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策略新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书法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体现,是我国劳动人民自身创造力的体现。随着我国现阶段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书法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书法教育和文字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阶段,所有的学习习惯会在这个阶段得以形成,汉字书写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建立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变得尤为重要。二是,小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同时,可以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直接接触,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从而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三是,书法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发展,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磨炼耐心。学生通过对书法的描摹能够开动自己的观察力去观察字体感受字体,然后转动脑筋去进行创作和仿写,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从而使得智力的到了开发,同时,练习书法就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耐性,只有心平气和和非常有耐心的才能写出一手好字。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学生的写字与写作能力,并且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开设专门的书写课,由此可以看出书写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策略
书法是文化体现,学习书法是一种意志的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培养耐力、磨练意志能力的一门学科。我的书法教学以“学习书法,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教育宗旨,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
1.教师树立榜样,提高自身书法功底
如今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PT或者视频等,上课给学生播放即可,教师不用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平日也是采用电子输入,因此很少关注自身的书法能力,久而久之书法功底退后,需要板书时,所写的字歪歪扭扭,东倒西歪,更别说教育学生书法了。因此,教师要做好榜样,秉着爱岗敬业的精神学习书法,课余时间多注意书法练习,减少电子产品输入,多写写字临摹一下字帖,提高自身的书法功底,这样才能在平时板书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一手好字能够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书法功底扎实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书法知识。
2.抓住每个时间,帮助学生提升书写能力
教师要结合学生年龄段的特点,高效利用每一节课当中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写字也就是画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从横撇竖捺上一笔一划的去规范学生写好每一个字,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可以流畅的写出汉字,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书写,然后进行指导。教师还应该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如前十分钟进行之前学习的巩固,中间十五分钟,对典型重点字,进行分析讲解,从笔画先后顺序,到书写技巧,然后后十分钟让学生着重练习书写,只有在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正确书写方法,打好夯实的书写基础,学生才会写出好看的字,感受到汉字的魅力,逐渐喜欢上书写,最后热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3.营造良好的书法教学环境
书法学习就是一撇一捺一笔一划反反复复的过程,小学生很难耐着性子好好的去练习书法,因此,语文教师在书法教学时,需要营造良好的书法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书法学习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从而才能有效的开展书法教学。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感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游戏,这样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想要知晓谜底,教师由此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学习,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营造了良好的书法教学环境。如给学生讲述励志小故事,这样可以缓解书法学习的枯燥,学生还能从故事主角身上学到良好的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使得书法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书法教学的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4.激发学生兴趣,端正认识和培养品格相结合
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书法家及书法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的品格,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创造浓厚的书法氛围,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邀请书法名人到学校做演讲或现场书写名联、警句,让学生欣赏美;校园里的文化墙、走廊上、宣传栏内张贴学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享受美。以此,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学生书写的兴趣。除了学校的活动以外,我们家长也可以配合老师工作,帮助孩子提高学书兴趣,以及写字水平。比如过春节时,可让孩子写春联,写福字。家长的同事、领导,或者是孩子的长辈在过生日的时候,还可让孩子用红色的宣纸,写一些“福”“寿”等字,给长辈们祝寿,送福。以此鼓舞学生的学书斗志。让孩子们感觉到胜利的喜悦,通过这一系列丰富的活动,定会调动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5.为学生指导书法的基本技能,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
在书法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书写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规范地写好基本笔画,注意运笔、收笔,力争一笔一画都准确到位。在书法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读帖能力,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一笔一画的准确位置,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的占格情况。动笔之前要让学生观察范字的结构特点,注意高低错落、宽窄变化、避让穿插,只有观察仔细了,写出来的字才规范、漂亮。在具体的写字过程中特别要训练学生摆好关键笔画的位置,用心临摹,让学生逐步做到观察细致,书写准确,字字笔画舒放,结构匀称,写出的每一个字都应做到字正形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不认为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觉得是在进行一项创作,书写结束时内心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由此,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书法具有美育的功能,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在书法名作及书法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与书法精神的源远流长。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当老师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学生会对书法作品形成一种直观的、直接作用于视觉上的审美感受。正如宗白华所言:“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这种审美感受会通过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慢慢地到达内心深处,使主观意识与书法作品以及书法家之间形成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6.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写字是精细活儿,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切忌浮躁。书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有时可说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是繁琐的活动。要将这种枯燥、机械的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我认为必须要有完善的、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评价(生评)、教师评价(师评)、学校评价(展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即通过自我欣赏、小组评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教师评价,即教师在批阅学生作品时,可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做上标记,写上鼓励性批语,把优秀作品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向写好字的学生靠拢;学校评价,就是在校园里用展板展出学生的书法作品,奖励书写优秀的学生,学校开展书法展示交流活动,老师可将学生的书法作品拿出来展示评比,可评出金、银、铜奖,请校长或领导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从而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写好汉字的强烈愿望。
总之,书法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同仁具有高度的热情,并付出巨大的精力,优化每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方能让每个学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
...