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股份有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资金集中管理 碳达峰 碳中和
正文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20年中国正式作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能源消费和能源供给将发生巨大变化,为新能源发展、储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优化产业布局,积极主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新业态,不断提升清洁能源比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
二、J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现状分析
J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为某央企电力集团在东北区域内唯一以电热力投资及生产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当前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新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及火电、供热、生物质能、电站服务等领域。2012年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国化进军新能源产业,十余年来,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超前布局和大力开拓,公司成功由单一火电企业向清洁能源企业转型,走上了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鉴于公司跨区域经营发展现状,公司存在资金管理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资金管理问题。
三、J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J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银行账户资金余额较大
截止2023年12月末,公司下辖分子公司256家,银行账户合计470个,鉴于区域管理公司相对分散、银行账户分布广、合作银行多的特点,公司每月银行账户余额较大。虽已设立集团资金归集财务公司账户,但受新成立项目公司多,清理账户滞后等因素影响,每月银行账户未归集资金余额较大。
(2)资金计划编制不完整、不准确
J公司每月27日结账出报表,资金收支延续到月末,鉴于电费、银行贷款等大额资金到账时间多为月末,且各单位资金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水平能力不一,资金计划上报存在不及时、编制不完整、不准确的现象。由于新项目增速较快影响,融资计划变化较快,导致资金计划整体编制不准确。
(3)资金集中管理考评机制不完善
目前J公司仅是对每月各管辖单位资金集中度进行通报,但尚未将资金集中度纳入到年度及月度绩效考评中。各单位对资金集中度的指标不重视,制度中也未明确资金集中度标准及月末资金限额,未分类分级制定各单位的资金集中度考核指标,资金集中管理考评机制尚未建立。
2.资金集中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1)资金集中管理控制机制不健全
J公司缺少资金集中管理相关配套制度,除法律要求须专户存储的资金外,其余货币资金不能集中至各单位在集团财务公司开立的资金集中存款账户。非上线账户超限额资金不能主动划转归集。存在第三方支付账户的单位,未制定监管制度,账户余额不能及时对账、及时归集。
(2)资金预算偏离经营预算
根据J公司资金预算管理相关规定,所辖单位应于每月29日前提报下月资金预算,公司资金管理部门根据经营管理安排,结合资金性质及重要程度,在保障薪酬、税金、本金及利息资金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燃煤款、材料费等成本类经营性资金。实际制定资金预算时,未充分考虑经营预算,资金预算与经营预算脱节,资金使用缺少合理规划,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3)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J公司资金计划采用线下纸质签字审核及线上支付复核的双向审批流程。尚未建立共享线上资金管控系统,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模式与相对落后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限制了集团内部资金高效平衡、流转,可能导致资金闲置或不足,加大了资金成本,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J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提升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J公司应从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人员业务水平、强化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制定资金集中管理的提升措施,强化资金管控能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1.健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资金的归集、管理、计划、结算、风险监控和监督评价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完善配套制度、健全制度体系,是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首先,资金统一归集是资金集中管理的首要环节之一。企业的资金来自于各个部门和业务单位,因此需要建立起统一的资金归集机制,将企业各部门的资金汇集到统一的账户或资金池中进行管理。这需要明确资金归集的范围、方式和周期,建立起有效的归集流程和制度,确保资金的及时、准确归集,并加强对资金来源的监控和管理。
其次,账户统一管理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应当建立起统一的资金账户体系,包括主账户、分账户和子账户等,用于集中管理和监控企业的资金流动。通过账户统一管理,可以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监控、统一调配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资金计划管理是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应当根据经营需要和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包括资金需求计划、资金调配计划、资金投资计划等。
2.促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
作为上市公司,J公司应实行严格的财务人员准入制度,以确保公司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高效性。这意味着各级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从业资格,以及持有相应等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样的准入制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为公司培养一支懂经营、善决策、善管理、重执行的财务专业人才队伍。
财务人员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因此,财务人员的准入应该是一个全面考察的过程,既包括学历和从业资格的要求,也需要考察其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只有通过严格的准入筛选,才能保证公司吸纳到优秀的财务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此外,财务人员的岗位晋升应当建立在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公司可以制定明确的晋升标准和条件,要求财务人员持有相应等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通过内部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这样的晋升机制,可以激励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持续优化和提升贡献力量。
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J公司应该注重培养财务人员的全面素质,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等。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公司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学习和跨部门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各种工作任务的财务专业人才队伍。
3.强化对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与评价
公司资金集中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以确保资金管理的高效运作。这些指标包括资金集中度、账户监控比率、资金调拨效率、资金结算准确率、资金利用效率、风险控制情况以及资金监管合规性等。每月,资金集中管理部门应向各单位通报其资金集中管理情况,并对各单位的资金集中完成情况进行月度跟踪考核。同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各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符合规定,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样的举措有助于加强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司的资金安全和运营稳健。
参考文献
[1] 樊霞华.关于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研究[J].会计师,2016(12):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