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助力作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美术教育;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作用
正文
美术教育能够唤醒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通过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乡村居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美术教育的引导下,乡村居民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同时也能够吸收现代文化的精华,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
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主要源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乡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俗传统[1]。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人口流失、文化传承断裂等问题,乡村文化的保护和振兴变得尤为重要。
从现实角度来看,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全面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而乡村文化的振兴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可以激发乡村地区的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乡村人口流失和文化传承断裂。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乡村居民涌入城市,导致乡村地区人口减少、文化传承缺乏后继者。同时,城市文化的冲击也使得乡村文化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契机和政策支持,也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等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回流乡村,为乡村文化的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乡村地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通过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2]。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美术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
(一)唤醒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社会的主体,他们不仅承载着乡村文化的历史与记忆,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唤醒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文化自觉是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主动担当。通过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乡村居民能够系统地学习本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渊源和当代价值,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这种认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还能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和传播本土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豪情感。美术教育通过展示和欣赏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传统绘画、民间手工艺等,让乡村居民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乡村居民在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自信将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唤醒乡村居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例如,可以组织专业的美术教师或艺术家深入乡村,开展美术知识讲座、艺术技能培训等活动,让乡村居民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可以设立乡村美术馆或文化展览馆,集中展示本土文化的艺术成果和代表作品,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还可以通过开展乡村文化艺术节、民俗文化表演等活动,让乡村居民在参与中体验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教育形式,在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在传承乡村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传授艺术技能和知识,美术教育帮助乡村居民深入了解和掌握本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艺,如民间绘画、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4]。这些技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乡村文化的独特标识。乡村居民在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
美术教育在推动乡村文化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乡村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通过引入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如现代绘画、数字艺术等,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乡村居民在接触和学习这些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时,能够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美术教育还鼓励乡村居民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乡村居民表达自我、展示才华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乡村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教育的引导和支持,乡村居民可以运用所学的艺术技能和知识,创作出具有本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展示乡村居民的艺术才能和创新能力,还能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三)提升乡村社区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美术教育在促进乡村社区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有效提升乡村社区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坚实基础。美术教育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和探讨艺术作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乡村居民可以共同研究传统绘画、民间艺术等,分享彼此的艺术见解和创作经验。这种深入的艺术交流不仅让乡村居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当乡村居民对同一件艺术作品或文化现象产生共鸣时,们的文化认同感会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了乡村社区的文化凝聚力。美术教育通过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和展览,为乡村社区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让乡村居民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创作成果,也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和认可。当乡村社区的文化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时,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会进一步增强,这有助于提升乡村社区的文化向心力。同时鼓励乡村居民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和管理。通过对艺术项目及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乡村居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的文化需求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文化建设中来[5]。不仅增强了乡村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提升了乡村社区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乡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美术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实践经验
(一)加强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为了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工作。这不仅是对乡村居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乡村文化繁荣的关键步骤。政府应当承担起主导责任,加大对乡村美术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更多的教育资源流向乡村地区。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乡村美术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乡村居民提供宽敞明亮的教室、充足的绘画材料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确保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
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乡村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性质的美术培训、艺术讲座等活动,为乡村居民提供学习美术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将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送到乡村,让乡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艺术教育。为了激发乡村居民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我们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和比赛。比如,可以举办乡村美术展览、儿童绘画比赛、民间艺术表演等,让乡村居民在参与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认同。同时,这些活动还可以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二)注重美术教育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在推广乡村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与当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这种融合不仅能使美术教育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还能促进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的振兴。与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和艺术风格融合是乡村美育的关键。乡村美术教育应该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艺术资源,如传统绘画、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等,将其融入美术教育的课程和教学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乡村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同时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鼓励乡村居民利用当地资源进行艺术创作是融合的有效途径。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乡村美术教育应该引导乡村居民关注身边的环境和生活,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动力。通过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传统工艺,乡村居民可以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美术教育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体验教育。乡村美术教育应该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验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内涵。可以通过组织采风活动、艺术实践课程等方式,让乡村居民亲身参与到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来,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本土文化。
(三)培养乡村美术人才
为了推动乡村文化的深入发展和持续创新,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乡村美术人才至关重要。这些人才将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为乡村带来新的艺术气息和文化活力。我们需要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等激励措施,鼓励和支持乡村居民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这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不仅可以帮助乡村居民减轻经济负担,还能为他们提供与专业人士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
为了吸引和留住乡村美术人才,我们可以建立乡村美术人才库和创作基地。人才库可以记录乡村美术人才的基本信息和作品成果,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创作基地可以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设施,支持乡村美术人才进行创作实践,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创新精神。在培养乡村美术人才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组织专业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理论水平;通过参与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我们还应鼓励乡村美术人才深入乡村生活,关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结语:美术教育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乡村居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还需要注重美术教育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使美术教育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此外,我们还应培养更多的乡村美术人才,为乡村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复鑫,推进乡村文旅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平日报2021(1)6-21
[2]厉双双,以乡村文化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农家参谋2019(12)
[3]张小永苑秀芹王军锋王晓玲牛蓓.社区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探析[J].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2, 24(3):24-29.
[4]罗丹.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