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开展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叶云南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峰德九年制学校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开展策略,着力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正文


引言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与超越,更是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精心选择语文阅读材料,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舞台,知识建构的工坊,不断促进他们思考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拓宽阅读视野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之一在于通过集合多样化的文本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知识与文化视野,它打破了单篇课文的局限性,引领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触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乃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理解文学的多样表达与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进而培养出更加开阔的思维格局,学生在群文的海洋中遨游,不仅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更能深刻体会到文学作为人类精神镜像的丰富内涵,为他们形成全面且深入的文化理解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思维品质

初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维的碰撞与整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多篇文章之间寻找联系与差异,分析作者观点,评价论述逻辑,这一系列活动无疑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的极佳锻炼。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跳出单一文本的框架,从宏观角度审视问题,促使他们在不断的质疑、反思与推敲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解决问题的高阶能力打下基础。

(三)增强学习自主性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进程的规划以及阅读成果的分享中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目标,自主探索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阅读研究,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筛选整合能力,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学习生活中的挑战,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精选文本组合深化主题探究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精心挑选一组围绕特定主题或问题的文本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家国情怀”这一核心主题精心策划一次群文阅读教学,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学生穿梭于古代的战场与现代的情感世界之间,还能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的异同与传承。《木兰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国危难之际勇于担当、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操,是对“忠孝两全”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则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捕捉了父子间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交流,那蹒跚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成为了无数人心中国与家情感交织的象征;现代散文《乡愁》,更是以抒情的笔触,勾勒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因时代变迁而生发的复杂家国情绪,它让学生体会到即便身处异地他乡,那份对家的思念、对国的归属感依旧强烈而持久。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三篇文本的群文阅读与深度分析,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综合素养,学生将学会如何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语言风格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作品中的“家国情怀”,理解它们是如何在不同文学形式中被艺术化地展现。此外,群文阅读还鼓励学生寻找文本间的共鸣点与差异性,比如《木兰诗》中的英勇报国与《背影》中的日常温情,虽表现形式迥异,却都能触动人心深处关于家国大爱的共鸣,深化学生对“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的认知,也培养了他们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整合信息的能力,为他们构建起更加立体和全面的文化视野,促进了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同步提升。

(二)设计引导问题激发思考讨论

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敬畏自然》这篇初中语文课文作为教学案例,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并深入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发表见解,同时倾听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一个开放、包容且富有建设性的学习氛围。

第一步对《敬畏自然》这篇文章进行细节探究,教师可以提问“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具体事例来阐述自然的力量与神秘?这些描述如何激发你对自然界的想象?”,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细节,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自然界的壮丽与不可预测,同时感知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情感态度分析方面可以提出“请同学思考在《敬畏自然》中作者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背后可能有哪些个人经历或思想启发?”,此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其深层意图,认识到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思想演进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还可以做跨文本比较激发学生的思考路径,例如“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山中访友》或《春》等课文,比较这些文本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异同?不同的作者为何会有不同的表达?”,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自然与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多元互动,锻炼他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阅读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现实意义,“联系当下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讨论《敬畏自然》中的观点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作为青少年,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此问题鼓励学生将文本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行动,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群文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情感的共鸣与价值观的塑造。

(三)实施合作学习强化交流分享

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强化交流分享的有效手段。以“青春成长的烦恼”为群文阅读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不同但相关的文章,如《匆匆》、《少年维特之烦恼》片段及现代诗歌《青春》。各小组成员先进行内部讨论,梳理文章要点,分享个人感悟,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交流。在实施群文阅读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或作者,从不同视角阐述对“青春成长的烦恼”的理解,这样的角色沉浸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物的情感波动与心理变化,教师可以设置“质疑与答疑”环节,鼓励其他小组针对展示内容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主动表达,相互倾听,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激发更多的创意火花和深度交流。最后,让学生撰写小组总结报告和个人反思日志,帮助学生系统化所学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学习闭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精选阅读材料、构建阅读情境、强化阅读指导以及注重阅读评价等策略,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体验知识的乐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琦.初中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4,(03):104-106.

[2] 周曼.浅议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J].中学课程辅导,2023,(12):81-83.

[3]雷霄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15-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