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育游戏 有效促进小学网球训练
摘要
关键词
体育游戏;小学网球训练
正文
引言
网球运动是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项内容,具有娱乐、健身以及竞技等功能。基于新课标背景,对小学网球训练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发展要求,因此,教师需积极探索新型的教育方式,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游戏方式, 增加小学网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此外,教师还需借助团队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丰富体育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各项机能得到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助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一、体育游戏的特征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游戏化形式为核心开展体育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各类游戏,为学生营造丰富、愉悦、有趣的活动氛围,让课堂知识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游戏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趣味性较为突出,即体育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将其应用在小学网球训练中,可以增加网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动性,唤醒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动力,让学生切身投入到网球训练中,以此强化学生的网球技能。二是竞争性较为突出,即体育游戏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性,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特点、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关键时期,以竞技的形式将体育游戏渗透到小学网球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对网球训练保持足够的热情和动力,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便于挖掘学生竞技潜能,培养学生竞技精神。三是教育价值较为明显,体育游戏并不是一味地以“玩乐”为主,而是在“寓教于乐”的理念下,为学生创设游戏化、趣味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训练,如:发球训练、步伐训练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并且在团队合作、任务型教学等方法的辅助下,还可以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1]。
二、小学网球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专业性较低
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小学网球训练不再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而是将身体素质发展与网球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融合,要求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将目光放置在单一化、固定化训练层面上,注重网球技能和方法的传授,忽视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再者,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对网球训练的认知度较低,认为网球训练只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类运动,并未对网球训练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导致网球训练教学方案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对小学阶段学生网球能力的培养造成阻碍。
(二)教学内容不切合实际
基于新课标,小学网球训练不再是“纸上谈兵”的过程,而是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网球训练活动时,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了解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使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2]。然而,现阶段小学网球训练中,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关注,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实际训练情况、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特征,导致所设计的训练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无法凸显“教书育人”的价值。
(三)教学观念缺乏前置性
在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网球训练既要注重学生体能、运动技能的发展情况,也要重视学生运动兴趣、运动精神、心理素质及体育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观念,借助数字化技术,搜集和整理丰富的游戏素材,改进网球训练的形式和内容,突出网球训练的教育价值。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部分教师并未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在开展网球训练活动时,仍然坚持“单一化”、“机械化”体能训练的原则,为学生安排过量或不足量的训练内容,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育。
三、在小学网球训练中应用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步法训练,培养肢体协调能力
网球训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训练内容,而是多项训练内容的“集合体”,步法训练作为一项基础性训练内容,对培育学生网球技能和体育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在此基础下,教师需对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结合网球训练特点和学生实际训练情况,设定针对性、科学性的训练目标,让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训练,掌握网球轨迹移动的规律,调整步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位置移动,到达相应的地点。
例如,在进行步法训练时,教师可引入“网球搬运工”体育游戏,一要将学生全部集中到网球训练场地,让学生人手一只球拍,并配置相应数量的网球和网球框。二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组,如:结合班级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平均配置训练成员,确保每一个小组男生与女生比例处于均衡的状态。三要设置起始点、终点,明确训练的规则,比如:以A点为起始点,在A点十米处设置B点,并在两端点位置各设置一个网球框,其中A点网球框放置40个网球,学生要以教师吹哨为标准,在哨音响起后,用最快的速度将A框内的40个网球运输到B框内,以多次训练为宜。在初次训练中,学生可以采用直线行走的方式完成网球运输,在二次训练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或演示交叉步法,再让学生采取前交叉步、后交叉步等方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循序渐进地增加网球训练的难度。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训练的效果,教师也可增加体育游戏的难度,在框内设置障碍点,延长A端与B端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变换步法,完成训练项目,从而培养学生肢体协调的能力。
(二)基于技能训练,点燃网球训练热情
技能训练是开展网球训练的基石,也是支撑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此基础下,教师不仅要重视技能训练的科学性,还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挖掘技能训练的内涵,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点燃学生参与网球训练的热情。再者,教师还需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水平、认知能力等特征进行综合考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或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网球技能训练的方法。此外,也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入体育游戏教学,唤醒学生参与训练的动力[4]。
例如,在培养学生击球技能时,教师可以引入“跳球”游戏,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网球和网球框,让每一名学生手持一个球拍,并将学生按照男生、女生混合的形式,分成人数相同的两个队伍。二要设定跳球游戏的规则,让学生自觉遵守,在游戏正式开始时,要求学生站立在各自的阵营中,即提前规划完成的活动区域,用球拍将网球排入空中,使其呈现持续性跳球的动作,并且,还需确保每次跳球的高度范围大于或等于20cm,以击中网球为准,可获得1分,分数可依次叠加。三要改变运动路线,当学生已经熟练跳球运动的规则和得分要求后,教师需增加体育游戏的难度,比如:引导学生采取“S形”路线或“之字形”路线的形式,进行移动,完成跳球训练,并以统计的方式,记录小组得分,总分数最高的团队判定为游戏胜利者,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技能训练中,从而强化学生击球的技能[5]。
(三)基于发球训练,强化体育竞技精神
网球运动是一项持续时间长、技能要求较高的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发球训练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对学生手臂力量、腰腹力量的要求较高。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发球训练之前,需要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的体能训练,增强学生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为后期发球训练提供良好的助力。再者,教师还需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可以通过比赛、实践活动或故事化等游戏化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球训练的发展背景和所需的品质,认识发球训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竞技精神。
例如,在开展发球训练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体育游戏,设置“投缘”比赛,让学生感受网球抛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轨迹,掌握抛球手感。一是选择网球场地,在场地内设定A点和B点,并为两个端点位置分别配备网球框,以A点为基准,在网球框内放置40个网球,确保“投缘”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二是设定游戏规则,以吹哨为准,在哨音响起后,学生要从A点将网球投掷到B点区域内,并且投掷的过程中,不能超越基准线,否则视为无效。如果其中一名学生结束投掷动作,后面的学生必须向后退1m,拉开距离,确保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还需调动上肢和腰腹,调节网球发球的力度、精确性,掌握东方式正手握拍、反手握拍的发球技能[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作为开展小学网球训练的“第一资源”,需结合网球发展现状和教育新课标,积极探索游戏化体育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助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文章以步法训练、技能训练和发球训练为着手点,分析体育游戏在小学网球训练中的应用策略,并借助实际的教学案例,设置科学化、合理化的体育游戏,强化学生网球技能,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森垚,滕占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合[J].新体育(下半月),2024(3):76-78.
[2] 廖红娥.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3(3):0004-0006.
[3] 于雪锦,袁际学.体育游戏在初级网球训练中的应用与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160-162.
[4] 帅帅.巧用体育游戏提升小学排球训练的方法[J].新体育(下半月),2023(2):81-83.
[5] 董耀星.体育游戏在小学网球训练中的应用思考[J].当代体育,2021(30):0148-0148.
[6] 孙子昌. 体育游戏在小学网球训练中的应用 [J]. 网球天地, 2023, (12): 8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