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摭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房甲青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主体。初中历史教师要根据校情学情,制定有效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书育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

正文


2022年山东省率先提出立德树人的理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共识。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必须实事求是,从中要学到其中的优良品质,历史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们的实际特点出发去考量,设计科学合理地教学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深化学生自己的价值观,促其发展,让他们的历史思维得到发展,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一、历史课堂社会化,提高育人效果

传统历史教学观念,我们称为教本主义,课堂即书本,书本即课堂,书本是课堂教学的凭据,以谈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论今的韵味,教学没有走出书本,成了古代说书的先生。为此有的人认为就是故事课,识字能说者皆为其师,不要什么专业培训,任找一人代上都得行。其实历史教学只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实际,仍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当今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史学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新课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凭借自己的见闻说出:当今世界你还知道那些是毒品?对于今天的毒品违法犯罪,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我们能听之任之,估息养奸,任其危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并与其作斗争,难道这样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德育课吗?

二、社会课堂化,提高学生学史能力,培养学史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仅与一些图文资料为教材,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学生的史学来源较为狭窄,学得费劲而难得提高。渐渐失去了学史的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应就地取材、就近取材,历史教学生活化。如教学八下中国历史: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课:抗美援朝知识点时,作为贵州松桃的老师可以世昌广场为教材,进行教学。先亮出龙世昌塑像,然后可问:这是谁呢?此处和此人对于这里的中学生是众所周之的,这样即可激起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分,然后问此人是在那次战争?哪个国家牺牲的?为什么作为松桃人的他要到朝鲜去打仗呢?引导学生参考并齐读课本的第10页最后一段回答,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孔子说过: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时我们可以把热播的影视剧带进课堂,如电视剧《汉武大帝》可用来教学七上:西汉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因为现在的影视基本在农村普及,这拓宽了师生史学的来源。同样的可以用学生看过的三国演义教学七上中国历史的:三国鼎立。为此社会课堂化,就地取材,就近取材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关注当地,关注当时,深入社会实际,深入学生的生活。

三、课堂地图化,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史学知识。

涉及到地点的史学,利用简易图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上图是教学七上第三课所用的地图,一看就知道半坡氏族是黄河中上游陕西境内的原始居民,为此也可以知道他们的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气候干燥,半地穴住房;河姆渡氏族却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气候潮湿,干栏式住房。但历史课堂地图有三个特点:

1简易:只要把以本课堂相关的省、地点,河流画好即可,不能过于繁杂,否则费了功夫没效果,那样只能在学生眼前密密麻麻,不知所讲之地在何处,以上教学图只画了长江、黄河两条主要河流,也只标注于陕西、江浙两地。这样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知识点。又如九年级世界史:英国大革命一课时只要画爱尔兰(左)、苏格兰(中上)、英格兰(右),其间都是河流。在英格兰主要也只要标明马斯顿、普雷斯顿、纳斯比和伦敦即可,这样就把整节课的知识点现于图中,便于学生对英国大革命的掌握。

2以本节课无关的,不要画出来,多了、宽了反而不利学生堂屋。如英国大革命教学如拿原版的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可能还很难在地图上讲请楚。

3可以相当于板书设计,课完时复述概括时也较为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如右图只要加一个课题:英国大革命,那不是一个很好的板书设计吗?

四、历史课堂形式多样化、活动化,但不失重点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学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激发他们学史的兴趣,于是作为课堂导演的老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和死板地按照教学流程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历史教师就进行教学革新,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其学,学得轻松。但是,课堂活动开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在教学主题上作秀,起到助学的作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例如,“历史知识大比拼”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因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能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设计此类活动、要目的明确、让学生从中了解悟出其理,不能在活动毫无目的地嘻嘻哈哈又是一节课,。比赛过后,师生要进行归纳,比赛的目的、主题也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所以课堂活动能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教学重点的把握十分重要,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重点的活动,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而设计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这是花招式的教学,毫无意义,费力不讨好。

、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教学历史首先的就是要学生了解历史,记住历史。然而,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很多,怎样才能记住呢?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这里做笔记不是要学生专门准备一个历史笔记本,而且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到时复习时看书是一目了然的,不用再拿一个笔记本了。一边看书一边看笔记,浪费时间。

其次是要学生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第一,要理清历史线索,这包括历史时间、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第二,要了解历史事件发生后的意义以及该事件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了解其原因。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能从中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记住知识和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

当学生对一个历史事件学习到差不多了,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学习得如何呢?这就需要通过作题来了解,毕竟学生最终还是要参加考试的,最终的学习成果还是要用分数来衡量的。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考察。例如,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时间就用口头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些历年的经典例题和中考真题。主要是用简答题的形式。又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做点小练习,这就以选择题为主。从这里来说又要我们教师作功课了,我们需要去寻找典型的例题,或者是自己去编一些题型。

运用多媒体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种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上抗日战争时,通过影像资料展示了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日本无条件投降等历史事件。学生在令人震撼的场景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礼。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而且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从来不会感到疲劳与厌倦,只会觉得意犹未尽。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代初中历史教师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尝试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活动,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课堂社会化、社会课堂化、历史课堂地图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学法指导,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