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利军 陈丽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410137

摘要

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的文化课,但其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将来的专业学生提供涉及国际交流的服务。其中,职业性是其教学的主导,而实践性则是其实施的手段,而全面的能力培养则是其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这篇论文主要是从ESP教学在工学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核心地位和构筑工学与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对工学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

院专门用途英语;公共英语;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

正文


引言 20061116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由国家教育部发布,其中明确指出需要“加强课程设计和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积极推动工学相结合,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其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进一步改善,没有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性;课程设计过于偏向基础教育,专业课程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技巧;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过于强烈,导致培养的学生在英语综合能力上存在不足;榆林的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师资力量相当不足。虽然大多数高等职业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掌握了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通常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对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不足,因此无法从专业的视角为学生提供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英语应用技巧1。尽管高等职业公共英语教育推广ESP,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仍然坚持传统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方式,这导致ESP课程的教师短缺,进步缓慢,教学情况与真正执行高等职业英语ESP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其专业性,而其实施则依赖于其实践性。最后,提升学生的英语全面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根据前面提到的三个准则,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式来设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课程的目标评价体系。在这个全面的公共课程框架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英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如何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真正需求,这是所有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老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本篇文章对工学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开展ESP教学是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体现

      许多英语教育专家都在推动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学模式的发展。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同行正在研究和探索这种ESP教学的实际应用,并试图把英语和某个特定的专业知识或学科相结合。现阶段,ESP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不言而喻,未来几年内,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将肩负起向ESP课程转变的历史责任,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将决定改革的成功与否,其影响深远2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介绍ESP课程内容与专业、职业岗位以及活动密切相关

专业英语的重点在于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的关联,通过将英语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以满足学习者的特定目标和需求,并设立专门的职业英语课程。通常,针对特殊应用的英语教学的教学特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它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需求;其次,ESP课程内容会依照具体的工作或职业来规划,这样可以展示出其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再次,它会把职场英语融合到词汇、句法以及语法的教学中,强调英语的交流教学;最后,ESP 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强调英语教学的场景,并且更加关注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即会依照未来的工作需求以及学生的真实需求来规划语言的架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凑地融为一体,完全展示了职业技能教育的独特性。这也证明了ESP课程的构建观念和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是一致的。ESP教育与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差异,其中,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与创新性需要教师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经验,形成“双教”模式。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职业生涯有深入的认识,可以以专业视野去研究和评价业界的最新趋势,并依照市场的需求,适当地规划课程的架构与教学的规范。换句话说,作为ESP教学的专业人士,首要的是具备坚实的英语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专业语言,并且需要深入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想要实现向ESP的转变可能并非一蹴而就。特定用途英语的分类主要包括三分法和二分法。其中,三分法主要包括ESS(社科英语)、EBE(商贸英语)以及EST(科技英语),每个分类都包含了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个部分。相较于三分法,二分法更为简洁,只包含了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个部分。EAP(普通类型的学术英语)与ESAP(专业类型的学术英语)两个主要的学术领域都包含在内。二分法和三分法在焦点上有所区分,二分法更多地关注于学习者的最后语言运用目标及其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三分法则更多地基于学科分类。针对那些致力于提升技术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我们需要将课程安排和教育材料与毕业后所需从业的职业相结合,着眼于学习者的最后语言运用目标及其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将各个专业相应地整合到相应的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中。

构建一支卓越的专业用途英语(ESP)教师团队是执行工科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高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课程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师团队的构建是高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3    

ESP教育与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需要教师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深入的认识,有能力从专业视角去研究和评价行业的最新变化,同时也要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合理规划课程的架构和教学的准则。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ESP教师首先应该有坚实的语言基础,有能力从专业的视角去研究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就业的需求,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规划课程的架构。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环境中,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ESP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应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有策略地提升和强化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同时,英语教师也应该到企业去学习和实践,以满足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需求4

二、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在过去,公共英语的教育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翻译等多种技能,其中,主要的教科书主要关注的是历史、文化等主题,注重其趣味性与故事性,但在实际应用和工作需求的考虑上,大部分的词汇都是常见的。然而,这些教科书的内容并未充分考虑到专业领域和具体工作的需求,也未能真正展示出其实际应用的价值。现阶段,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努力构筑一个以工科为主导的公共英语课程架构,同时把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业英语)的教育方式整合进课堂,这一做法获得了众多学子的赞同,然而,这同时也对公共英语的授课老师提出了新的考验。

将工科与商科相融合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架构,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执行某项具体的职务时,需要具有的一套稳固且全面的个性化心理属性。这其实涵盖了专门的技术、社交的才华以及策略的掌握。在职业培训的环节,大多数的目标都是通过掌握该职位(或者专门)的专门知识、技术、行为模式以及观念来实现的。一般来说,专业技能涵盖了工作模式、对于劳动设备的理解以及运用,以及对于劳动资源的掌握和应用等。实施专门应用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英语职业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5

在构建以工学为主导的高等职业学校公共英语课程时,我们重点关注从工作流程的分析向教学流程的分析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将工作任务的分析、行为的总结、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环境的构建等步骤融为一体。在构建融入了工科与理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时,需要将专业的职业进步、英语的职场技巧以及职场英语的教授三个要素纳入其中,然后再根据这些要素与相关的专业规划相融合,从而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课程架构。在这其中,公共英语的主要职责是在工作场所中具体展现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在制订融入了工科与学科的高等职业教育公共英语的教科书时,我们应该根据ESP及其相关的职场需求来做出决策,并且坚持真实的原则,挑选适应人才培育目的的课程规范,强调其具有的针对性与实际应用,同时也应该进行工作任务的剖析与行动范围的总结,从而提升我们的职场技能。ESP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材的准确性,因此,它被视为主导的学习资讯。ESP的教材和教育方式需要坚守一个核心的准则,那就是确保所使用的语言资料能够反映出预设的目标场景,并且能够紧密地连接到学生的专业领域,同时也能展示出ESP所涉及的社会信息6

此外,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来挑选教科书能够降低ESP教科书选择过程中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教材的特点在于,它融合了工学知识,并以ESP需求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创新的教育观念。此类教育模式涵盖了完整的课程架构,紧凑地联结了学员的专业领域,呈现了ESP相关的社会资讯,同时也为职场及其操作过程做出了教育规划。这个系统也利用仿真的教育场景来设置真实的沟通要求、真实的沟通主题和真实的沟通目标。同时,它也使用了科学的评价手段,并且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全面应用了电脑、互联网、CAI等现代科技。利用文本、语音、图片、影片等多种输入手段,实现其三维、全面、深度的协同教学。

结束语 尽管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其主要目标仍是为了满足专业学生未来在职场中的涉外交流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揭示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逻辑原则,以及工作场所对于员工英语能力的特定需求,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须走向。因此,本篇文章主要从ESP教学在工学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构建工学结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两个角度,对工学结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7

参考文献

【1】 庞晓勤.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2(5):2.

【2】 祁慰,郭丹.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J].校园英语, 2012(15):2.

【3】 程红梅.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

【4】 牛晓红.工学结合下的高职英语"项目教学"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27(001):98-99.

【5】 周建民.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6】 胡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6X):1.DOI:10.16534/j.cnki.cn13-9000/g.2016.1093.

【7】 陈黎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11(007):71-74.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3.07.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