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婴幼儿照护;供给;需求;政策建议
正文
课题项目
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 年度高职教育与体育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职业本科建设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023G154)”
2023 年度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江门市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研究”;
婴幼儿期是个体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和照护服务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1]婴幼儿照护服务作为社会发展与家庭需求的交汇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发展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2]
一、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既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体现在政策助推行业发展,公共照护资源不足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三方面。
(一)政策助推行业发展
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对于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九报告明确提出“幼有所育”,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之首,其后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等文件,旨在规范托育服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家庭对婴幼儿照护的多样化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规范。[3]然而,尽管政策层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政策的落地效果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执行力度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等因素的影响。
(二)公共照护资源不足
当前婴幼儿照护资源供给与我国0-3岁庞大的婴幼儿人口基数相比严重不足。尽管政策的推动带来了托育机构数量的增长,但这一增长速度与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相比仍然缓慢。有研究表明,只有约10%的幼儿园提供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城乡之间照护资源差异明显,城市拥有更多的照护资源,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0-3岁婴幼儿照护资源严重匮乏。[4]
(三)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婴幼儿照护服务领域正面临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多重挑战,包括人才供给不足、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以及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5]具体来讲,婴幼儿照护专业人才缺口明显,尤其是医学背景的专业人才较为欠缺。此外,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加强,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虽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正在逐步推行,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
二、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现状
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现状主要体现在总量呈增长趋势、需求地域经济差异显著和家长需求多元化三方面。
(一)需求总量呈增长趋势
我国婴幼儿人口基数庞大,加之消费能力的稳步增长和女性就业比例的提升,共同推动了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的增长。具体来讲,虽然近年来出生率有所下降,但0-3岁婴幼儿人口的数量仍维持在高位。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得家长们更愿意为婴幼儿的教育和成长买单。此外,女性就业比例的提高,双职工家庭变得日益普遍,进一步加剧了对专业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6]
(二)需求地域经济差异显著
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地域经济差异,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付能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家庭收入水平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较高,愿意为照护服务买单。有研究显示,城市父母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偏好特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专业照护和早期教育服务的托育机构。[7]相较之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对高质量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付能力受限,加之照护资源的匮乏,又反过来影响家长需求。[8]
(三)家长需求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正在从单一的生活照料转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教育支持转变。家长越来越关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亲子互动等服务内容,期望能够得到促进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多方面的照护服务方案。同时,父母的教育背景影响其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水平较高的父母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偏向于高质、全面的教育服务。此外,家长也更加重视服务的便利性,希望托育机构能位于社区附近,便于接送和监督。
三、供给与需求存在的问题
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个关键领域。
政府在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但政策执行时间段,监管强度仍需提升。同时,照护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在经济落后和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这限制了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普及和质量。另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人才短缺,直接影响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质量。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确立,是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此外,财政投入方面,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和补贴还未满足实际需求。
在社会层面若干因素综合作用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制约。首先,社会对早期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家长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和指导。此外,社会也应该为家庭提供更多婴幼儿照护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以减轻家庭压力。
当前婴幼儿照护服务市场正面临多重挑战,青年家庭对托育服与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市场上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高质量托育服务供给不足。[9]市场现存照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缺乏资质认证的机构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此外,市场价格信息的不透明性使得消费者难以对不同机构的服务做出明智的选择和比较。市场还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显著失衡,多数地区供给不足,尤其是高质量的照护服务。市场在服务内容和模式上的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家长多元化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在政府层面,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解决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现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并定期评估政策效果,及时调整优化。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严厉打击无资质经营行为,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普及和均衡发展,政府应该特别关注经济落后和农村地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此外,政府还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政府也应增加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财政投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补贴,确保服务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满足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的需求,减轻他们的育儿压力。
在社会层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首先,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也是关键,通过开设家长教育课程和提供在线育儿资源,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和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婴幼儿。其次,通过媒体和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婴幼儿照护工作,提高公众特别是家长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认识和重视。此外,为家庭提供更多支持,特别是针对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通过灵活的照护服务选项如社区照护中心和课后照护计划,减轻家庭育儿压力。
市场可通过以下措施更好地满足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应鼓励和支持照护服务机构提供标准化、高质量的服务,并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同时加强服务质量监管,确保机构符合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其次,推动市场价格信息公开,提升价格透明度,方便消费者比较和选择,促进公平竞争。此外,鼓励市场主体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如家庭托育点、在线育儿咨询等,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促进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多样化。最后,为了增加有效的服务供给,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同时鼓励民间资本的参与,以促进市场竞争和提升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
五、结论
我国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正面临资源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一、政策与标准建设不完善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而需求侧则表现出总量增长、地域经济差异显著和家长需求多元化的特点。为解决供需矛盾,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政策执行、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社会支持和激励市场创新等对策建议。通过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更好地满足家庭需求,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为社会和谐与经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怀特, 伯顿·L. 从出生到3岁婴幼儿能力发展与早期教育权威指南[M]. 宋苗, 译.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311.
[2] 杨菊华. 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与改革思路: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 2018(09):89-100.
[3] 杨杼悦,曾彬.“三孩”政策背景下乡村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构建路径探索[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2):95-103.
[4] 熊萍,蒲杰,张亚果,等.基于家庭视角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现状及需求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4,35(01):144-148.
[5] 李超,李素梅.0-3岁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以C市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2019,(03):54-57.
[6] 任丽晓,王海英,张更立.0~3岁婴幼儿家长养育需求研究——基于6143份样本的实证调查[J].早期儿童发展,2023,(02):44-56.
[7] 高琛卓, 杨雪燕, 井文. 城市父母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偏好——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J]. 人口研究, 2020, 44(01):85-98.
[8] 金晓丹.厦门市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家庭需求[J].教育观察,2022,11(06):1-4.
[9] 洪秀敏, 朱文婷, 陶鑫萌. 新时代托育服务的供需矛盾与对策——基于青年家庭获得感和需求的Kano模型分析[J]. 人口与社会, 2019, 35(06):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