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的实践——以《制作传统发酵食品》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艳秋

柳州市第一中学,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

在当代教育领域,项目式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正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式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通过《制作传统发酵食品》这一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来评估其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研究背景基于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目的在于验证项目式劳动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并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深入理解。研究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结合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教师反馈,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式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结论强调了项目式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该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项目式劳动教育; 高中生物学; 传统发酵食品; 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高中生物学教育正面临着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的挑战。项目式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本研究聚焦于项目式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制作传统发酵食品》这一具体项目,探讨其在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方面的潜力与效果。

一、项目式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发展

项目式学习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长期的、有深度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在生物学教育中,项目式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生物学概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劳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角色

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在现代教育中,劳动教育的角色日益凸显,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在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劳动教育的融入,使得生物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技能。

(三)项目式劳动教育的理论模型

项目式劳动教育是将项目式学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模型强调在项目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体验和学习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制作传统发酵食品》这一项目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原理,还需要亲自参与食品的制作,从而体验劳动的过程和成果。项目式劳动教育的理论模型强调实践与反思的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反思中提升自我。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作传统发酵食品》项目设计与实施

(一)项目设计原则与目标

《制作传统发酵食品》项目的设计遵循了项目式劳动教育的核心原则,即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劳动技能。项目的设计原则包括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和反思性。实践性原则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来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探究性原则鼓励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合作性原则强调团队合作在完成项目任务中的重要性;反思性原则则要求学生在项目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和思考。项目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发酵过程的生物学原理,掌握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技能,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项目实施流程

项目的实施流程分为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和反思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传统发酵食品的历史背景、生物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设计具体的项目任务和活动,重点关注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实施阶段是项目的核心,学生将分组进行这些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包括选择适宜的原料(如蔬菜、新鲜水果、酒曲等)、制作发酵剂、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湿度、时间等)。在评估阶段,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评价项目成果的质量,包括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反思阶段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识别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

为了确保《制作传统发酵食品》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准备一系列教学资源和材料。这包括生物学教材中关于发酵的相关章节、视频资料展示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以及实验室安全指南等。在材料准备方面,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准备相应的原料(如蔬菜、新鲜水果、酒曲等)、发酵容器、温度计、pH试纸等实验工具。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协作平台和多媒体展示工具,来辅助教学和项目的实施。

三、教学实践与学生参与

(一) 学生分组与角色分配

采用异质分组策略,将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旨在促进多样性和互补性。在角色分配上,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职责,如资料收集员、实验操作员、数据记录员、质量监督员和团队发言人等。

(二) 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在《制作传统发酵食品》项目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教师在项目开始前,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安全指导,确保学生对发酵过程有基本的理解,并知晓实验室安全规则。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此外,教师还需要监控项目进度,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三)学生参与度与互动分析

学生参与度是衡量项目式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行量化和质化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普遍较高,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还主动进行资料搜集和问题讨论。此外,通过分析小组互动的录像,发现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繁,他们在合作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成效评估

(一) 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形成性评价,这不仅包括对项目式学习的跟踪和反馈,也涵盖了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通过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方式,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验技能,还特别关注他们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如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劳动技能的运用。此外,引入了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自我反思,特别是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二) 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与劳动技能的提升

通过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学生表现,本研究评估了学生在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劳动技能方面的提升情况。结果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不仅在生物学知识理解、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而且在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方面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更好地理解了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并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此外,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展现出较强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劳动过程中培养了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结论

项目式劳动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的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探索和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乐丽.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2]贺路英.劳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3]余冰珍.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学社团活动设计和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4]孙莹.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

[5]高红娟.探讨传统发酵食品中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及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21,(28):132+134.

 

注:本文柳州市“十四五”规划高中专项2022年度重点课题“基于生物学科的项目式劳动教育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为2022GKA-15)的研究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