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劳动素养在美术单元教学《我的鞋子》中的探索与反思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邹雯雯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爱心学校 215300

摘要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本文以美术单元教学《我的鞋子》为例,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培智美术教育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美术教学;劳动素养;教学策略;实践与反思

正文


2020年3月和7月,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两份文件的发布,不仅彰显了国家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视,更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劳动教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培智美术课程的新课标,其基本理念是:“注重激发学生潜能,通过探究学习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表现个性与创意,促进学生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等能力的发展,调整情绪,表达情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这里的潜能就可以包含提升培智学生的劳动能力。基于以上发展培智学生劳动素养和培智美术学科理念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平时美术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即将劳动素养和美术教学相融合。下面就以自编培智美术单元课《我的鞋子》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美术单元融合劳动素养

美术单元化教学方式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式,它将美术教学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全面掌握该主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单元的内容是以普小美术教材三年级《各种各样的鞋》一课为原型,结合中高年级段培智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了改编。本课原属于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比较强调引导学生通过对鞋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功能和造型等进行综合性学习与探索,了解各种鞋的造型与功能,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与文化、生活、审美的关系,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各种材料,大胆创新,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不同类型的鞋子,了解鞋子的历史文化。并运用简单的艺术绘画手法对生活中鞋面进行设计,并将美术学科与生活、劳动学科相融合,通过对鞋子的多角度探索与实践,学会穿鞋带喝系鞋带,使学生具备独立生活的技能。

二、我的鞋子》单元课程实施过程

1.《中国鞋》:调动感官体验,探寻中国古人劳动智慧

这课时中,老师首先用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丰富学生的图像记忆,初步了解中国鞋子的发展历史以及文化。通过课件中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欣赏到不同时代鞋子的不同设计,包括鞋子的造型、古人用色的搭配以及装饰的纹样等等,学生一边欣赏鞋文化,一边还可以进行相关的探讨。例如“你最喜欢哪一款鞋子?为什么?你在这鞋子上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再进行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精美的古代鞋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老师继而出示一段关于中国古人制作鞋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鞋子的传承文化,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

2.《我的鞋》: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现代劳动人民智慧

第二、三课时先请学生上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拖动课件中的鞋子,将散乱的鞋子进行两两配,最后学生能发现配对完成的是雨鞋、高跟鞋、拖鞋、皮鞋旱冰鞋以及运动鞋。本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培智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的鞋子,知道什么场合穿什么鞋子从而了解鞋子发展到现代具有不同的功能感受我们现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接着,以运动鞋作为主要学习对象,了解运动鞋的基本构造,引导学生说出鞋口、鞋舌、鞋跟、鞋带、鞋面和鞋底。然后引出运动鞋不仅好穿,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通过出示不同花纹的运动鞋,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设计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最后请学生为自己的运动鞋纸板搭配喜欢纹样,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一双运动鞋。学生在运动鞋纸板的鞋面部分,运用线条的重复、组合或叠加等方式进行创作设计。培智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设计,同时也需要手脑进行配合,将两双鞋的纹样搭配设计成一致。经过了这些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一双鞋子的制作步骤,通过自己的动手绘画也体验到设计制作一双鞋的不易。

3.《穿鞋带》:完成手工作品,提升学生生活劳动技能

最后在完成运动鞋纸板绘画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习穿系鞋带来完成鞋子的制作。

先引导学生用“十字交叉发”将鞋带从鞋板的孔中一一穿入,然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分别把左右两边的鞋带或正或反地交替传入鞋孔中,穿好后看看鞋带是否成一种十字形交叠的样子。完成穿鞋带之后还要学习系鞋带,就是把鞋带两端拎起来打上蝴蝶结。虽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打蝴蝶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对培智生来说,这其中还包含一个空间上的理解,有的学生很难理解,需要老师反复地讲解和操作,所以本单元地课时设计上就划分了两个课时给学生进行穿系鞋带的练习。

本课中教授的穿系鞋带方法是最普遍运用的一种穿鞋带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培智学生经常需要运用这种方法为自己的鞋子穿鞋带,所以对于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穿鞋带是比较容易上手的,能跟随老师或者视频的节奏一起进行穿鞋带的这种劳动活动。对于另一部分动手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可以先在自己的纸板鞋上进行练习,加上老师的单独指导,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种穿鞋带方法,然后再回家进行练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培养学生一项新的生活劳动技能。

三、美术单元提升劳动素养优势

我的鞋子》单元教学的设计构思与实践,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要求,同时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知识汲取度高。

通过老师的问题提出和引导以及几个课时环节间的层层递进、承上启下,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鞋文化,解决了普通单课美术课中只能初浅了解表层知识的问题。《我的鞋子》这一课中,经过了“了解鞋”、“观察鞋”“制作鞋”以及“穿鞋带”这一系列学习,学生能较为系统地了解有关于鞋子的知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2.与生活结合度高

这个单元教学中,使用运动鞋纸板作为创作和练习的重要材料,与学生平时生活中的运动鞋相似度高,学生能够一眼辨认出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鞋,这样在教学中代入感就会比较高,通过对鞋板的绘画创作和穿系鞋带,学生能够很容地与平时的生活联系到一起。也通过在鞋板上的穿鞋带练习,帮助学生提升重要的生活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3.学生可接受度高

相比于普通的劳动教学,一整节课示范如何穿系鞋带,在美术课中融入劳动教育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美术课中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纸板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设计鞋子的纹样、颜色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鞋子。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单单只是机械地劳动,而是带着热情地进行创造。

总之,《我的鞋子》单元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以美术为载体,融合劳动实践、文化传承等多种元素,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创新、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培养他们的劳动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实践证明,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美术素养,还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相较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单元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劳动素养视角下,<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特征与反思》班婧,朱涵,邓猛;《现代特殊教育》;2022-08-25

2. 基于培智学生多元发展的劳技课程教学——以"煮汤圆"一课为例沈翔飞;《家长(上旬刊)》;2022-12-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