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完善对策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职学业;高水平专业群;教学质量监控;对策
正文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税收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完善对策探究”(编号:Hnjg2022-152)(王莉)
课题项目:海南工商职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完善对策探究(编号:hngs2021-zd11)(王莉)
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高职线上教学问题及路径分析”(编号:Hnjg2023ZD-73)(李曾逵)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基本任务,教学质量恰恰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监管与保障机制,推动高职院校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本质内涵
(一)与国家产业升级和发展高度契合
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定位清晰准确,与国家及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高度契合,在满足产业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支持[1]。
(二)增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
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发挥企业在专业性、技术性人才培养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健全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发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行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基地等建设内容,把行业内、企业内最新的技术、工艺及规范与专业群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彰显行业优势与专业群鲜明特征[2]。
(三)提高教学标准,发挥教学国际影响力
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求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对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及专业性、技术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地规范,引领全国同类型专业院校开放共享、协同发展,通过参与制定职业教育标准与国际通用专业标准的开发,提高自身国际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四)构建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团队
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配备业内权威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带头人,并聘请业内企业领军人才和技术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学工作。同时,与校内优秀教师形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创新队伍,并与业内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相关科研课题及项目的研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技术支持[3]。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有助于综合评估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效,推动教学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这一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融合,也能使教职工和学生能够自动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这为教师提供了合理调整教学活动的依据,推动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完善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规范了教学准则和流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各界的需求,提高教学满意度。高职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变得紧迫。教育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使高职院校与社会更加紧密,加强了社会的反馈作用,也提高了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
最后,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助于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教育秩序,实施宏观管理。高职院校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建立适应这一需求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有助于激发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推动教育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的内在发展。同时,它也有助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其他信息,以便政府更有效地治理高职教育。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至关重要。这一体系应以就业为导向,确保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技能,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同时,人文素养和政治素养的培养也是重要目标,它们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监控与保障体系。因此,构建这一体系必须紧密围绕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结合行业就业导向,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此外,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坚持正确的质量观原则。高等职业教育将面临大众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将导致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明确正确的质量观,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优化教学环节,构建适应多元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坚持过程管理原则。高职院校需要制度化、流程化、周期化、持续化地管理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程,将各环节和资源有机结合,以建立长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最后,这一体系应坚持监控与保障相结合原则。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特质,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是最终目标,必须与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相辅相成。通过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最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的对策
(一)提高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环节。为此,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勇于创新,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第三,重视复习答疑环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后,重视期末考试,既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又用于评估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保障监控环节检查质量
第一,对学生日常听课情况进行监控。组织不同水平的学生,按要求向授课教师仔细反馈听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讨论,并积极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第二,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授课进行监控。要召开包括专家组、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和辅导员在内的各年级、各学习层级的学生座谈会,就教师授课内容内容、难易程度、授课方式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向授课教师进行反馈。
第三,开展教师评学活动,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监控。“教”和“学”在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求教师严把教学质量关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不容忽视。通过开展教师评学活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问题,以便集众家之长、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措施,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以确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适应课堂的教学环境。
第四,对学生试卷成绩进行监控,也就是每学期各科目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通过对本学期试卷分析、对过去各年级同门试卷纵向分析、对试卷整体评分、对试卷单项情况分析等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并就如何优化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全面且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三)充分利用监督和反馈环节作用
在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监督和反馈至关重要,尤其在高职院校的多元化背景下。不同利益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关系,使监管和反馈难以有效实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引入多元主体参与,他们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反馈者。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市场应充分运作,完善市场机制;高校则要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各主体需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机制。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主体的教育质量监督机制,包括学校师生、家长、行业组织、企业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以提高监管机制的科学性。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价结果对学校育人具有重要影响,高职院校应建立多主体协同监督的信息反馈渠道,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促进多元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建设。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
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应兼顾各利益主体的需求,通过多渠道信息搜集和多层次评估,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多元主体协同评价分为常态和非常态两个阶段,前者由政府主导,后者各方独立进行,以实现综合评价。
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内容难以反映多元主体的不同诉求,对合作办学关系不利。因此,高职院校应与利益相关主体共同确定多元评价标准,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和结果运用机制。同时,注重各参与主体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鼓励其发挥影响力。高职院校还应将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等因素纳入评价内容,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赢。这样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将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适应多元化的需求。
(五)健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组织
健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是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关键任务。这需要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并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质量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不断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必须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确保各方的利益诉求能够有效表达和保障。另一方面,需要明确高职学院教育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这要坚持“谁主管,谁来抓”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作机制。教育质量管理部门应实施教育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决策和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建立评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增强教师责任感。同时,各职能部门应明确职责,完善工作制度,接受校内外监督和评价,规范员工行为,确保高质量教育的实现。
(六)完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覆盖教育工作全流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包含人才培养、科研工作、社会服务等综合性的内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制度的系统性恰恰表现为教育工作全环节质量管理。因此,必须从宏观上把好质量关,将各个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下,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应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根据院校办学特色,广泛搜集行业内、社会及毕业生等各方面对院校办学的需求及质量评价,对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等管理办法及评估办法进行适当优化,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更精细、更准确,进而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龙海.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策研究[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 29(3):6.
[2] 韦大宇.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瓶颈与突破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1, 993(017):45-49.
[3] 陈明忠.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 机械职业教育, 2022,0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