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李志伟

承德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河北省承德市,067000

摘要

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意识开始增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对下游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影响,造成环境污染,阻碍生态环境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正文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水利防洪、发电、农田水利等多方面发挥了巨大而独特的社会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当代中国现代工农业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有效合理地利用大自然。

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水文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或实施设计变更时,也可能需要临时拆除和改造工程建筑物和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资源区,以及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部分环境设施区域的整体拆除和改造,可能对项目周围或具有一定历史规模的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或造成永久性破坏。例如,在进行大规模爆破施工时,可能会大量人为砍伐一些树木和植物资源,影响周围自然植被的生长,威胁到周围地区其他珍稀动植物种群的正常生存。大规模的重新采伐和开发新的林木也将进一步造成周边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并对自然气候造成影响,对气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水利工程的生态建设通常以河流生态为基础,净化河流生态本身的水质,导致河流生态在中后期向最上游方向发展缓慢。由于严重脱水和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自身水质的能力将大大降低。当出现严重缺水时,将严重造成或破坏河流下游的水质,堵塞整条河流。

1.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也可能对周边土地资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占用相当大的建设用地。除了使水利工程本身占用更多的土地外,还经常增加许多小型临时工程水利设施。同时,它也会占用周围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现象无疑最终会导致周围当地土地资源的浪费。水利水电工程竣工半年后,如果政府不按规定对原有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占用和处理,可能会对附近山坡和表土带来许多不利的景观影响,对周围森林植被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和侵蚀,甚至造成大面积河道严重堵塞的复发。

1.3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水电工程或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由于当地施工企业在专业人员素质、文化技术水平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缺乏管理方法,各种企业会随意排放大量的污水,如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类生活污水和其他大量工业污水随意排放后,会直接或直接对水体造成一些特别严重的直接污染,或直接排入其他地方的河流和水库,也会对一些水系的各种动植物资源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导致整个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失衡和稳定,增加了当地水系的一些污染和疾病,这将影响到我们整个当地人民的健康。除了因为施工的污水和排放物给波及了当地广大农村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而造成了许多严重不良和社会恶劣影响及其后果严重以外,在一些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开发以及建设等进程中也同样地也是必然会的伴随地产生出的大量的农村建筑垃圾,给整个城乡生态环境等同样也造成着一些极其严重的破坏。因为随着对地表水资源环境的持续长期破坏侵蚀,这些建筑或施工使用废弃建筑材料等最终后果也都可能会导致被人类随之迁弃流入当地湖泊河流中并进一步造成水体污染。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定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开发项目建设项目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建设项目,从总体建设和规模经济角度来看,投资开发相对较大。在其实际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是不可能或可以避免的,并且或多或少可能对当地水生态环境和投资建设单位的安全运营造成相对不利的生态影响。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定制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评价监测机制。例如,在区域重大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阶段开始之前,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周边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资源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调查,预测在建工程和建设生产活动未来将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何种直接影响,希望我们能在这些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为建设项目量身定制和制定更科学、完善、合理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方案,以有效控制未来施工对当地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其他影响。

2.2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或完善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可以通过设置跨河鱼类设施、增殖放流工程等措施和方法,有效实现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成本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佳平衡,促进我国水利水电生态工程补偿保护机制长期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体系的有效建立,要求各级水务政府机构和国家相关决策部门也要重视环境政策咨询和指导、施工安全评估、企业实地调查和监测等一系列方式,从而有效地帮助监督检查施工监理企业自觉提高安全环保意识。同时,在设计和定制生态环境补偿保护机制的过程中,还必须坚持“谁破坏、谁赔偿”的环保原则,坚持和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环保设计和施工技术理念,注重不断研发新型生物环保产品和技术方法,有效提高国民环保意识

2.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要真正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在从事水利水电建设之前,要制定一套合理规范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自觉遵循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的原则,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提前对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进行全面规划,注重环保细节,对施工的每个重要施工管理环节采取具体、详细的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其次,在森林水利水电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对森林中可能同时存在的陆生动植物物种和栖息地及繁殖环境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安全的工程保护和控制措施,努力维持林地原始植被的基本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对水生动植物物种的有害影响;三是在水电建设安装过程管理中,应尽可能选用生态环保型建筑材料,有效减少水电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最后,还应根据技术原则和科学理念,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设计。不同施工区域和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尽可能不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土壤条件和自然水文特征,对设计和施工管理手段及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尽可能保持工程原有的自然风貌。

2.4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加强地方政府部门对流域各类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的统筹协调和运行安全的监督管理,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工程。定制最适合科学可行、最合理、经济可行特点的当地大流域综合调度管理和安全运维工程方案,使当地重大区域水利水电工程真正得到充分应用,充分发挥其工程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科学文化生活和生产需求。然后,在有效满足技术要求和满足当前时期人们正常工农业生活的基本生态用水能力需求的前提下,以快速有效、实现全流域生态效益持续提高为首要目标,全面开展流域工程生态供水调度实施等相关工作。同时,确保长江干流全年有充足、可靠、合理的自然生态用水量,确保长江工农业发电、灌溉和航运设施的供水全年充足。

3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建设也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直接生态影响。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建设、运行、维护的实践中,必须自觉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促进水电生态环境经济平衡快速发展,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改萍.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
  [2]艾有琼.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影响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12).
  [3]张亚龙.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