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区模式材料投放的问题与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马玉玲

乌鲁木齐市第二幼儿园 邮编:830001

摘要

自主游戏中,数学区的模式材料投放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数学区模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与有效策略展开研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材料选择、投放策略等方面的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区;模式材料;投放策略

正文

 

马玉玲,乌鲁木齐市第二幼儿园保教主任,教龄20年,乌鲁木齐市红山教育领航人“骨干教师”称号,新疆师范大学国培十年“先进个人”称号;新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校外实践导师,乌鲁木齐市红山教育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天山区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天山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国家级十四五课题、自治区校本课题、多项天山区小课题研究均已结题,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获奖并发表;参编自治区农村幼儿园教材编写,著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手册》、参编国家中长期示范学校校本教材《幼儿园手工活动指导手册》编写工作。


模式,是在物理、几何或数里发现的可预见性的序列。在我们的生活中既可以有能看见的模式,如:地砖,也可以有看不见的模式,如:听觉模式、运动模式、时间模式、数值模式;音乐律动里的动作、步伐,走路时的脚步声,奇数与偶数等等,在幼儿园里也有各种各样的模式活动。或许许多老师会感到惊讶,模式居然在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幼儿喜欢辨别模式,并且表现很出乎我们的预料,他们能很轻松地识别衣服上的模式,递增模式、变异模式似乎都难不倒他们。通过模式材料操作,能够为后期抽象的数学知识、函数、代数观念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儿童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理解与掌握。

一、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少老师对模式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对活动区材料投放策略缺少研究,导致很多教师在数学区域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上存在困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材料投放盲目: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年龄特点,导致材料与学习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和系统的序列,幼儿与游戏材料不能有效互动。

2.材料投放无序: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要求,合理安排材料的投放,导致材料过于重复或过于杂乱,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

3.材料投放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教师没有把握好材料的难度和挑战性,导致材料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无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4.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教师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导致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5.材料投放缺乏教育性: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材料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导致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和意义性,无法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

二、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幼儿模式学习中材料投放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

(一)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发展和学习需要的材料

1.积木和拼图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积木,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排列或构建,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简单的模式概念。拼图游戏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例如按照特定的规律拼接图片,让他们识别和复制模式。

2. 颜色和形状的卡片

提供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卡片,让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律进行排列,例如不同难度级别(AB AB)(ABC ABC)(AABB  AABB)(AABBCC  AABBCC)或较难卡片模式(AAB  AAB)(ABBC  ABBC)。可以帮助他们认识颜色、形状和大小,并理解其中的模式。

3.音乐和节奏

音乐和节奏也是幼儿模式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敲击乐器、唱歌或跳舞,幼儿可以感知节奏和旋律的模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例如“头发、肩膀、膝盖、脚”活动,用小中大不同的罐子进行演奏出一个模式。教师以乐器提示序列,通过聆听模式能反复强化出现的“整体模式”,避免纯粹或盲目地“为模式而教学”。

4.故事和绘本

通过阅读故事和绘本,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模式,如重复的情节、对话或描述。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结构和语言的特点,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例如:《打瞌睡的房子》中逐一增加睡觉的情境事件,通过老奶奶、小孩、小狗、小猫、跳蚤的睡觉情况,来感受故事情节中的递增、递减规律,《月亮的味道》、《逃跑的姜饼人》同样为递增递减规律图书。

5.日常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用品也可以成为幼儿模式学习的材料。例如,让他们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颜色、形状或大小的重复模式;或者在超市里找到按价格或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生活中的扑克牌、印章、记号笔、纽扣、瓶盖、钥匙、夹子、简单玩具、水果、干果、饼干、衣物、吸管、毛线、纸绳、丝带、纸条等都可以用来创建模式。

6.数字和计数

数字是模式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数数、比较大小关系、学习加减法等,幼儿可以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变化规律。提供数字相关的玩具和教具,如数珠、数表等,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数字模式的认识。

7.自然材料

户外活动也是幼儿模式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自然环境中,幼儿可以观察到季节、天气、动植物生长等方面的模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这些模式,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要合理安排材料的投放,保持材料的系统性和序列性;

在幼儿模式学习中,合理安排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保持材料的系统性和序列性,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按主题或领域分类

将材料按照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类,如数学、科学、语言、艺术等。这样可以确保材料的系统性,使幼儿能够系统地接触和探索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模式。同时,还可以根据主题或领域的发展顺序,逐步投放更复杂和综合的材料,保持材料的序列性。例如:在绘画、涂色过程中,常常会用各种点、线、面来表达与表现;活动成功与否关键是要选择独特的形状,利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形状装饰纸袋、纸盘。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在布上作画,用T恤衫、布袋、袜子的图案模板,印刷之前需要线设计出图案,否则,设计的模式可能会不完整或空间分配不均。

2.按难易程度排序

对于同一领域的材料,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排序。例如,在数学领域中,可以从简单的数数开始,逐渐过渡到加减法、几何图形等。这种排序方式可以帮助幼儿逐步掌握知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他们的模式识别和创造能力。

3.定期更新和替换材料

为了保持材料的序列性和系统性,我们需要定期更新和替换材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复杂和综合的材料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定期更新和替换材料,我们可以确保材料的系统性和序列性,使幼儿始终有适合他们发展的材料可用。

4.设置目标和计划

在投放材料之前,我们可以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例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材料帮助幼儿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哪些能力和素质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投放材料,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例如:印花材料进行拓印简单的圆形或树木花草的形状,也可将土豆胡萝卜进行刮擦、削切,把图案刻入蔬菜、然后上色,使用颜料效果更好,还可以使用卷筒、瓶盖、跳棋等废旧物品当做图章,可以按主题或喜爱的节日、各种大小进行模式创建。

5. 观察和调整

在投放材料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如果发现某些材料不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或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通过观察和调整,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材料的系统性和序列性,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要把握好材料的难度和挑战性,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幼儿模式学习中,材料的难度和挑战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考虑和把握材料的难度和挑战性,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1.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材料。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直观的模式学习材料,如颜色、形状和数字的模式;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更复杂、抽象的模式学习材料,如音乐节奏、科学实验等。

2.逐步提高材料的难度

随着幼儿的发展,我们需要逐步提高材料的难度,以保持挑战性。例如,在积木游戏中,最初可以选择一些大小和形状较为简单的积木,让幼儿学习基础的排列和堆叠模式;随着幼儿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引入更复杂、形状更多样的积木,让他们学习更高级的模式。

3.设置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例如,让幼儿完成一个复杂的拼图游戏、学习一种新的乐器或舞蹈动作等。这些挑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4.观察和调整材料的难度

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他们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对材料的掌握程度和兴趣变化。如果发现材料的难度过高或过低,我们可以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例如,如果幼儿在完成拼图游戏时感到困难,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提示或引导,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某一阶段的模式学习材料,我们可以及时引入更高级的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挑战性需求。

5.鼓励尝试和探索

在幼儿模式学习中,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尝试和探索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方式。通过尝试和探索,幼儿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乐器或舞蹈动作来表达同一首歌曲的模式;或者让他们自由探索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创造出自己的模式作品。

(四)要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发展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投放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材料

1.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和材料

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和材料。例如,在拼图游戏中,我们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拼图,从简单到复杂,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简单的拼图,逐步提高难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选择更复杂的拼图,以满足他们的挑战性需求。

2.考虑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幼儿

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幼儿,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乐器和音乐材料,让他们探索音乐的模式;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创作空间,让他们探索绘画的模式。

3.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例如,在数学模式学习中,除了传统的数字拼图外,还可以提供各种形状的拼图、数学游戏、数字卡片等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

4.逐步引导和启发

对于某些幼儿,可能需要我们逐步引导和启发。例如,对于不太善于动手的幼儿,我们可以先引导他们尝试一些简单的动手材料,如拼图、积木等,逐渐提高难度和挑战性;对于不太善于表达的幼儿,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反馈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们需要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反馈。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对材料的兴趣和需求;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和记录来了解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方向。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及时调整材料的投放和引导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五)要充分认识到材料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

1.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供有趣、色彩丰富的材料,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模式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可以提供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让幼儿自由拼搭,观察和探索不同模式。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具有特定色彩模式的图片或作品,如彩虹、渐变色等,让幼儿了解色彩的顺序、重复和变化。幼儿可以尝试模仿这些模式,或者创作自己的色彩模式。也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图形或图案,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让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律进行排列,创造出有趣的图案或画面。

2.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通过提供具有明显模式特征的材料,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和思考模式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可以提供按大小顺序排列的珠子或图形,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自己创造类似的模式。幼儿在绘画或手工制作过程中,学习按照一定的步骤或流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模仿一些简单的创作模式,如先画一个大圆,再画一个小圆;或者先画一个长方形,再画一个正方形等。通过这样的模式学习,幼儿可以逐渐掌握绘画和制作的技巧和方法。

3.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供多种材料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造自己喜欢的模式。例如,可以提供不同颜色、形状的纸张、布料等,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模式化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幼儿学习观察和预测,教师可以问幼儿:“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者“你觉得这个人物会说什么话?”等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预测和推理能力。

4.培养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

通过提供与数学模式相关的材料,如数字卡片、图形拼图等,可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形状等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认知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数字间的关系和规律,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5.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可以提供一些需要组合或拼装的复杂模型,让幼儿自己尝试完成,培养他们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式,作为幼儿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找规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幼儿数学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更为抽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将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发散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为幼儿提供富有创造空间材料,减缓幼小衔接数学学习坡度,主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