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杜飞

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中心小学

摘要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对所有活动都有绝对的支配权,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从活动、经验和行动中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塑造数学研究人才。本文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做深入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实践探究;特点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新课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由于小学数学具有现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为了实现学生数学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枯燥到有趣、从单一到丰富的转变,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完整的数学实践活动,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提供指导。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综合性  全面性是完整实践的基本特征。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身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常见的关系。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对他们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这也反映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特征。通过建立完整的数学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接受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整体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实践性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探索和实践,并有意识地将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经验相结合。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达到娱乐和启发智力的目的,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数学实践技能。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兼顾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由于学习活动模式和学习活动过程是开放的,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给予新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抽象性很强的思维科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正是因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一方面包括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则是实践部分的有机结合。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简单的知识,而且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设计趣味性实践活动

在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时,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学习,而不是依照教师的指定参加活动,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如果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用说掌握知识了。提高课堂兴趣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目的。教师可以促进数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机结合,使课堂生动有趣。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兴趣,而且可以缩短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相关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实践活动课,并进行相关的表演。一家公司有一名经理和两名会计,为了弄清楚公司的人均年收入,要求会计进行统计并绘制统计图。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找三名学生参加,在执行过程中,让两名“会计”将他们的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让“经理”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这种有趣的教学不仅解放了学生的天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将数学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数学本身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问题库”,有大量与自然、社会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值得研究。然而,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存在着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全方位实践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基础,建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式教育活动。教师应该以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开展全面的实践任务,创造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例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出底面积和高度相等的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可以将沙子注入圆锥体容器中。当圆锥体中填充的沙子转移到圆柱体中时,其体积应该为圆柱形容器的1/3。然而,在综合实践课上,部分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如刚才的实验只是证明两个容器的内部体积之间存在第三种关系,而不能证明两个容器的体积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此刻,教师不应该立刻进行反驳与解释,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如“你有更好的方法证明这个定理吗?”一些学生认为,可以将一个矩形容器装满水,在知道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础上插入一个圆锥体,然后测量多余水的体积;一些学生认为,他们可以把圆锥体和圆柱体放在一个带刻度的圆柱体中,以看到体积的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设定教学活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的重要场所与方式之一,数学教学活动在实施阶段,不仅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也要确保学生能将其合理应用在日常生活与考试当中。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主要包含了自然数和整数的概念、由简至繁的计算等内容,当学生在掌握这些数学知识之后,能丰富自身思想的同时,也有利于妥善解决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难题,培养小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活动,巩固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数学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是学生在掌握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应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随后引出小数乘法的学习。教师可以将买东西(与元和角有关)、换物品(与米和分米有关)作为教学情景,构建全面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知识,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前后桌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交流,在达成统一的意见之后,由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全班级的交流,当学生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一个苹果为0.5元,那么买6个苹果需要多少钱?”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运算,促使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通过开展这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印象,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4、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以问题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活动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教学活动情景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是否与本节课知识相关,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否积累到活动经验、习得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成绩;(2)教学活动情景具有实际性。教师在选取教学活动情景时要注意活动素材要源于生活,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中学会解决问题;(3)教学活动情景要具有开放性。学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层次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要具有开放性,能够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积极鼓励学生,不可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从活动、经验和行动中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管理方案,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2017,(22):36-37.

[2]郭冰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22):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