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民间美术海外传播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一带一路;齐鲁地区;民间美术
正文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了应对全球发展趋势并促进全面开放所采取的重大战略。此战略旨在通过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以及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建立一个基于共同利益、未来展望和政治互信的共同体。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齐鲁对古丝绸之路的形成和繁荣发挥了关键作用。挖掘和创新各城市的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对于继承和发展齐鲁传统艺术文化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下,增强国家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突出国家的独特性。深入了解民间艺术的辉煌历史和现状,不仅是认识历史、分析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也为保护民间艺术、发展民间文化、塑造美好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在分析民间艺术起源的过程中,我们应吸收当代艺术设计的规律,继承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将民间艺术的文化精髓转化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形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加强了开放和包容的精神,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独特文化信息。了解民族艺术的历史,有助于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民间艺术,为保护地方文化和未来做出贡献。
1 齐鲁民间美术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
1.1 区域特点与齐鲁民间美术的发展
齐鲁民间美术的发展与区域特性紧密相关,其形成和演变受到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民俗的影响。历史上,齐鲁地区的手工艺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如济南、青岛、潍坊等,涵盖了瓷器、织布、贝壳雕刻等多种形式。此外,沿黄河流域、运河岸边等地区的手工艺品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地区艺术风格。
黄河的多次改道对齐鲁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黄河决口和运河淤塞对临清、德州、聊城等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在这些城市,手工业如纺织、陶器和竹编得到了显著发展。临清作为重要的商业节点,曾是繁荣的贸易中心,展示了当地的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运河的废弃和铁路线的远离,这些地区经历了经济和文化的相对衰退。但近年来,随着交通和水利工程的改善,这些城市和周边农村地区的手工美术又开始复兴。
齐鲁东部地区由于受益于海洋气候,拥有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优势。这里的居民生活稳定富裕,因而沿海地区的民间艺术特别丰富。居民们擅长编织、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其作品常描绘鱼、虾、海洋生物以及海滩上的传说和故事。这些艺术作品中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图案和模式,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这些传统更为古老和简单,但承载着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妇女制面塑
1.2 齐鲁民间美术的特征
齐鲁民间艺术独具特色,融合了黄河文化和滨海文化的元素。其风格反映了齐鲁人的个性和审美偏好,总体上可以描述为勇敢、美丽、诚实和强大。特别是在东西部的差异方面,西部的艺术风格古朴而厚重,而东部则显得聪慧和美丽。这种差异在民间剪纸的风格、刺绣的多样性、年画的雕刻与色彩,以及民间印花和花布图案的色彩变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染色剪纸
这种风格上的差异深受齐鲁民俗的影响。历史上,姜尚统治齐国时,奉行“以俗化礼”的政策,使得齐国继承了东夷的文化传统,与周礼的联系较少。相比之下,周礼更强调本质、约束和礼教,而东夷习俗则更贴近自然经济。
因此,自古以来,胶东的民俗文化与鲁西的民俗文化就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齐鲁习俗有这些差异,它们与西周文化传统同源,都将礼仪视为民间思想和行为的核心。随着孔孟学说的形成,齐鲁的文化传统在传统文化中逐渐确立了核心地位。从那时起,以礼仪为核心的齐鲁民间文化,包括民间工艺文化,在整个封建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邹鲁"文化常被视为衡量社会文化的标准,其影响力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而且延续至国际舞台。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美术,其艺术价值远超其本身。齐鲁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也丰富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民间美术海外传播路径
2.1 积极做好申遗工作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和交流传统美术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积极推动齐鲁传统艺术文化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在广告和宣传过程中,通过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可以提升公众的认知度,让国际友好国家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系统的了解。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应逐步建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从而促进民族民间艺术的进一步传播和交流。
2.2 以旅游为平台,加强沟通交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方式。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们可以促进各国旅游经济的发展,鼓励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同时吸引外国游客来华。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应当进行周密的旅游规划,积极推动以齐鲁民间美术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全面促进文化交流。在旅游开发中,应重视将传统文化与风景名胜区相结合,创建特色文化村。同时,我们应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以河南省国梁为例,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以其壮丽的山脉和独特的石屋而闻名,其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国梁洞长1200米,其洞顶奇石嶙峋,一个自然形成的“光窗”在洞顶悬崖下方显露,被日本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该地区周围有许多溶洞,如红龙洞、白龙洞和黄龙洞,其钟乳石形态各异,令人遐思无限。根据自然风景,当地已拍摄了4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挖掘和包装了本地的影视文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正如“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特色各不相同,所产生的产品在内在和外显文化特征上也大相径庭,从而赋予了产品独特的异质性”所描述的那样,齐鲁民间美术也应借助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加强美术产品的推广和传播。
2.3 与时俱进,推动终端的应用宣传
在社会迅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我们已经迈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伴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推出各式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趋势,结合齐鲁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开发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手机应用。通过网络和实体广告推广这些风景如画的地区,这些移动应用以物质奖励为吸引力,鼓励更多游客下载并使用这些富含齐鲁文化特色的应用。这些应用的内容可包括齐鲁传统艺术文化、相关知识,以及河南省各地区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这种创新方式,我们能够全面推进齐鲁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
2.4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除了通过传统的电视和报纸媒体进行广告发布,我们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例如,云南通过一部名为《彩云之南》的宣传片,让我们对云南的人文地理有了系统的了解。我们同样可以制作与齐鲁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微视频或商业广告,以视频形式展示木版年画、雕塑、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历程、精髓和代表作品,从而真正提升民间美术的影响力。通过介绍剪纸过程和播放视频,我们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民族美术的窗口,特别是让外国朋友能够通过短视频对齐鲁传统民间艺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一带一路》这样的故事片,利用高质量的视频素材,提升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影响力。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立“齐鲁传统艺术文化”的微信公众号,鼓励公众通过新媒体参与齐鲁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5 通过学术或者交流会的方式强化传播与交流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在齐鲁地区的传播和交流,可以在齐鲁地区举办传统文化交流会或专题研讨会,实现区域内外、国内外的立体式文化传播。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介绍齐鲁传统民间美术文化。通过专家交流和作品展览,从学术交流的角度展现齐鲁传统艺术文化传播的新视角。此外,通过开设民俗博物馆,还可以更密切地联系游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求,传承和传播齐鲁艺术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延续齐鲁传统艺术文化,让更多人领略齐鲁传统艺术文化的真正魅力。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下,在齐鲁地区将更受欢迎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在博物馆展出,以提高其艺术内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背景,齐鲁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内,要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和交流传统艺术文化。在齐鲁传统艺术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将线上线下、旅游与开发、现场与视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立足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目标,有效推动齐鲁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3 结语
“典型齐鲁文化特征,积极吸收和融会山东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山东现代艺术元素的发展”。民间美术是人们为美化环境、丰富风俗习惯和民间活动而创作的大众艺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它是形成各民族艺术传统的重要基础,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形式丰富和美化了环境和生活,表达了人们的信仰、道德和思想,并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创新和演变。民间艺术在人类文明社会中有着天然的根源,它可以令人兴奋,可以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可以激发和引导人们进行文化创新。它所产生的愉悦可以使审美因素超越时间和空间,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必然会引导人们共同的审美基础,使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积淀下不同厚度的内容。
民间艺术在深层意识中连接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人们。在对民间艺术起源的分析中,会找到更有文化价值的艺术,在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艺术创新的足迹,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文化精髓转化为视觉形式,它通过理解和消化当代设计,赋予它现代的气息和概念;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让民族精神与时代互动。
参考文献
[1]梁燕.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理路[J]. 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06):61-63.
[2]景小原. 齐鲁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探析[J]. 文化产业,2021(19):37-39.
[3]周松林,赵凤芹. 山东民间美术数字化保护研究[J]. 美术大观,2010(04):22-23.
[4]王泽惠. 民族民间艺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J]. 戏剧之家,2020(20):215.
[5]王旭倩. 中原民间艺术对“一带一路”的影响[J]. 艺术科技,2018,31(07):43.
[6]张嫣格. 消费社会视域下山东民间美术的视觉传播[J].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06):9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