相关的概念及良好习惯,进而能落实到实际的就餐活动当中[3]。例如,在日常的食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了解天然食物,并能根据食物的颜色初步了解食物的具体成分。比如,红色的肉类食物,可以促进大脑发育;绿色类的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类物质,这样幼儿能初步认识食物的具体分类,并了解其所包含的营养以及在食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食育课程的完善教学体系,可以将饮食进餐方面的基础知识更好地呈现给幼儿,这不仅能保障食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还可以引导幼儿构建完整的饮食知识体系,借此提高幼儿食育学习的有效性,满足其在饮食进餐方面的需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茁壮成长。

(二)整合食育教学资源重视幼儿的感知体验

与幼儿园的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而言,食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运用食育课程培养幼儿进餐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幼儿园、教师及家长的通力协作,整合食育教学资源,保证课程设计的多元化、科学化与适用性,比如可以加入一些膳食营养、农业知识、饮食教育等内容,以此拓展食育教育的空间,为高质量的食育课程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助推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具体而言,幼儿园方面可以建立本园的食育课程教学小组,教师、保育员、管理人员及食堂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其中,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同时可以从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建造食育教学实践区域,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案,使食育课程充分融入幼儿的日常行为活动当中。例如,在食育课程实践区域当中围绕“种植、烹饪、进餐”等方面,设计开发“我是小菜农”“美味的菜肴”“进餐规范”等食育教学活动,使幼儿通过对食物的直接感知以及在操作中的真实体验,初步形成良好进餐习惯意识。在上述食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讲授季节与节气、各类蔬菜水果的种植过程等知识,还能使幼儿掌握一定的劳动与生活技能,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同时教师要向幼儿传递科学的营养知识,使其初步了解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引导幼儿多食用水果、蔬菜,减少各类垃圾食品的摄入。

(三)在食育课程引导下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

第一,设计科学的进餐习惯培养教育内容。幼儿园和教师应当在食育课程中。结合幼儿特征,设计科学的进餐习惯培养内容。例如,餐前餐后要洗手、漱口;进餐时要保持安静,不要与其他人打闹喧哗;食物掉落要主动清理,保持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等。教师及保育人员在为幼儿盛饭时,需要始终坚持“少盛多添”和“逐量添加”的原则,避免因饭菜过多使幼儿产生心理负担和抵触心理,防止幼儿厌食、食物浪费等问题的出现,促进幼儿食欲的合理增加,进而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第二,打造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周边的环境氛围对幼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针对幼儿进餐而言,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打造优质进餐环境氛围。教师可以打印食育知识的各种图片,如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餐规范、膳食营养、餐前餐后洗手漱口的好处等,贴在幼儿园的进餐区域,创建科学的进餐物质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进餐的意识与习惯,逐步改正偏食、厌食及挑食的问题;而在创设精神环境氛围时,可以尝试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幼儿的心情更加愉悦,进而提高其进餐的积极性。

第三,适时予以幼儿表扬和鼓励。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希望能得到来自家长或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因此,为保证幼儿能得到进餐习惯的有效培养,家长与教师必须承担起自身的教育职责,通过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逐步改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例如,某人平常不喜欢吃蔬菜,但是在某一天就餐时主动去吃蔬菜,此时家长或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表示每一餐都要吃菜吃肉,这样身体才能健康强壮。通过表扬和鼓励,幼儿的自信心会被调动,同时对自己过程挑食的行为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样幼儿才能在食育课程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此外,要重视家园共育的教育优势。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等生活行为,只依靠幼儿园的培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家庭、幼儿园相互协助,统一进餐标准和要求,才能促使幼儿拥有良好进餐习惯。教师可以通过电话、社交平台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中的就餐情况,并向家长介绍食育课程及进餐习惯培养的知识常识等内容;与此同时,家长本身也必须具备良好进餐习惯,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起到榜样的作用。

结束语

利用食育课程对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进行培养,必须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食育课程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也要加以引导,帮助幼儿掌握饮食相关的知识,了解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幼儿可以在食育课程的引导下,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饮食理念,进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注重家园共育,家长、教师及幼儿园三方通力合作,用科学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更好地发挥食育课程的教学作用,促进幼儿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道军.小议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J].启迪:教育教学版,2020,000(011):P.89-90.

[2]王梦蕾.菜园种植体验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9):153.

[3]杨刘静.浅谈幼儿园小班新生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8(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