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研修平台下,借助电子书包提升英语阅读课堂行为有效性
摘要
关键词
智能研修平台,电子书包,英语阅读,课堂行为
正文
引 言: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将课堂行为等同于教学行为,研究的出发点和主体大多是教师层面,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将课堂行为定义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层面有“教授”、“巡视”、“板书”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学生行为层面有“读写”、“听讲”、“举手”及“生生互动”。并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的技术支持,对课堂的8种常态化教学数据进行伴随式记录,让教师对一节阅读课教学把握更加全面,更加客观。
笔者选择六年级上册Unit3PartB Read and write读写课为例,原因有二:一是依据文本的内容,主题是学生们熟悉的中秋节以及相关的节日文化,主题鲜明,内容有趣,学生们更乐于表达。二是由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决定的,六年级学生属于高年级段,有着扎实的语言基础以及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为笔者对高段英语阅读的探讨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
笔者以本节课例前后两次重构对比为例,第一次教学为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第二次教学是在获取前一次教学的伴随式数据记录中,通过分析比对,改进教学策略,同时借助电子书包,比对两次课例课堂行为有效性。
一、借电子书包,助教师行为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1.精炼讲授行为,提升课堂实效
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主要行为是语言行为。Flanders 等经研究发现,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其中三分之二的讲话为教师发出[1]。因此讲授行为是教师行为中最核心的部分,无研究表明教师讲授行为的占比高低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比例关系。但是,有效的讲授行为确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文本的内涵。教师讲授行为的有效性确实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在课例的第一次建构中,教师讲授行为比例达15%。以读前环节为例:
①Look and say
T:Look at the calendar,tomorrow is...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Ss:I’m going to...
②Think and say:Do you know any other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教师呈现一系列节日图片,边进行引导,边提问:
T:Which festival is it?When is it?What do we often do?
读前环节并不多,但是耗时很长,原因如下:1.当学生在使用一般将来时态的句子时,部分学生出现语法表达错误,教师在频繁纠错。2.教师呈现一连串传统节日的图片,学生逐一去表达,并一一回应老师的追问,难度大,易出错或者表达受阻。因此读前活动,教师不必要的讲授占据过多,而这些讲授对学生思维及文本学习没有任何的启发性。
因此在重构后的课堂中,讲授行为占比精简为11.4%。我先使用了电子书包的资源推送功能,在学生学前推送了一般将来时态语法的微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提前为学生正式学习做铺垫。其次,我在读前环节的第二个环节Think and say中,将杂乱的图片用一个思维导图囊括,并清晰标明which,when,what三方面。课中再利用课件推送的方式,让学生先进行两人限时探讨,再展示。大大提升了读前热身效果,目标达成。
第一次课例行为占比图 第二次课例行为占比图(改进后)
图1 图2
2.创意师生互动,落实核心素养
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师生个体和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有效的师生互动是落实和推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助推器。本单元的主题范畴是人与社会,子出题是传统节日。围绕单元主题,设定教学目标。其中文化意识层面,笔者将体现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作为重点突出。
在课例的第一次建构中,师生互动行为占比为5.27%。笔者通过两次课例对比发现,在第一次教学的传统课堂中,学生确实在按照老师设置的阅读任务中,获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但是师生互动数值不高且形式单一,直接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停留在浅层次。重构后的课堂师生互动占比提升为12%。以读中环节为例,我进行以下改进:
①Read and choose
Q:Which festival is the diary about?
(互动分析:利用电子书包单选题功能,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正确,个别学生选择错误。既给与了学生阅读自信,又可以让教师关注到个别出错的学生,予以后期关注。) ②Read and circle
Q:Who are going to stay with WuBinbin?
(互动分析:利用电子书包截图功能,让学生直接在平板上进行关键词圈画,教师从提交后台中,找出有错误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family与具体家庭成员的区别。)
③Read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Q: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在此环节我进行了较大改动,对学生划出的关键句进行文本信息的深度挖掘:1:What are WuBinbin’s family going to eat?Can you guess?Why?通过课件推送,让学生将最终呈现的食物图片与其对应的寓意相匹配。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被中国汉字的谐音文化触动,感知传统节日中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2.How to make mooncakes?What do we need?先通过多选题方式,让学生选择制作月饼需要的工具、食材,再通过课件推送,将制作月饼的图片进行排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讨论激烈。无形中也与劳动跨学科有效融合,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3.What else activities the ancient people often do ?让学生从教师给定的图片中,选择古人最有可能的庆祝中秋节的方式。通过数据发现,虽正确率不高,但是比起视频播放、填鸭教学的传统方式,学生感受更深刻。
智慧课堂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构建智慧课堂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2]。
3.灵动板书生成,打造生本课堂
板书设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笔者设计的板书均为思维导图—树状图的形式。将思维导图作为板书来进行课堂呈现,既美观了板书又让学生通过板书一览整个语段的脉络。对比两次课例,板书所占比例相当,但是板书的的呈现方式却不同。笔者发现,板书的呈现方式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读后活动的完成率及正确率。
在第一次课例中,教师先在每次读前提出问题。依次是Which festival?When is it?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每次提完一个问题,先将核心疑问词(绿色)贴在黑板上,再由学生自己阅读圈画完毕关键词之后,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边转述边将核心词组或者单词(蓝色和白体字)贴在相应的位置,无形中课堂的教学中心被教师主导,学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制约,在读后环节的春节的思维导图创作中,思维依然局限在文本中。
第二次课例中,得益于电子书包的环境支撑,笔者改进了板书呈现方式。读中环节在教师阅读任务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教师每一次的截图推送或课件推送,圈画出的关键词或短语即是板书的组成部分,最后学生自发总结归纳,本节课思维导图应该归纳为哪三大方面(who, what, when),再完善文本没有提及的方面,Where are they?并完成剩下的板书设计。不难发现重建之后的课例,板书即学生的课堂生成,板书的完成即学生的思维搭建过程。
二、借电子书包,助学生行为有效性的提升路径
1.沉浸阅读氛围,点燃深度学习
读作为阅读课的灵魂,是任何一节阅读课必不可缺的部分。当今教育研究者多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堂中,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去读,并真正做到“读进”文本。而深度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此读写活动是笔者在学生行为有效性探讨中,重点去比对的环节。传统课堂教学中,阅读的方式基本涵盖出声读,默读,听读,跟读等方式。
在比对两节课例学生读写行为时,笔者特意回看学生阅读期间的教学录像,发现不少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专注力不够,因此智能研修平台不认可学生的该种行为为读写行为。针对以上问题我在重建的二次课例中作如下改进:在阅读诗歌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课件推送,让学生们带上耳机,边欣赏诗歌文本,边聆听吴彬彬的诗歌朗读,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阅读任务,圈画出让你感受到“爱”的关键词(词组)。学生自主收听,隔绝外部干扰,参与度很高,且圈画正确率佳。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2.营造写作情境,搭建有效输出
英语写作不仅能够直观地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令学生真正以英语的思维进行思考[3]。因此,写作通常作为英语阅读课型中的读后环节,教师用来培养学生输出能力,历练思维品质的常用手段。
本节课笔者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两个写作环节,先借结构化板书帮助,设计春节计划的思维导图,再在此基础上,完成春节计划的写作。由于受本节课中秋节文化熏陶的余温,学生没能很快进入春节活动计划的思考中,于是导图设计中出现了很多与本节课所学文本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内容,学生对于知识的内化及迁移欠佳,创造性也没有得以体现。
于是笔者在第二次课例的重建中,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先向学生推送适量关于春节文化的介绍,营造节日氛围,通过日历呈现,出示即将到来的春节日期,转换情境过渡自然。再通过课件推送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取活动的短语表达。借助此举,学生语言表达有抓手,选择面广,发挥空间充足。进而将导图转换成有效写作,学生完成任务后拍照上传。此举既有利于师生对书写出现的问题及时纠错。又可以锻炼学生多元化思维,如将任意两组同学的计划进行比对,让学生考量谁的计划更有趣更有可行性,并说明原因以及改进的建议。
3.创新评价方式,活跃生生互动
课堂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学习表现的评价。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是2022年版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笔者选取的课例中,主要采取教师评价和生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两次课例的对比,笔者发现借助电子书包,协助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评价更具真实性、全面性、客观性,生生互动效能提升。笔者以读后写作环节为例,读写环节的评价笔者采用的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这也是生生互动层面的体现。
读后的第一个写作环节是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以拍照方式进行上传即可。小组合作,难度不大。通过第一次课例学生评价内容的方面,教师将评价标准分为书写规范(卷面清晰整洁,无拼写错误)、计划可行性(合理与否)、小组分工协作三方面,并分别赋予4,3,3的分值,学生通过平板进行主观评价。第二个写作环节是将设计成型的思维导图转换成书面表达小短文的形式,以拍照上传,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呈现。评价标准分为:书写规范(卷面清晰整洁,无拼写错误)、计划可行性(合理与否)、口语表达(语言正确度,流利度)、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呈现,并分别赋予3,2,3,2的分值。通过第二次课例对比发现,学生听其他同学发言专注度提升,对其他同学的表达有自己的思考,有反馈。评价更加真实,学生思考更加理性,生生互动有效性提升。
三、结语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智能研修平台通过高效精准AI伴随式数据,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思考教学改进策略。本文笔者通过课例研讨,从教师、学生双层面进行行为占比分析,剖析教学环节合理性与改进措施,助力教学者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并借助电子书包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行为改善更加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 Ned A. Flanders.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1971,8:589-592.
[2]丁亚丽,《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甘肃教育,2022(22):89-90
[3]楚丽萍,郑礼宾,《阅读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捷径―― 浅谈小学高学段英语作文训练》[J].名师在线,2023(32):3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