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创·展”三阶模式推动幼儿美术创作的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赏、创、展”三阶模式;欣赏;创作;展示;幼儿美术;综合发展
正文
引言:
幼儿美术创作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旨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传统的幼儿美术创作活动过于注重幼儿的自我创作,却忽略了创作前期的作品欣赏以及后期的作品展示,导致幼儿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学习兴趣的激发受到了一些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赏、创、展”三阶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模式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三个阶段开展美术创作活动,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全面且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完成美术创作,以促进其艺术素养的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基于“赏、创、展”三阶模式推动幼儿美术创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赏、创、展”三阶模式概述
“赏、创、展”三阶模式是一种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模式,旨在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分别强调了欣赏、创造与展示的重要性,以及三个阶段的环环相扣、互相补充。“赏”作为第一个阶段,意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欣赏相关的美术作品,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更多创作灵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创”作为第二个阶段,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美术创作,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以此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展”作为第三个阶段,在教学中起总结作用,主要是指幼儿能够将个人作品展示给他人,让同伴与教师了解自身的想法和情感。“赏、创、展”三阶模式强调了从感受美、创造美到展示美的全部过程,是推动幼儿美术创作的重要途径。
二、“赏、创、展”三阶模式在幼儿美术创作中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鉴赏能力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鉴赏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鉴赏能力,作为幼儿感知艺术世界的基础能力,重点涵盖对美的感知、理解与评价。通过“赏、创、展”三阶模式的实践应用,能让幼儿在“赏”的阶段,自主观察和欣赏多样化的美术作品,逐步建立起对美的初步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看到多彩的世界,如丰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富有创意的线条等美术元素所构成的美,这对于幼儿审美观念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此阶段,幼儿园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使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认知,从而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在幼儿美术创作活动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幼儿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赏、创、展”三阶模式的应用,能让幼儿在第二个阶段将自身想法化为实践,在不断思考、想象、创新的过程中,创作出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还有利于激发幼儿创作灵感,使幼儿将自身所学、兴趣爱好和想法进行个性化地表达,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对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
三、“赏、创、展”三阶模式推动幼儿美术创作的实践策略
(一)拓宽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欣赏
在“赏、创、展”三阶模式中,“赏”作为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期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以及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具体来说,“赏”作为基础阶段,为幼儿提供了艺术欣赏的初步体验。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美术主题活动,拓宽教学内容,为幼儿带来多样化的美术作品,或通过问题、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带来美的体验,不断培养幼儿欣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并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激发自身创作灵感。
比如在开展以季节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时,举例:“多彩的夏天”。这一美术创作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夏季色彩和形态的认识;引导幼儿深入欣赏与夏季有关的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先与幼儿进行互动,如:“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夏天呀?你们最喜欢在夏天干什么呢?”以此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展示与夏季有关的照片或绘画。通过这些绘画的展示,能刺激幼儿视觉感官,让他们感受到夏季的多彩、红火、清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如:“你们思考一下,在这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呢?你最喜欢画中的哪一个部分呢?你觉得画家想通过这幅画表达什么呢?”以此启发幼儿思维,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与美术作品建立情感联系,感受作品的内涵,以此发展其艺术鉴赏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观察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反应,具体评估幼儿能否理解作品的基本元素,如有哪些颜色、有哪些线条、画面的主要内容等。紧接着,为幼儿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让幼儿在未来的美术活动中继续探索和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全面实现“赏、创、展”三阶模式中的“赏”,让幼儿对美术主题进行欣赏、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从而为后续的“创”和“展”阶段做好铺垫。
(二)启发幼儿思维,实现自主创作
在“赏、创、展”三阶模式中,“创”作为核心阶段,旨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将个人想法、思考、创意通过作品表达出来,以此实现幼儿的自主创作,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首先可结合主题内容,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认知,进行主题引入,吸引幼儿注意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开放式问题的引导,启发幼儿对主题的联想和想象。紧接着,为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美术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和实践,将个人想法跃然纸上,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
比如在“夏日畅想”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展示夏天的图片和视频,或者讲述与夏天有关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夏天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你最喜欢夏天的哪些事物呢?”以此引导幼儿不断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幼儿会说:“我觉得夏天很热,但是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西瓜、吹空调、游泳。”还有的幼儿会说:“我可喜欢夏天啦,有我最喜欢吃的棒棒冰,还可以穿各种颜色的衣服!”每一位幼儿都能表达不同的想法。紧接着,教师便可引出本次美术创作的主题内容,如:“既然你们都喜欢夏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画‘夏天’,把你想到的、看到的不同‘夏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展示出来,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有创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紧接着,教师便可为幼儿投放多样化的创作材料,如颜料、水彩笔、油画棒、瓦楞纸、卡片、毛线、木棍等多样化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绘画材料,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巡回指导,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创作想法,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或技巧进行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创”阶段启发幼儿思维,让幼儿在自主创作中更好地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
(三)开展评价活动,进行作品展示
在“赏、创、展”三阶模式中,“展”阶段作为幼儿展示个人作品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自信心的提升、社交互动以及深化学习体验有着极大的教育价值。在开展作品展示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评价的完善,以确保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鼓励,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从评价方式而言,教师可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幼儿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成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了解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度、创意度,以及幼儿作品的整体效果。从评价内容方面而言,教师应当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和个性化表达、幼儿在作品中所运用的美术技能、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以及幼儿对美术作品中文化元素的理解与表达。比如在“夏日畅想”的美术创作活动中,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先为幼儿提供一张自评表,让幼儿自我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根据表中的内容,如“我最满意的地方?”“我对作品的打分是多少?”“我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进行分析总结。在此之后,教师可让幼儿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让他们在组内轮流展示作品,并听取同伴的意见。最后,由教师在观察幼儿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评价和建议,例如“如何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创新?”“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如何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等,以此发展幼儿创新思维。在评价完毕后,教师则可以在班级或者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举办作品展示会,让幼儿有机会向更多人展示他们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向他人介绍个人的作品,并与观众互动交流,这对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胆量的提升有着一定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术创作中,“赏、创、展”三阶模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欣赏”“创作”“展示”三个阶段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能让幼儿感受艺术之美、体验创作之趣、发展美术素养。教师应当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为幼儿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浩燕.关于幼儿趣味绘画创作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 2022(2):34-36.
[2] 金利君.开启幼儿创造之门——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19(20):1.
[3] 王嫣然.巧用绘本插画促进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实践路径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10):4.
[4] 邬智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幼儿美术教育实践及方法探究[J].幼儿美术, 2023(3):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